雷虎
我們抵達貴州省榕江縣一個名叫三寶的侗寨,尋訪一位名叫賴蕾的侗族織娘。這位織娘的侗布還保持著純正的侗族風情。如今,這純正的侗家風情在各大獨立設計師眼里,成為卓爾不群的代名詞。
去織娘侗布作坊的路,要穿過有名的三寶侗寨。這座距榕江縣城5公里遠的侗寨,有“天下第一侗寨”之稱。這里是南侗的祖源之地,也是侗族的標準音源地。賴蕾的手工布作坊,就在三寶侗寨新寨的大門口一棟嶄新的木樓里。
木樓大門虛掩,但掩蓋不住樓內織機“唧唧復唧唧”的聲響。我們推門而入,這是一個只有七八平方米的房間。一臺木織機正對著門口,織機前坐著一位盤著發髻穿藍色侗衣的老婦。各式各樣的玩具散落一地,玩具的主人是一個兩三歲的孩子,正睡在對著織機的木床上,聽著織布聲入夢。

織娘發現我們,穿梭引線的手沒有停下的跡象,只是轉過頭問:“找賴蕾?她還在信用社上班,回來得等到晚上6點!”
我們邊和織娘聊天邊等待主人。這才發現織機和梭子上都刻了四個字“牧梭人家”。牧梭人家是賴蕾聯合三寶侗寨織娘石月仙創立的侗布作坊。農閑時,大家就聯合在“牧梭人家”領回訂單自己回家織侗布以貼補家用。如今,牧梭人家的“牧梭女”已經有上百名,年產侗布3萬多匹。
賴蕾有兩張面孔,一面在銀行坐柜臺,每天鼓動別人存錢;另一面是侗家最強織女,迷倒萬千設計師。在翻看我朋友圈確認我的身份后,她邀我進織房,聊天喝小酒。
織房有間簡陋的廚房,有大小酒壇十余壇,里邊封的都是她自釀的果酒:葡萄、楊梅、枇杷……這些酒用120種水果和中草藥調配成。無論你在外喝過的哪種果酒,這里都有。
“放開膽,酒皆自釀不放酒曲,不上頭;放開肚,酒不多一萬斤出頭,全陳釀。”眼前的織娘賴蕾完全和想象中“唧唧復唧唧”的織女完全不一樣,倒有點笑傲江湖的游俠派頭。每聊得興起,放下酒杯張嘴便唱。賴蕾說,每一個稱職的侗女,不僅要織得一手好布,還要有一副好歌喉,更要釀得一壇子好酒。
我乘著酒興有一說一:“要娶一個侗女得要超強的經濟實力,不說別的,單每年用120種水果和草藥調酒,就要把小康之家吃窮!”
這時織娘賴蕾端起杯中酒一飲而盡后大笑:“如果120種水果和草藥都用來調酒,那這侗女是不稱職的。果藥酒是男人的心頭好,但果皮、藥渣才是侗女手上寶。”
原來,各大獨立設計師之所以喜歡賴蕾的土布,不僅僅是因為織布是純手工,更是因為她這兒布匹染色,完全用的是果皮、中藥、樹根皮等純草木染料,正好擊中了都市人追求自然的心。
牧梭人家只是賴蕾的一個織布車間,真正的侗布工藝需要經過染、曬、捶等諸多工序。
賴蕾有5個兄妹,她是最小的孩子。因為家里窮、孩子多,賴蕾一直被當成男孩子來養。等到長大成人,母親也老了。在離家上大學時,母親沒有其他東西給她,只送了她一百匹上好的侗布,讓她好好保存。但那時的賴蕾對侗布完全不感興趣。學油畫專業的她甚至在母親親手織的侗布上作畫,畫自己年少時在榕樹下赤腳摸魚的場景……
直到有一年,賴蕾回三寶侗寨,聽到一個消息:如今織娘們已經不再用植物染料染布,而用一種名為“洋紅”的化學試劑代替。短短幾年,侗寨里用傳統方法做布的織娘幾乎絕跡。這時,賴蕾才知道母親留給自己的土布很珍貴,但此時,母親給自己的一百匹手工土布已經所剩無幾,甚至沒辦法做一套嫁衣……
從那以后,賴蕾開始瘋狂收購村民們用傳統方法織成的土布,甚至以高價鼓勵村民們用土法織布,織多少都高價回收。
這樣做的后果是:賴蕾家里所有房間都堆滿了各式各樣的土布,自己雖然在信用社工作,拿著高薪卻負債累累。
立秋的前幾天,我們來到賴蕾位于都柳江邊的土布基地。基地是一棟孤零零的木屋,和三寶侗寨隔河相望。抵達侗布工坊時,賴蕾正在染房內用藍靛染布,染房內掛著溫度計和濕度儀,她拿起小本子記錄各種數據:氣溫、濕度、風速、浸泡時間、褪蠟溫度……
賴蕾說,過幾天就要到立秋了,她要準備好布匹,染一批名為“二十四節氣”的布。在過去的幾千年里,我們一直在用二十四節氣來指導農業生產。現在有了天氣預報,所有人都覺得二十四節氣過時了。
賴蕾認為,二十四節氣不僅是一種氣候符號,更是一種生活哲學。她希望她做出的土布就像時令的瓜果蔬菜,不同的時節有不同的布匹匹配。

但傳統侗族人生活場景比較單一,與之相匹配的土布面料就那幾款。因而,要突破自身的認知,必須向其他人取經。榕江縣是一個苗侗混居的地方。兩個民族在做土布上都有自己的絕活:侗族擅長織布,而苗族擅長染布。要在土布染色上有所突破,那苗族的蠟染是繞不開的。
好在賴蕾開始做侗布前,就有了深厚的蠟染積累:從美院畢業后,賴蕾到榕江縣一個名叫黨細的苗寨做了11年的鄉村教師。村里的孩子沒有那么多的課外補習班。于是賴蕾就主動把自己在美院學到的繪畫技巧傳授給孩子。沒想到很多孩子繪畫功底出奇的好——原來,黨細苗寨至今還保持著手工畫蠟、草木染布的傳統。這讓學美術出身的賴蕾大開眼界。在黨細村教書的11年,課堂上賴蕾教孩子們文化課;課堂之外,賴蕾跟著孩子們的母親學畫染。
在結束黨細村的教書生涯后,賴蕾被調往榕江縣非遺辦,負責榕江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調研。家族做侗布的淵源、教書學草木染的技藝,再加上從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經歷,讓賴蕾決定自己也嘗試做一回匠人。但要做的土布又和苗鄉侗寨那些手工藝人做的不太一樣:寨子里的婦女們做的土布主要是給自己穿。但賴蕾的土布面向的是對品質有要求的時尚青年。同樣是藍靛染色做衣,村民要求的是耐磨不顯臟,而自己客戶看中的可能是手工的質感和草木染料的純天然……
決定做一個土布工匠后,賴蕾就開始不斷做實驗:先花兩年時間,按二十四節氣,做出二十四種藍色。然后再花幾年時間用大自然中各種草木、礦物染料,在土布上還原世界本來的顏色……
這個計劃一開始就得到大批設計師的響應。前兩年有設計師和賴蕾合作用土布制作時裝亮相巴黎時裝周引起轟動,更加堅定了侗族婦女們織土布的信心:按自己的意圖將草木染二十四節氣進行到底。
(編輯 宦菁 huanjing0511@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