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月 熊珍 張靜文
摘 要:本文由2019年熱門日劇《3年A班從此刻起,大家都是我的人質》中的霸凌現象,試圖探討日本校園霸凌和教育之間的聯系。即分析《3年A 班》中校園霸凌的具體情節,以揭示日本曾經實施的“寬松教育”所帶來的不良后果。
關鍵詞:日本;校園霸凌;寬松教育;不良影響
1 校園霸凌與日劇《3年A班從此刻起,大家都是我的人質》
在世界各地,每天都有校園霸凌事件發生。毫無疑問校園霸凌現象已經是非常普遍的社會現狀。其中語言霸凌是指用污言穢語對其他學生進行攻擊,從而產生矛盾;比如起難聽的綽號,語言攻擊、嘲諷及威脅。身體霸凌是指借助身體優勢打擊比較弱小的同學,比如推搡揪頭發等身體攻擊、破壞其物品、勒索錢財。心理暴力是指不斷地用語言、行為等給其他同學造成精神或心理上的壓力,使其出現不良表現,比如孤立、傳播流言、冷暴力等。
近年來,日本的校園霸凌事件也層出不窮,2015年6月5日,日本政府公布的《兒童和青少年白皮書》顯示,根據持續6年的跟蹤調查,近九成學生曾經遭遇校園欺凌。校園霸凌現象的影視作品也引起廣大的共鳴和關注,如2019年熱播日劇《3年A班從此刻起,大家都是我的人質》,貼近現實的劇情反映了日本校園的現狀,毫不遮掩地揭示了受“寬松教育”影響的平成一代的現狀和“寬松教育”對日本教育仍然殘存的不良影響。
在距離高中畢業還有10天的時候,班主任柊一颯用一場爆炸將3年A班的29名學生困在教室內,要求學生找出同班同學景山澪奈自殺的真相,并且回答“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班級成員景山澪奈的自殺?”這一問題。在他的引導之下,學生們從一開始的漠然麻木、以自我為中心,慢慢開始自我反省、關心他人。這是柊一颯為他們精心準備的高中畢業的最后一課,試圖讓這群即將畢業卻仍然幼稚的學生們可以勇敢直面自己的錯誤,學會反省自己的行為是否妥當,為自己的一言一行負責。
2 《3年A班》校園霸凌現象中寬松教育弊端的體現
《3年A班》中,班主任柊一颯拿出一摞復印件,上面打印的是在某社交平臺上自稱“干完就跑的嫌疑人x”的聊天內容,ta惡意編輯視頻并上傳網絡,污蔑景山澪奈比賽前服用興奮劑。柊一颯要求“干完就跑的嫌疑人x”在晚上8點之前自動站出來承認自己的行為,否則他就會殺掉班上學生的其中一人。經過一番波折,宇佐美香帆終于主動站出來承認自己就是投稿人,并且說出自己除此之外還做過的其他壞事;故意剪壞景山澪奈的泳衣,用石頭打破景山澪奈的窗子,跟蹤景山澪奈把她逼入絕境并直言希望她去死。柊一颯要求她換位思考自己的所作所為時,她拍桌子大吼大叫拒絕聽從老師的說教。
柊一颯對學生們說,你們平成一代,正是過去的自己造就了現在的你,所以逃避過去的你像極其幼稚的小孩會永遠都長不大;這樣的畢業,不能稱之為畢業。平成時代的“寬松教育”使得他們思想天真,隨心所欲,不顧他人和后果。如果一直不醒悟,只會永遠是個孩子,無法適應社會。宇佐美香帆便是其中一個極其典型的例子。“寬松教育”的實施使她在過于輕松的環境下長大,在學校老師們閉口不提人生教育。面對問題,她只是一味逃避,缺乏想象力,無法換位思考自己所作所為對他人帶去的傷害與影響。她冷漠自私,逃避現實,無視內心深處的良知。最初為了使自己在網絡社交上獲得更高的人氣,而主動與景山澪奈做朋友。在景山澪奈意識到這一點,和班上另一女生茅野櫻成為無話不談的好朋友之后,宇佐美香帆產生了嫉妒及報復的心理。她剪碎景山澪奈的泳衣,帶領周圍的同學孤立澪奈,把誣陷視頻發到網絡上引起眾人對澪奈的惡意言論,她一直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幼稚和殘忍。即便自己所做的種種行為被公布于眾,也不愿意承擔后果;反而將責任推卸到茅野櫻身上,她認為如果茅野櫻沒有和景山澪奈做朋友的話,自己就不會做出傷害澪奈的事情。班主任柊一颯正是意識到這群曾經被“寬松教育”影響的學生,通過普通說教毫無作用,于是選擇通過綁架等一系列強制性手段來逼迫他們思考反省。
3 寬松教育的起源
1972年,“日本教職員工會”提出日本的教育中存在封閉化、僵硬化等缺陷,希望建設“寬松學校”和實施“學校五日制”,打破死板的灌輸式教育模式,給兒童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學會自我思考和自我學習。但由于當時日本處于經濟高速發展期等原因,這一改革并未落實。其后受到20世紀70年代末經濟結構變化的沖擊,日本政府意識到單一死板的知識灌輸并不能培養具有創造力的優秀人才,僅對書本內容死記硬背的學生無法滿足當時日本高速經濟的發展需求;且巨大的學習負擔和嚴重的升學壓力使日本各地青少年犯罪事件不斷增加。1978年,日本文部科學省提出教學內容保留核心內容,刪去多余部分。“學習指導要領”被多次修訂,1988年修訂提出培養學生生存能力,將百分之三十的教學內容替換成綜合學習時間,即自我調配時間;1989年修訂提出培養學生自主對應社會變化這一要求。“寬松教育”于2002年正式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實施。其內容包括縮減課時,簡化考試題目,按片區隨機上學等。
“寬松教育”本意是為了減輕學生負擔,增加學生自主思考能力。但是沒有了分數方面強制性的限制和升學壓力,學生對于基礎教育的重視度也直線下降。學校對于學生來說,不再是接受知識的場所,而是玩鬧嬉戲的地方。由于沒有作業,沒有學習負擔,沒有升學壓力,大多數學生胸無大志,對于理想毫無概念,只知道當下而不考慮未來。老師不敢過多管教,學生麻木冷漠,以自我為中心,目中無人。學生上課不聽講,頂撞甚至欺負老師變得司空見慣;畢業后進入職場,也無法適應社會,工作能力低下,知識匱乏。2016年,“寬松教育”被終結。2019年,日本更換年號為令和,平成時代已經過去,但經歷過“寬松教育”的一代,已經被貼上“平成廢物”這一標簽。
4 “寬松教育”對日本的不良影響
4.1 學習能力下降
“寬松教育”使日本的學校教育出現不嚴謹的現象。如世界上普遍教學的“圓周率=3.14”,而“寬松教育”后,日本老師教小學生“圓周率=3”。“寬松教育”的實施,使日本學生的學習能力不斷下降。日本常用PISA(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國際學生評估項目)以及TIMSS(國際數學和科學評估)評判學生的學習能力;自從“寬松教育”實行后,這兩項測評結果顯示,日本的學生的排名直線下降。
4.2 喪失民族凝聚力
寬松教育使平成一代沉迷于動漫、游戲等靠幻想解決的事情之中,他們對于未來沒有打算,不愿意工作,以自己為中心,只關心自己三米以內的事情。這樣一代也被稱為“平成養豬”,“平成廢物”。
2010年韓國官方圍繞青少年是否愿意為國而戰對中日韓美四國共2400名中小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結果發現,中國排名第一,美國第二,韓國第三,日本排名最末。甚至有日本學生說:“為了動漫的名譽死倒是可以”。由此可見日本“寬松教育”下的青少年喪失了民族凝聚力,強調自我主義。
5 結語
通過日劇《3年A班》,可見校園霸凌和“寬松教育”有一定聯系。“寬松教育”給日本青少年的心理和個性造成不良影響,使他們不僅沒學會自我思考、各方面的積極學習;相反滋生了學生們的懶惰性,放大了人性中以自我為中心的陰暗面。三十多年的“寬松教育”給日本帶來了極大教訓。日本深知“寬松教育”在當代社會并不適用后,終于取消。學校重新重視基礎教育,增加學習時間,也使教師和學生之間能有機會共同探討人生等問題。學生懂得換位思考,懂得為自己的言行承擔責任之后,就會理解霸凌他人、傷害他人是錯誤行為;校園霸凌現象也會隨之減少。但取消“寬松教育”并不意味著日本不必再擔心教育問題。每個學生性格和家庭環境不同,適合的教學方法也不同。就像《3年A班》里老師們那樣,對于“該怎么去教導學生”沒有絕對的正確答案。因此對學生教育,需要家庭、學校、社會的共同努力。
(通訊作者:馬樂)
參考文獻:
[1] 師艷榮.日本校園暴力的現狀及原因探析[J].青少年犯罪研究,2010(2):91-96.
[2] 趙彥俊,胡振京.日本“寬松教育”述介[J].外國教育研究,2008(7).
[3] 朱永新,許慶豫.當代日本中學生與教育[M].蘇州大學出版社,1999.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