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佳寧 顧遜
摘要:在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城市居民消費水平增長,消費型場所:餐廳,逐漸成為人群較為集中的空間場所,同時隨著接踵而來的需求,餐廳的形式也日漸多元化。在互聯網普及的時代,網絡文化產物同樣深入人心,“網紅”文化的盛行,使“網紅”餐廳的誕生成為必然趨勢。
關鍵詞:時效性;網紅餐廳;空間營造
一、網紅餐廳概念
1.網紅
網紅即處于當下網絡時代的大環境下的產物,在最初階段代指網絡上的紅人,隨著網絡媒體的風靡,互聯網也逐漸影響著城市中線下商業實體,餐廳則是其中一類被影響的對象。
2.網紅餐廳
網紅餐廳就目前來看,暫時沒有明確的定義及標準,但此類餐廳大多呈現為:通過網絡獲得關注度以此來提升知名度或是在其自身基礎之上加大吸引力度,也就是說此類餐廳可以為具有噱頭的新店或老字號餐廳;通過網絡宣傳增加消費人群記憶點;具有一定的餐廳特色的就餐環境和食物;年輕消費者占主導;與同類產品相較更具代表性。就目前來說,具備以上幾點特征的餐廳基本可以將之定義為網紅餐廳。
二、關于“網紅”餐廳空間營造
1.不同尋常的切入點
一個優秀的空間設計,必然需要獨特的故事背景作為支撐,換句話說也就是合理的故事性是整體空間更具有說服力。消費類型的公共場所亦是如此,才能夠從不斷更迭的消費市場中脫穎而出。怎樣區別于同類型餐廳是網紅餐廳首要面臨的問題:
1.1需要明確餐廳的主題性,可圍繞餐廳的類型、地理位置、營業時間等方面展開,主要目的為是餐廳空間更具整體性,利于氛圍營造;
1.2增加消費者記憶點,可體現在細節設計上、室內裝飾、獨特的菜肴名稱等方面;
1.3圍繞獨特餐廳主題進行宣傳,并配有獨特標語,做好VI設計有助于吸引更多的顧客,配合網絡宣傳,利于增加口碑。
2.空間靈活性
餐廳應具有靈活性,此處靈活性也亦可理解為多邊性,即適應不同消費群體的需求、根據不同時期流行元素轉變、不同就餐形式等。
2.1不同的消費群體
2.2如同衣服一樣,網絡上流行的網紅元素也會更新換代,如果不能常變常新,營業的峰值也只是暫時的,如同在21世紀穿著20世紀流行的衣服,雖可稱之為復古,但畢竟不是主流,往往不會贏得多數人的喜愛。所以,網紅餐廳應在其主體不變的前提下,定時的等更新室內軟裝,或是劃分以特定區域,供年輕人們拍照,以此獲得更高的曝光度。
2.3作為消費型的服務行業,作為一家合格的餐廳,理應站在消費者的角度來考慮問題。餐廳無法預測當天消費者的人數、就餐形式等問題,為了滿足消費者需求,可將室內餐椅做成多種組合形式,或是根據時段變化,或是根據用餐人數調整,如:可伸縮的餐桌,多邊形的餐椅、餐桌,可移動屏風,可開合墻體等手段,都可以及時的劃分空間并達到顧客需求。
3.不同維度的營造
3.1聽覺維度 不同餐廳類型應播放不同的音樂,例如:快餐店可以選擇節奏稍快或節奏感強的音樂,目的是帶給消費者心理暗示,是顧客在進餐結束后不會花太多時間停留在用餐位;而西餐、茶室等此種類型的用餐空間可以播放舒緩的音樂,有助于消費者在用餐的同時保有怡然自得的感受,并且助于更加投入的品嘗食物。
3.2視覺維度 網紅餐廳可以選擇以下其中一點進行空間營造:其一,視覺沖擊性或視覺合理性,沖擊性可以表現為空間內較大面積的裝飾墻、體積較大的沖積物、與周圍空間不和諧的顏色或裝飾等,可以起到搶奪顧客視線的作用。反之,合理性則是整體空間和諧統一,甚至是餐盤、紙巾、宣傳冊都要有統一的色調、主題。其二,視覺聚焦點原則,也就是說空間內應疏密得當,既不要一味追求空間的豐富度,也不應集中空間某一區域進行裝飾。
3.3觸覺維度 為追求高品質的用餐空間,餐廳可以選擇質感的裝飾材料,例如:選擇布藝材料的軟裝裝飾可以提高整體就餐空間的舒適度,同時布藝還可以細分為粗布、格紋等,應根據不同餐飲烈性類型進行選擇。從互聯網的普及開始,我國的科學技術水平也逐年增強,多媒體技術也開始應用于多個領域之中。交互體驗設計在部分餐廳中得到應用,例如:投影菜單、互動影墻、地面投影等,此類技術可以幫助餐廳更具趣味性、新鮮性。
三、長時效性的“網紅”餐廳
“網紅”元素的時效性是網紅餐廳面臨的問題之一,但只要合理的規劃、運營是可以規避的。互聯網使人與人的聯系更加緊密,也使各行各業相互影響著,互聯網的附屬產物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如何接受并運用顯得格外重要。因此,在餐廳營造上不僅要依靠空間裝飾,同時也應當保證網絡媒體的宣傳。本質只是對當下的網紅餐廳的營造方式進行了初步的解讀,互聯網與餐廳產生的聯系不僅于此,值得我們去更深入的研究與探索。
參考文獻:
[1]? 方怡青.上海市網紅餐飲店的空間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9
[2]? 胡勇,張月朦.網紅的興起及走向[J].新聞與寫作,2017,01,41-45
[3]? 姚紹墻.五感感知下的主題餐飲室內設計研究[D].蘇州大學.2018
作者簡介:劉佳寧(1996.5—),女,漢族,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大連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18級在讀研究生,碩士學位,專業:藝術設計,研究方向:環境設計。
(作者單位:大連工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