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瓦次姆 鄧欣 吉力色以 李英巧
摘要:為了更好地滿足農村人民對美好生活日益增長的需求,十九大報告中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眾所周知,四川是民族大省,其中少數民族以藏、彝、羌族為主。大力發展四川民族地區特色休閑農業,不僅能夠加快農村發展,推進鄉村振興,還能大力提升四川民族地區百姓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數。本文從四川民族地區休閑農業發展的現狀出發,分析了其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如從業人員水平、農村資源開發水平以及政府引導力度等方面的不足,并提出了針對性的對策。
關鍵詞:鄉村振興,四川民族地區,休閑農業,發展路徑探究
一、四川民族地區特色休閑農業發展的現狀
1.“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與意義
繼十九大報告后,2018年9月,《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正式發布,文件要求我國各地政府及相關部門積極推進,并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來展開針對性的部署。從本質上來說,鄉村振興戰略是為了促進我國“三農”的發展,為了更好地滿足我國人民對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的需求。因此,鄉村振興戰略意義重大,需要我們在各種實踐中去發展,特色休閑農業的發展就是其中一個重要的舉措。
2.四川民族地區特色休閑農業發展現狀分析
眾所周知,四川是民族大省,世居民族有14種,少數民族以藏族、彝族和羌族為主。四川民族地區位于長江黃河上游地帶,民風淳樸、生態環境優美,且擁有極具特色的少數民族風俗與文化,在發展特色休閑農業方面擁有與生俱來的天然優勢。近些年來,四川省也陸續出臺了許多關于民族地區休閑農業發展的規劃,建設了許多具有民族特色的休閑農業示范村和示范鄉,其中以涼山州等地的休閑農業發展最為突出。同時,休閑農業的發展也帶動了當地農民的就業,增加了農民的收入,同時也促進了相關人才的返鄉就業。
二、四川民族地區特色休閑農業發展中的問題分析
1.從業人員水平有待提高,專業能力不足,人才缺口大
隨著四川民族地區特色休閑農業的發展,當地經濟發展得到了極大的提升。但同時,當地特色休閑農業發展的問題也在日益凸顯,例如相關從業人員水平較低,當地人才缺口較大。雖然現在四川民族地區返鄉創業人員不斷增多,但總的來說,在特色休閑農業發展上,還是需要一批在文化素養、市場創新等方面有專場的人才,才能更好地促進當地特色休閑農業的發展,尤其是在休閑農業不斷發展升級的當下,“農業+”教育、文化、康養、民宿文化等新業態下,沒有專業的人才是絕對不行的。
2.對休閑農業綠色生態和文化價值的挖掘不夠充分
當前,除了物質生活以外,人們對精神生活的需求也在不斷變高,在此現況下,民族地區的特色休閑農業發展也需要兼顧綠色生態和精神文明,早期的農家樂、綠色鄉村已不能滿足更多人的需求。因此,四川民族地區的休閑農業應該立足本地特色資源,并不斷挖掘其中的綠色生態價值和精神價值,不斷創新,不斷升級,讓當地的休閑農業更具活力和吸引力。
3.政府缺乏專業規劃、引導與創新
目前,在發展四川民族地區特色休閑農業時,政府部門缺少專業的規劃與引導,造成了當前部分地區旅游資源重復,缺乏新意。同時,也缺乏科學的規劃與布局,休閑農業景點單一,不能串聯成片,精品旅游線路較少,旅游品牌價值挖掘不夠。另外,一些鄉村示范鄉在食品安全、消防安全和環境保護上缺乏指引與規范,同時還存在過度開發和環境污染等問題,這些都需要政府相關部門加以規范與改進。
三、加強四川民族地區特色休閑農業發展的對策分析
1.加強對休閑農業從業人員的培養
人才是第一生產力,四川民族地區特色休閑農業的發展離不開高精尖人才隊伍的培養。四川民族地區應充分吸取四川省內高校的力量,大力引進高等院校人才,充分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促進休閑農業新業態的發展。同時,還應依托當地農業科研院所,加強產業發展研究,讓他們為四川民族地區的休閑農業建言獻策。
2.充分挖掘綠色生態價值和精神文明價值
在休閑農業發展上,四川民族地區應立足于本地資源,針對性地發展相關產業。因此必須充分挖掘不同地區的不同農業價值,充分發掘索瑪花海、濕地公園、少數民族文化體驗、少數民族鄉俗節日、特色美食等的價值,在實現生態農業價值的同時,提升精神價值。例如,利用民族地區的民俗節日,開展下鄉餐館、民宿體驗、品位美食、特色服裝舞蹈等一條龍活動,構建起自己的品牌。
3.政府部門加強引導、規劃與創新,促進產業升級
在特色休閑農業發展上,四川民族地區政府應加強規劃、引導與創新,不斷升級休閑農業,拓展出“農業+”教育、養生、民俗體驗等特色內容,促進產業的升級與創新。同時,政府還應以點到面進行科學規劃,大力扶持當地建設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發展休閑農業旅游產業,使其多模式、多載體全面發展。多模式在于產業運行模式,如“農家樂”模式、觀光農業模式、度假養生模式、科普教育模式等;多載體在于充分挖掘當地農業旅游資源,以特色的民族風情、節慶活動、美食服飾等為載體,多樣化、個性化、創新化發展。此外,政府部門還應加強對休閑農業的科學管控,加強對民族地區綠色生態和傳統村落的保護,防止過度開發,防止村落污染和破壞,保護其生態環境和文明;同時,政府部門還應建立完善行業標準,將食品、消防、消費者權益等落到實處。再者,還可借鑒其他地區先進經驗,通過引進新的理念,采用新的模式,促進四川民族地區休閑農業的蓬勃發展,切實貫徹鄉村振興戰略。
參考文獻:
[1]? 黃敏,梁春輝,高鳳磊,湯慧敏.鄉村振興戰略下廣州市觀光休閑農業示范村現狀及發展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9,30(21):86-87.
[2]? 張容華.鄉村振興戰略下區域特色效益農業發展路徑探析——以重慶市長壽區為例[J].新西部,2019(29):31-32.
[3]? 李靜,劉興葉.鄉村振興戰略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協同發展研究[J].山西大同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33(03):120-123.
[4]? 廖敏橄.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特色農業發展研究[D].廣西大學,2019.
[5]? 毛聯瑞.鄉村振興戰略下的廣東休閑農業發展探究[J].南方農業,2019,13(14):99-100.
[6]? 郭慧敏.鄉村振興戰略下觀光休閑農業發展的路徑思考[J].基層農技推廣,2019,7(03):52-54.
基金項目:本文系四川省2019年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鄉村振興戰略下四川民族地區特色休閑農業發展研究》(編號:S201912965021)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成都農業科技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