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慎強 劉子強 馬寧
摘要:縱觀當前世界各國藝術設計的不斷發展,我國藝術設計的不斷發展及其主流理念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設計特色、科學設計技術、藝術的完美有機結合。中國現代食品包裝業的設計也必須始終遵循這個時代主流,才能真正立足中國本土,走向世界。
關鍵詞:現代藝術;發展主流;包裝設計;民族性
藝術設計發展是現代人類文明的一個重要縮影,是體現民族傳統文化和當代藝術創新精神的重要載體。民族傳統文化獨具特色、科學信息技術與現代藝術的完美巧妙結合等才是當代藝術設計的最高藝術境界。所以。中國對于現代中國包裝裝飾設計藝術發展的全部重要意義就其實在于,關注當今世界包裝藝術設計的未來發展,研究中華民族包裝設計藝術風格。
一、現代藝術設計發展的主流
在工業復興社會時期誕生了很復雜的服裝設計藝術流派,極大地滿足了不同社會文化年齡群體的不同消費需要。這個歷史時期的產品設計十分注重強調人類產品的創新的和強烈的工業文化主義元素,追求的是人與人類工業品的一種審美觀和情感相互效應,產品被廣泛標榜成作為一種工業文化的重要象征。因此,以中國現代主義基本設計原則體系為理論基礎的設計流派,仍是現代設計建筑藝術的一個主流,對后來以建筑信息現代化為鮮明設計特色的后現代工業主義社會的建筑設計發展有重大的實際影響。波普主義的作品設計圖讓藝術家除了充分借鑒東方以及佛教的建筑裝飾設計藝術外,再次出現了對現代傳統中國手工藝的深度復興與一見鐘情。后現代主義的產品設計更是十分強調將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藝術設計語言與各種現代藝術表現手法完美相結合,才有機會真正使產品設計的傳統藝術與企業產品品質達到完美的同一境界。面向未來的產品設計主題藝術將不會繼續以人為本,綠色和健康人性化的設計主題產品設計依然可以是藝術主體。鮮明的中華民族風格和厚重的中國傳統民族文化服裝藝術,在各個不同時期的服裝設計藝術潮流中都占有一個不可替代的藝術主流主導地位。
二、中國藝術設計的民族傳統文化精神與內涵
中國傳統民間藝術作品種類繁多、寓意深刻、文化藝術內涵深厚。民間藝術主要是廣泛流傳于前朝歷代中國民間,為廣大勞動人民的日常生活工作服務,是現代人們喜聞樂見的一種藝術表現形式。許多中國民間繪畫藝術家的杰作因為流傳至今,被人們傳承和發揚保留了下來。傳統民間藝術始終保持著理想實用和視覺審美的兩種綜合理性價值要素結構,通過一種理想化的對視覺審美形象的綜合塑造,使藝術作品在實用的審美前提下,抒發被社會現實所嚴重壓抑的一種審美追求意愿。它們原來的外在裝飾性和內在審美上的娛樂性,在當代,被極大地加以強化和重新純化,其中蘊含富有深刻歷史感和具有民族色彩的文化審美觀和價值意識形態,構成中國傳統民間藝術的特有文化魅力。
三、中國現代包裝設計的民族化
現代工業包裝產品設計藝術文化不僅是一個民族的,又是一個時代的。現代工業包裝產品設計民族文化的傳統民族性主要還是表現在現代包裝產品設計民族文化組織結構的傳統觀念認識層面上,它直接反映了整個設計民族的文化心理學和共性。不同的國家民族,不同的社會環境下所造成的不同的藝術文化價值觀念,直接或者間接地表現在自己的藝術設計創作活動和藝術產品中。如德國產品設計的具有科學性、邏輯性和嚴謹、理性的產品造型設計風格,日本的新穎、靈巧、輕薄玲瓏有趣又充滿濃郁人情味的設計特點,以及意大利產品設計的優雅與浪漫般的情調等,這些無不源自誕生于他們不同少數民族的傳統文化生活觀念的不同氛圍中。傳統民間藝術,是現代設計師激發創造力必不可少的藝術基礎。中國香港設計藝術大師靳埭強、陳幼堅、陳漢民等設計人,如果他們沒有中國傳統設計文化的藝術功底,不太有可能通過設計創作出優美、典雅、感人的藝術作品。一個沒有傳統包裝文化精深內涵的包裝設計師,終究還是不能培養成為頂級的中國現代傳統包裝行業創新技術設計專業人才,世界著名的中國現代傳統包裝行業設計創新大師,都應該是深深了解植根于本國各民族的傳統文化,才能擁有輝煌的現代包裝行業設計創新成果。
中國傳統現代民間建筑藝術設計相對于其他當代藝術作品設計師在美學上,實質上說就是現代手工制造技術的實用裝飾美與現代機械制造技術的實用功能美的相互比較。手工雕刻技術的作品裝飾和審美常常地帶有每一個人的藝術情趣,貫穿著每一個人的藝術精神,保持著個人經驗、感性的基本特征。而現代機械制造技術的實用功能文化是完全建立在技術流水線基礎上的,以體現實用功能為最終實現目的,反映的也就是大批量、標準化的和諧、統一和諧合理性的機械技術美文化特征。如果說中國傳統民間藝術設計是傳統技術與現代藝術的完美結合體,那么中國現代食品包裝工藝設計就是以傳統科學和現代藝術的合作為新的結合體。傳統民間藝術主要是與中國傳統現代農業、手工業生產方式和文化價值創造模式等相契合的原生民間藝術,而中國復合包裝裝飾設計藝術是與現代工業化后和信息時代相結合適應的現代復合包裝藝術。作為傳統科學與現代藝術的完美結合體,現代民間包裝藝術設計比其他傳統中國民間包裝藝術更能充分體現當代藝術文化和社會人性的深刻多元化。
參考文獻:
[1]? 黃強苓. 現代藝術設計的發展主流與中國包裝設計的民族性 [J]. 包裝工程,2004,025(003):133-134.
[2]? 閆芳. 后現代藝術領域中國包裝設計風格趨勢的初探[J]. 現代裝飾(理論),000(006):P.135-.
(作者單位:山東英才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