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麗蘭
《何以為家》劇情簡介
法庭上,十二歲的男孩贊恩向法官狀告他的親生父母,原因是,他們給了他生命。是什么樣的經歷讓一個孩子做出如此不可思議的舉動?故事中,贊恩的父母在無力撫養和教育孩子的狀況下依然不停地生育。作為家中的長子,贊恩弱小的肩膀承擔了無數生活的重壓。當妹妹被強行賣給商販為妻時,贊恩憤怒離家,之后遇到一對沒有合法身份的母子,相互扶持勉強生活。然而生活并沒有眷顧贊恩,重重磨難迫使他做出了令人震驚的舉動……
黎巴嫩女導演娜丁·拉巴基的社會現實主義兒童題材影片《何以為家》(原名《迦百農》)于2019年4月29日開畫,這部影片在獲得2018年戛納電影節評審團獎近一年后,終于與中國內地的觀眾見面。
與是枝裕和的《無人知曉》和《小偷家族》一樣,《何以為家》亦是關于貧困家庭、關于父母生了孩子卻不養護或無能力撫養給孩童造成的痛苦與創傷?!缎⊥导易濉啡ツ晗奶煸趦鹊厣嫌?,最終收獲了9700萬元左右的票房,打破了日本真人電影在中國內地的票房紀錄;這部黎巴嫩的小語種影片,在中國內地累計票房突破3億元。同為“五一”檔,比《復仇者聯盟4》中國內地票房破40億元更令人意外的,是《何以為家》這樣一部紀錄片風格、小制作的劇情片的逆襲。
126分鐘的《何以為家》囊括了很多社會問題——兒童買賣、未成年人婚姻、童工、毒品交易、無戶口居民、敘利亞非法移民、非法居留等,這些因貧窮而生的社會百態密集地穿插其中。這一次,娜丁將她的鏡頭聚焦在了兒童問題上。
電影開頭展示的那種毒品販賣是這個社區再平常不過的日常生活截面,利用兒童去藥房騙取處方藥(比如鎮定藥曲馬多),研碎泡水,用衣服浸泡并晾干,帶進監獄用水提取制成可以飲用的帶鎮痛藥的飲品進行售賣。贊恩奔走在那個他無法選擇的出生地之間,去藥房騙處方藥、換煤氣、搬水、送貨、擺地攤賣水果汁,而那輛接送學生的校車成為他與理想生活之間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
片中贊恩的家庭無疑是眾多貧窮、迷茫的難民家庭的縮影,他們甚至無力生活,更不要談對孩子的撫養和教育。戰爭奪走了他們的全部,也將他們對生活的美好向往消耗殆盡,他們沒有身份、沒有收入,行尸走肉、渾噩麻木……無節制的生育和對孩子的壓榨似乎就是他們的全部。在所有人都在忙著生存的時候,贊恩在默默地抵抗這種惡性循環,丟掉阿薩德向薩哈示好的甘草和拉面、向父母提出上學的要求、隱瞞薩哈來月經的事實。然而,突破階層、逃離原生家庭,不是用“努力”兩字就可以實現的??嚯y的生活看似讓人無所期待、無所留戀,面對妹妹的被迫賣掉以及父母的漠視,贊恩對生活充滿了無力感。為了抗爭這難以改變的命運,他選擇了離開。贊恩在背井離鄉流浪的路途中,遇到了承受著社會與家庭雙重重壓的拉希爾。拉希爾收養了贊恩,贊恩則在她出去工作時照顧約納斯。沒有身份的三個人,就像生活在泥土中見不到太陽的蚯蚓,相互依偎取暖。整部電影從始至終都充斥著憂傷的基調,在這樣一個充滿混亂和暴力的世界里,每個人都是這個社會悲劇的受害者。因為沒有身份,拉希爾被警察帶走。為了讓自己和約納斯活下去,贊恩想盡一切辦法,用樂觀與堅忍奔波著掙錢維生。生活終于難以為繼,贊恩不慎將約納斯賣給黑心商人,并為了給去世的妹妹復仇刺傷了她的丈夫,被關進少年監獄。
《何以為家》以法庭戲結構全片,這令人想起伊朗導演阿巴斯的《特寫》;這個因戰亂而承受成人之罪、令人心痛的小男孩又讓人想起羅西里尼的《德意志零年》;這些最易受到傷害的孩子怨恨自己為何被帶到這成人制造的人間地獄……近年來銀幕上涌現出不少優秀的以小人物為主線的影射社會問題的現實題材電影:探討種族問題的《綠皮書》、揭露白血病群體冷暖人生的《我不是藥神》、扛起女權精神大旗的《廁所英雄》……這幾部電影都采用了以小見大的手法,通過平凡人的不平凡經歷給觀眾以深刻的震撼和內心的反思,并給人以希望。但《何以為家》不一樣,影片中并沒有探討難民問題該如何解決,也沒有刻意營造場景和氛圍,在很多本可以煽情的鏡頭中保持冷靜,并沒有過度催化個體之間的情感因素,而是用一種更為客觀全面的態度去展現貝魯特這個被輪胎緊緊壓下的混亂社區。演員就是難民、難民就是演員?!逗我詾榧摇方o了這個貧窮社會毫無偏見的、不加修飾的、甚至略帶粗暴的一刀,把一個囊括黎巴嫩眾生相的社會橫切面,赤裸裸地擺在觀眾面前,那種絕望和壓抑,甚至讓人無法呼吸。
猶記得,2015年歐洲各大報紙頭條都刊載了一幅照片:一名已失去生命的3歲的敘利亞小難民,面朝下趴在沙灘上,仿佛睡著了。這一揪心的畫面讓世人潸然淚下,引發國際社會巨大的震驚?!逗我詾榧摇帆@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則再次讓全世界聚焦中東難民問題。長期處于戰亂的黎巴嫩,歲月靜好從來都是一種奢望。影片結局輕巧開放且隨意,片中的贊恩無疑是幸運的??吹贸鰧а菔菧厍榈?,或許她希望能夠鼓勵現實生活中無數的“贊恩”站出來,或許她想告訴所有心存善良的人們:噩夢是短暫的,無論如何,人生是美麗的!
此外,需要一提的是,該影片的剪輯略顯粗糙,敘事結構輕微失調,音樂在后半段偶有不克制之嫌;但這樣的電影,不需要多高深的哲理或技巧,這種有切膚之痛的題材、真切的關注、并非獵奇的態度,就很值得推薦。
“心若沒有棲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流浪。”最后,就像電影結尾說的那樣:愿每個勇敢的小孩,都能被世界溫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