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克魯斯在《詞匯語義學》一書中開創性地提出了詞匯組織體系假說,但該假說存在缺陷。文章運用蘭蓋克的語言單位允準機制對克魯斯詞匯組織比例系列進行探討,指出克魯斯詞匯組織比例關系不夠嚴謹、存在不合理的跨多個范疇現象、詞匯組織并不完善。
【關鍵詞】語言單位;比例系列;詞匯組織
【作者簡介】李詩慧,女,漢族,湖南科技學院外國語學院專任教師,研究方向:認知語言學、語言教學研究。
【基金項目】湖南科技學院2017年科學研究項目“語言單位允準機制下的克魯斯詞匯組織假說探討”(項目編號:17XKY030);湖南科技學院2018年研討式課程項目《英語閱讀》。
一、引言
詞匯研究的中心是詞義問題。第一本系統描述詞匯語義的專著是克魯斯(D. A. Cruse)的《詞匯語義學》,他在該書中提出了詞匯組織假說,把詞匯組織劃分為分支層級和比例系列兩種形式。本文在肯定克魯斯詞匯組織假說具有積極影響力的基礎上指出其詞匯組織的第二種形式(比例系列)存在值得商榷之處。
二、語言單位與詞匯組織比例系列
20世紀90年代,蘭蓋克的認知語法理論騰空出世,國內知名學者沈家煊、王寅、劉宇紅、席留生、牛保義等均認為這是認知語言學研究的一種新范式,同時對詞匯研究也有巨大促進作用。認知語法中的語言單位允準機制科學地解釋了范疇內上下層級之間、同級成員之間的關系,有助于分析克魯斯詞匯組織比例系列。
一個語言單位包括語義結構和音位結構。一個詞能否被界定為某詞匯組織的成員要看其能否被該詞匯組織“允準”,成為該詞匯組織的一個語言單位。“允準”機制體現了規約程度問題:若是一個詞的語義結構被詞匯組織的目標結構完全允準,音位結構滿足該語言系統的語音規則,則該詞被“完全允準”為該詞匯組織的語言單位;若是一個詞的語義結構部分偏離目標結構,音位結構滿足拼讀規則,則該詞被“部分允準”為該詞匯組織的語言單位;若是一個詞既不能被某詞匯組織“完全允準”也不能被“部分允準”,則該詞不能成為這一詞匯組織的語言單位。
克魯斯認為最簡單的詞匯組織比例系列是由四個成分構成的,稱作“cell”。如圖1(a)所示:
比例系列要求四個成分滿足以下條件:1.成員之間的對照關系應是復現的:A與B的關系猶如C和D的關系;A與C的關系等于B和D的關系。2.比例系列中的任意三個成分可以推測出第四個成分。所有的結構關系必須是“一對一”的,即:任一成分只能跟第二個成分處于這種關系,且只有這一成分跟第二個成分處于這種關系。3.拓展性條件:一個最簡單的詞匯組織比例系列若能同時從橫軸和縱軸延伸開來則可以被稱作“開放”式比例系列;一個最簡單的詞匯組織比例系列若只能從橫軸或縱軸單項延伸開來則被稱作“閉合”式比例系列。在克魯斯詞匯組織比例系列的模型中,當A、B、C、D滿足“完全允準”或“部分允準”條件時,該詞匯組織才是合理的,但克魯斯在后續論述中存在許多值得商榷的地方。
三、克魯斯詞匯組織比例系列缺陷
克魯斯詞匯組織比例系列旨在闡釋同詞匯比例系列當中成員之間的語義關系,但對比例系列的拓展論述存在主觀臆斷,詞匯組織假說自相矛盾,部分跨范疇的“詞匯比例系列”值得商榷。
1.“一對一關系”的漏洞。克魯斯所構建的詞匯組織比例系列必須滿足成員之間的“一對一關系”。當兩個成員具備一對一關系時,就不會出現其中的某個成員同時與別的詞匯存在“唯一”關系。然而,詞匯比例系列的“一對一關系”不夠嚴謹。以mare、stallion、ewe、ram構成的最小比例系列為例,如圖1(b)。最小比例系列中任意三個成員可以推導出第四個成員,mare與stallion的對應關系應具有“唯一”性,ewe與ram的對應關系也具有“唯一”性。但是,在這個詞匯比例系列中,憑借mare、stallion、ram這三個成分未必能推導出ewe。
反過來看,整個比例系列最高層范疇是animal,下位范疇是female horse、male horse、male sheep、female sheep,分別支配最低層級的四個成員構成比例系列。若是將候選詞匯mare、stallion、ram分別套入對應下位范疇female horse、male horse、male sheep中來限定第四個成員,則能被下位范疇female sheep允準的詞便能成為該比例系列的語言單位。由此析出female sheep的允準機制。允準結構female sheep由語義結構[FEMALE SHEEP]與音位結構[female sheep]象征對應構成,female sheep的允準條件是“a female animal with thick coat or curly hair”。ewe的語義結構[EWE](母羊)被[FEMALE SHEEP]完全允準,音位結構[ewe]符合英語拼讀規則被[female sheep]允準,所以ewe被female sheep完全允準,可以作為比例系列的第四個成員,但它不具有唯一性,因為nanny goat也滿足條件。nanny goat的語義結構[NANNY GOAT](雌山羊)同樣符合female sheep的語義允準條件,nanny goat的音位結構[nanny goat]能正常拼讀,被[female sheep]允準。所以,ewe和nanny goat同時被female sheep完全允準,成為該比例系列的語言單位。
由此可見一個詞語組織比例系列只要滿足允準條件,它的候選成員應該不受限制,克魯斯提出的“一對一關系”以偏概全。
2.跨范疇構建的詞匯組織不合理。《詞匯語義學》的后續章節對詞匯組織比例系列進行拓展,基于最小比例系列,從橫、縱軸延伸比例系列,如圖2(a):
圖2(a)是對以lecturer、student、warder、convict四個成分構成的最小比例系列橫軸的擴展,延伸出university和prison。事實上克魯斯在關于拓展詞匯組織比例系列的后續論述中違背了“完全允準”或“部分允準”條件,拓展后的比例系列存在跨范疇的情況。圖2(a)的比例系列跨了place和human兩個范疇。university和prison的語義結構[UNIVERSITY]、[PRISON]以及音位結構[university]、[prison]都能被place完全允準。lecturer、warder、student、convict的語義結構[LECTURER]、[WARDER]、[STUDENT]、[CONVICT]及音位結構[lecturer]、[warder]、[student]、[convict]同樣被human完全允準,所以university和prison屬于place范疇,lecturer、warder、student、convict屬于human范疇。最初最小比例系列成員lecturer、student、warder、convict存在于human這個范疇里,拓展時該比例系列跨越到了place的范疇,而people和place這兩個范疇沒有內部語義關聯,因此把university和prison放入這個比例系列中較為牽強。盡管從邏輯關系上來說lecturer(講師)是在university(大學)工作的,warder(獄警)是在prison(監獄)工作的,但是這種邏輯關系并不是語言系統中的詞語內部語義關系。所謂的對稱關系實質上并非詞匯意義間的相互影響關系,而是不同事物現象間一種平衡的類比,是觀念上的一種邏輯關系。
若是一個詞匯組織比例系列可以跨多個范疇,則圖2(b)這個被繼續拓展同時跨human、place、animal三個范疇的比例系列更荒誕。warder(獄警)與convict(罪犯)的關系等同于feeder(飼養員)與pig(豬)的關系。同理,lecturer(講師)與student(學生)的關系也等同于feeder(飼養員)與pig(豬)的關系。而pig和student,feeder和lecturer風馬牛不相及,任何一個語言體系和語言社區都無法認可這樣一種對應關系,可見,跨范疇構建的詞匯組織比例系列是不合理的。
3.“比例系列”更似填詞游戲。克魯斯不僅探討了以名詞為主的詞匯組織比例系列,還探討了形容詞與動詞之間、動詞與名詞之間的比例系列,這涉及詞匯之間的派生關系,但是所構建的比例系列更像填詞游戲,未體現詞匯組織內部所有成員之間的詞語意義關聯,而是純粹憑借構詞規律對“比例系列”擴展。
筆者認為一個合格的詞匯組織比例系列有兩個關鍵的條件:首先,它應成為“組織”。這意味著所有成員應同屬于一個范疇,符合允準條件,被規約在這個體系中。其次,能構成“比例系列”的前提是所有成員之間的語義互相關聯又互相制約,它是詞匯組織內部的一種動態關系,而不是外在形態上的關聯。
圖3是克魯斯列舉的以動詞與名詞構成“比例系列”的實例。左邊四個成員是形容詞,右邊四個成員是以左邊形容詞為基體派生出來的名詞。我們以兩個關鍵條件來看這個“比例系列”。首先,所有成員并不屬于同一范疇,inflate和cooker或者cook和inflator并不存在語義關聯,我們很難找出整個集合的語義允準條件,嚴格來說都不能稱作“詞匯組織”。其次,這個詞匯集沒有構成“比例系列”,所有成員之間幾乎不存在語義關聯。如果一定要牽強地找到什么關聯,那可能是右邊名詞是左邊名詞派生出來的施事者,而這僅僅涉及構詞規律“動詞加上or和er后綴變成名詞”,橫軸之間勉強說得通,縱軸之間卻毫無制約關系。同樣根據外部形態構詞規律,我們可以繼續拓展它,比如teach: teacher; write: writer; conduct: conductor等。這樣的一個詞匯集更似填詞游戲,或許對英語教學有一定促進作用,幫助學生通過找到構詞規律來記憶單詞,然而卻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詞匯組織比例系列”。
四、小結
克魯斯對詞匯組織比例系列進行了開創性的研究,為后續學者進一步研究詞匯組織提供了基礎,然而也存在不足之處。本文在肯定克魯斯詞匯組織比例系列部分合理性的前提下,借用蘭蓋克的語言單位允準理論對克魯斯提出的詞匯組織比例系列進行分析,指出:詞匯組織比例系列違背了自身提出的“一對一關系”條件;克魯斯提出的部分詞匯組織實例存在跨多個范疇的現象;所謂的“比例系列”更似填詞游戲,詞匯集合中的成員幾乎沒有語義內部關聯和相互制約的關系,不能稱之為合格的詞匯組織比例系列。筆者認為,要客觀辯證地看待克魯斯詞匯組織體系假說,本文指出其不足,旨在為后續學者研究詞匯語組織供新的視角,同時,就如何完善克魯斯詞匯組織比例系列值得后續學者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汪榕培.西方學者對詞匯學研究現狀的綜述[J].外語與外語教學, 2000(4).
[2]Langacker, Ronald W.. 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 I[M]. Californi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
[3]Cruse, D. A.. Lexical Semantics[M].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6.
[4]陳建生.英語詞匯組織假說探討[J].外語教學,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