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可
摘要:現階段,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的教育水平的發展也有了進步。功能翻譯理論產生于上世紀70年代,是在早期“動態對等理論”基礎上形成的一種翻譯理論,其將翻譯定義為:翻譯是創作促使其發揮某種功能的譯語文本。該文本與原語文本所保持的聯系將根據譯文預期或所要求的功能得以具體化。這種翻譯方式使原來因為歷史發展過程中所造成的、客觀存在的語言文化障礙而無法實施的社交行為可以順利進行,從而實現其信息溝通的目的。該理論強調,根據文本表達內涵及目標讀者功用需求靈活選擇翻譯方式,在目的法則、語內連貫、語際連貫的前提下,實現跨文化、跨文本溝通與交流的目的。功能翻譯理論打破了常規的以源文本字、詞、句針對性翻譯為主的理念,解決了翻譯語言僵化、生硬甚至是詞不達意、語義偏頗的問題,十分契合社會各領域對于翻譯文本功用性的需求,也是大學英語專業學生應具有的一項基本能力。
關鍵詞:功能翻譯理論視域;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研究
引言
翻譯訓練是較為常見的一種學習方法。既有助于提升翻譯者對于英語的實際運用能力,又能使他們在實踐操作中加深對外國文化的理解,有效提升外語學習水平。一方面,隨著教育部門對于大學英語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網絡技術的發展成熟推動了文化多元化,使得英語的使用變得更為靈活多樣。傳統的翻譯手法已經不再適用于當下的大學英語教學。針對當前社會各界對于新型英語翻譯人才的需求,許多學校開始將功能翻譯理論引入到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創設特定的語境,在綜合考慮譯文特點、讀者群體、功能以及作用等多方面因素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創新能力,改進思維,突破學習外語的障礙。
1當前大學英語翻譯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問題
1.1學生缺乏必要的語言轉換思維
教師在英語課堂上對單詞進行講解時,往往只講授書本上的意思,對詞意補充和擴展有限,在講課時過于死板、照本宣科,導致學生很難掌握詞匯的多重含義和用法。同時由于許多單詞過于相似,而教師沒有對單詞進行對比和統一講解,導致學生在翻譯時或多或少的出現錯譯。許多學生在學習英語時往往采用死記硬背的方法,所以會出現背后忘前的現象,在運用時也過于死板,不能將英語知識點活學活用。許多學生在翻譯句子時常常采用一個詞一個詞的直譯,再將詞意組合成句子,在翻譯短句時還可勉強使用,但在翻譯長句時就無法完成通順無誤的句子,且英語單詞的詞意有很多,翻譯不當再加上缺少語言轉換思維,翻譯長句往往就成為翻譯時最大的阻礙。如何把漢語長句翻譯成符合英語思維要求的句子是學生們普遍面對的問題。
1.2英語翻譯教學內容不符合社會需求
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的最終目標是培養社會所需的高素質翻譯人才,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緊緊把握社會需求,按照社會對人才要求進行針對性培養,以此提升教學效率。但是目前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的內容與社會需求產生了較大偏離,當前大學英語翻譯教材的內容普遍比較落后和老化,一方面,教材內容大多側重講解翻譯理論知識和技巧,例如詞匯、語法的翻譯等,實用性和針對性不強,學生很難學到專業的翻譯方法和技能,翻譯水平得不到有效提升;另一方面,當前的翻譯教材更新較慢,內容通常較為落后,缺乏新意,與當前的社會發展和就業需求相脫節,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無法了解最新的翻譯資訊和技術,學到的翻譯技能無法滿足就業需求,不利于大學生的長遠發展。
2功能翻譯理論視域下的大學英語翻譯教學
2.1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目前,《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是最常見的英語學習教材之一。每一冊書有十個單元,分為必修和選讀,還有大量的課后練習題。一般情況下,由于時間有限,老師只能選取重點內容進行講解。如若教學方法不當,則會導致學生失去學習熱情和目標。明確教學方向。面對教材和眾多的課后習題,為了有效利用學習時間,學生需要學會在一篇文章中提煉出中心思想,具備一定的概括能力。而功能翻譯在翻譯實踐中,可根據大學英語教學的目的,對原文進行刪節、改寫、整合,提升學習英語的效率。舉例而言,老師可以要求學生定期完成課外作業:利用規定的詞數,結合寫作背景,分別用英語和中文總結課文中心觀點,這樣不僅能在實踐操作的過程中鞏固外語基礎,還能加深對外國文化的理解。
2.2注重源文本作者與讀者的溝通
功能翻譯理論認為翻譯人員絕不是單純從事文本翻譯工作的獨立“第三者”,不能將文本翻譯工作變成一個單純的文本翻譯“一刀切”行為,而要充分注重源文本作者與讀者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實現雙方在思想、情感等方面的互通。功能翻譯理論的終極目標是通過翻譯工作實現作者與讀者之間的無障礙溝通,使讀者猶如在閱讀源文本一樣,能直觀、清晰、準確地感受源語言的直觀意義與作者想表達的潛在思想。因此,大學英語翻譯教學除了要培養學生靈活應用各種翻譯技巧之外,還必須使其增強源文本作者與讀者溝通的意識。一方面,要引導學生加強對源文本作者創作風格、動機、特征、思想的研究;另一方面,也要讓學生重視讀者的閱讀目的、功用,在滿足讀者需求的基礎上,實現源文本作者與讀者之間的無障礙溝通與交流。這樣的教學方式會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翻譯水平,增強其英語翻譯能力。
2.3培養科研能力
大學是進行學術研究的重要場所。無論學生將來是否繼續從事科研相關的工作,都需要具備一定的科研能力,其中一點是學生正確利用數字資源查找文獻。通過引進功能翻譯理論,學生可以建立屬于自己的科研資料庫。擬定科研項目,上網查找“參考書目”,不需要花費大量時間閱讀整篇文章,而是采取功能翻譯理論的方法,有目的地進行閱讀。采取skim(瀏覽)和scan(跳讀)的方法,找到所需的資料,從中篩選出最有用的信息。這對學生具有很大的幫助。
結語
總體來說,當前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中存在缺乏對語句內容的整體關照、對核心內涵的準確表現、對目標讀者的深入認識等問題,弱化了學生的英語翻譯能力。而功能翻譯理論本提倡以實用主義理念開展翻譯工作,其在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中的應用價值突出表現在注重表現英語文本的核心內涵、注重源文本作者與讀者的溝通、注重翻譯語言表達方式的靈活性等,能有效解決當前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基于此,高校英語翻譯教師應遵循功能翻譯理論的指導,培養學生的主體分析能力、文本解讀能力及文本轉換能力,從而提高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的質量,增強翻譯作品的實用性。
參考文獻:
[1]? 譚開榮.功能翻譯理論視角下大學英語翻譯教學創新研究[J].陜西教育:高教,2018,(04):64-65.
[2]? 楊利軍.基于功能翻譯理論的大學英語翻譯教學實踐研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6,(02):372-373.
(作者單位:成都信息工程大學銀杏酒店管理學院)
o-font-kerning:1.0pt;mso-ansi-language: EN-US;mso-fareast-language:ZH-CN;mso-bidi-language:AR-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