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曾經指出,“我們要消滅敵人,就要有兩種戰爭,一種是公開的戰爭,一種是隱蔽的戰爭。”歷史充分證明,黨的隱蔽戰線工作是黨和國家革命事業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隱蔽戰線上的無名英雄們是黨的鋼鐵脊梁,是共和國的忠誠衛士。
從1927年5月中央軍委特務工作處在武漢創建至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黨的隱蔽戰線工作從無到有,由小到大,走過了22年的光輝戰斗歷程,這是一段前仆后繼的斗爭史,是一場沒有硝煙的生死搏殺。
“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后,時任黨中央軍委書記的周恩來從血的教訓中認識到:在嚴重的白色恐怖下,必須建立一個從事情報保衛工作的專業機構,同敵人進行隱蔽斗爭,及時掌握國民黨內部反動傾向增長的動態,特別是反動勢力破壞我黨的準確動向。因此,周恩來根據列寧創建“契卡”的原則和經驗,于1927年5月在漢口成立了以情報、保衛工作為主要任務的“特務工作處”,直接歸中央軍委領導。
“七·一五”事變,汪精衛繼蔣介石之后叛變革命,轟轟烈烈的大革命遭到失敗。我黨召開“八七”會議,清算了陳獨秀的右傾機會主義錯誤,從此中國革命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
1927年11月,周恩來在領導“八一”南昌起義后由東江前線回到上海,擔任臨時中央政治局委員,負責中央組織部和軍委工作。他在軍委特務工作處的基礎上,建立了中央特科。這是我黨系統的專業情報保衛組織。特科的主要任務是及時探取敵人破壞我黨的陰謀,向黨中央報警,懲處對黨構成重大威脅的叛徒、內奸,保衛黨中央和領導人的安全,營救被敵人逮捕的同志。
抗戰進入相持階段以后,日偽和國民黨頑固派派遣大批奸細特務,混入革命根據地,進行暗害和間諜活動。為此,193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建立了中央社會部,主要負責根據地的鋤奸肅特工作。1941年,敵后戰場已經成為抗日的主戰場,我黨面臨許多全國性和國際性的戰略決策問題。為此,于1941年9月成立了中央情報部。
在解放戰爭中,各級情報組織始終把敵人要害部門和戰略要地作為偵察重點,瞄準國民黨的政治、軍事、特務等決策指揮機關,開展情報搜集活動,特別是向胡宗南、傅作義、白崇禧等一批國民黨高級軍事頭目身邊派出我重要情工人員,及時反饋敵人的重要軍事陰謀,如軍事部署、重要軍事會議、重大作戰計劃等。同時獲取了與解放戰爭密切關聯的重要政治、經濟、國際、敵特和國民黨統治區人民生活和人民民主運動等的情報,對配合解放戰爭起到了重要作用。這一時期中國共產黨的情報工作發展到了鼎盛時期。
我黨的隱蔽戰線工作是由毛澤東直接領導,由周恩來具體指揮、布局和實施的。毛澤東曾說,他在軍事指揮上的得意之筆是“四渡赤水”和“三大戰役”;而周恩來在隱蔽戰線上的得意之筆應該是他領導的“龍潭三杰”和“后三杰”,以及他在敵人核心要害部門布下的“閑棋”、“冷子”和刺向敵人心窩的利劍。
“龍潭三杰”是李克農、錢壯飛和胡底。他們打入敵人的心臟,為黨做了大量的工作。利用國民黨內部的派系矛盾,設立和控制了國民黨公開的情報機關:錢壯飛任“民智通訊社”負責人、李克農任上海無線電管理局廣播新聞編輯、胡底任天津“長城通訊社”的負責人。他們利用徐恩曾好色的特點,創造機會,獲取了他隨身攜帶的高級密碼本。利用工作之便,獲取了許多反映蔣介石親自策劃的“圍剿”江西革命根據地的軍事情報,有力地配合了蘇區紅軍的作戰,為紅軍取得兩次反“圍剿”斗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后三杰”是指打入到胡宗南身邊從事情報工作的陳忠經、熊向暉和申健。他們組成三人小組,實行單線聯系,先后由吳德峰、羅青長、曾三、王中等人領導。
周恩來還派遣大批優秀干部打入敵人的心臟,在國民黨的黨政軍核心機要部門及其負責人身邊建立了一批重要的情報網絡和關系。例如:派潘漢年到上海和香港開展情報工作;派沈安娜打入國民黨中央黨部機要處當機要速記;派閻寶航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行營參議、國民黨軍事委員會政治部設計委員和宋美齡領導的“新生活運動總會”(會長是宋美齡)書記的特殊身份,開展情報搜集活動。
我黨的情報工作者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的錚錚鐵骨和浩然正氣。
對黨絕對忠誠。由于情報工作的特殊性,情報工作者常常被人誤解,甚至冤枉。1932年,白色恐怖時期,敵人誣陷匡亞明同志叛變,當時敵情嚴峻,黨內有些同志對他產生了懷疑。匡亞明同志被敵人逮捕后,歷經嚴刑拷打,堅貞不屈。
關露同志在30年代是與丁玲、張愛玲齊名的女作家,左聯的中堅力量。她受黨組織派遣,不惜“自毀名譽”,頂著“漢奸文人”的罵名,主動與汪偽政權特工總部頭目李士群接近,了解李的思想動態。
潘漢年同志是我黨隱蔽戰線的杰出領導人,立有大功。可是,解放后被錯定為“內奸”,但他對自己的理想信念至死不渝。
淡泊名利,任勞任怨。隱蔽戰線工作任務艱巨,情況復雜,環境危險,常處于被動狀態,有些工作需要數年、數十年,甚至更長時間的“潛伏”才能打開局面,取得成效。即使做出了成績也不能公開宣揚,這就要求情報工作者必須不計名利,甘當無名英雄。
“隱形將軍”韓練成,在中原大戰中,曾營救蔣介石于危難之中,深受蔣介石賞識、提攜,被蔣介石欽點列入黃埔系,號稱“賞穿黃馬褂的人”。國民黨黨史專家稱韓練成將軍為“導致神州陸沉的軍事共諜”。
閻又文1938年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后被任命為傅作義的隨身秘書、對外發言人,華北“剿總”政工處副處長等要職,掌握傅作義的最高機密。他為黨提供了大量有價值的情報和傅作義的思想動態。為促使傅作義率部起義和北平和平解放作出了突出貢獻。但解放后,由于工作需要,他一直保持著雙重身份,名為國民黨起義將領,實為黨的統戰工作者,直到去世都沒有公開共產黨員的身份。
出淤泥而不染。由于隱蔽戰線工作的特殊性,情報工作者大多數要有良好的掩護條件和優厚的生活環境。他們一些人開洋車,出入煙館、酒店,但卻能潔身自好,慎獨慎行;一些人在家住洋房,出門穿綢緞,但因工作經費緊張,竟過著食不果腹的日子。他們當中的許多人出身于名門望族,或與高官顯貴有著千絲萬縷的社會關系。但我黨的情報工作者不為優厚的物質條件所誘惑,堅貞不渝地為黨工作。
威武不能屈。張露萍于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9年受黨派遣,擔任黨在國民黨軍統局的地下黨支部書記,在敵人最森嚴、最機密的特務首腦機關里,構建了黨的“紅色電臺”,獲取了許多重要情報。1940年3月,地下黨支部遭到破壞,張露萍等七人被捕,引發了震驚國民黨上下的“軍統電臺案”。1945年7月14日,被國民黨殺害。
1947年初,黨中央為掌握東北戰局,派鐘琪、董健民夫婦攜帶通訊密碼前往敵占區。在他們乘坐的商船被國民黨軍軍艦發現的危急關頭,他們把攜帶的秘密文件貼在胸前,抱起被敵人彈片擊中、不滿2歲的孩子,一家三口緊緊摟在一起,跳入波濤洶涌的大海,他們用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誓與密碼共存亡”的壯麗悲歌。
李白烈士,是著名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主人公李俠的原型。1925年入黨,1930年參加紅軍。1937年受黨組織派遣赴上海從事黨的秘密電臺工作。1948年12月30日,被國民黨逮捕。在獄中,李白經受了高官厚祿的利誘,經受了嚴刑拷打的摧殘,但他始終堅貞不屈。1949年5月7日,被國民黨秘密殺害,年僅39歲。
我黨隱蔽戰線的無名英雄們,為共和國的誕生建立了不朽的功勛,黨和人民不會忘記他們,他們所建立的光輝業績將永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輝史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