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
人們常說,讀書足以怡情,足以明知,足以長才。
閱讀的醫學效果已經被一些研究所證明:讀書是積極的思維方式,能使大腦產生一種神經肽,這種物質可以增強細胞免疫力,從而有益于身心健康。
英國賽薩克斯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閱讀能夠減少68%的壓力,在鎮定安神方面比聽音樂更有效。只需安靜地閱讀6分鐘,心率便有所減慢,肌肉也會有所放松。
近年來閱讀療法不斷推廣,在英國進展尤其明顯。英國患有心理疾病的人數逐漸上升,醫生們發現,給患者開“圖書處方”是一種不錯的治療方式。
目前,醫生給抑郁癥患者開出的書目大概有30本。這些書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幫患者認識心理疾病,了解這些病是如何影響他們的思想與行為的;第二類是一些自助書籍,患者通過自學其中的方法來排解消極情緒。例如,鼓勵患者把自己的感受寫下來,然后分析、認識它們,找出其中的消極情緒,并想辦法擺脫。
在這些圖書當中,比較常見的有《人性的優點》《理智戰勝情緒》《十天提高自信》等。
處方中不僅列出書名,還寫明借期,通常為4到8周,并且可續借,這比普通借閱周期還長。
同時,圖書館工作人員對患者借閱信息完全保密。
英國健康與臨床醫學研究所負責人說,處方圖書是經過嚴格篩選的權威書籍,為心理疾病患者提出了科學的建議和自救技巧,符合認知行為療法的要求。
“圖書處方”計劃已得到英國衛生部的資助。專家認為,讀書療法將對輕度或中度抑郁癥、焦慮或其他心理疾病產生良好效果。患者平時在家自我閱讀治療,每周到診所接受一次心理輔導,若4周后患者反映無效,醫生將再給他們進行藥物治療。
英國威爾士就為患有心理疾病的患者開“圖書處方”。在威爾士首府卡迪夫,目前有120名醫生有權開具處方書目,備選書籍有33種,覆蓋20種臨床常見的心理疾病。
當地醫生介紹說,以前,抑郁癥患者到醫院就診后,病情嚴重的可能會被轉到專門的精神疾病診所,接受專業治療;病情較輕的人則能得到心理咨詢師的指導;另外90%的中度抑郁癥患者,會拿到醫生開的處方藥,靠服用大量藥物維持情緒。現在,讀書自救給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治療方法,減輕了他們對藥物的依賴。
因此,開卷有益,至少有益于健康。
(裴金超摘自《政府法制》2018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