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珍
摘 要:當前小學教育的教學模式正在逐步的調整,這個過程中人們融入了創設情景的方法,這種方式能夠產生更好的教學效果。但教師在創設問題情景時,必須要考慮教學目標以及學生的發展特性,只有把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內容和情景結合在一起,學生才能夠主動的進行探索。此外還要把生活實際和數學知識,有效地結合在一起。本文將針對如何創設有效問題情景進行具體的策略分析。
關鍵詞:小學數學;有效性
小學數學的學習,對于發散學生思維、增強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等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小學生的思維開發,這就要求教師和學生都要十分重視小學數學的教育教學工作。在小學教育階段,教師必須要考慮到少年兒童的學習特性和身心發展特點,還要脫離傳統教學模式的局限,采取新的教學方式,盡可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如果教師能夠創設情景,并采取有效地提問方法,就能夠讓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解決問題,并加深對于知識點的理解,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也會更高。
1 利用生活資源,創設有效問題情境
教師要調整傳統的教學方法,不能只是簡單的教師講授,學生聽講,而是要從學生的形象思維特點出發,在創建生活情景的過程中,讓學生把抽象的數學知識理解的更加透徹。這個過程尋找生活中的資源結合數學理論,把抽象的數學變得更加的具體。這樣學生就能夠從簡單的感性認知逐漸提升到理性認識了。教師在生活中也應該多觀察,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知識,多和數學知識結合在一起,積累更多的生活教學案例,提取其中的數學原理。
例如,在引導一年級學生認識圖形的過程中,教師了解到這個年齡段的學生經常會玩堆積木的游戲。教師就可以把積木引入課堂,通過不同的積木堆積形成不同的圖形。之后讓學生拿起不同的積木,說出對應的圖形。例如,圓錐體正方體長方體等等。通過積木學生能夠認識到不同的圖形。之后提問學生正方體的底面是什么形狀?這樣學生將會對正方體最基本的知識概念理解得更加透徹。在這種生活化的情景中提問學生,引導學生就能夠提升學生思考的速度,從而有效地提升課堂效率。教師也應該鼓勵學生主動地提問,三棱柱是什么圖形?圓錐體是什么圖形?等等。鼓勵學生大膽提問并主動思考,這個過程中充分的發揮了生活資源的優勢。
2 以故事形式進行問題情境的創設
由于小學生年紀較小,好奇心非常強,對新鮮的事物非常感興趣,很容易被故事所吸引。所以教師就可以根據教材內容創建一些比較簡單的小故事,這樣能夠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數字的時候,引導學生認識“0”,就可以創建杰瑞掰玉米的故事,杰瑞和湯姆一起去掰玉米,杰瑞由于貪玩一個都沒有掰到,但是湯姆認真的掰玉米,所以掰了很多個,最終杰瑞只掰“0”個玉米。這個過程學生就能夠快速的認識“0”這個數字。教師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創設不同的小故事,只有創設的故事和數學知識結合在一起,才能真正發揮這小故事的作用。
3 運用游戲的形式進行問題情境的創設
小學生對游戲的興趣很大,可以運用適合的游戲來進行問題情境的創設,這樣才可以進一步推動數學教學的發展。對數學知識抽象性做出改變,讓其變得更加生動形象,讓小學生在玩樂狀態下更好地學習數學知識,讓他們更快地理解與掌握數學知識。如在進行分數學習時,許多學生覺得這個知識點很難理解。
教師就可以引入分水果的游戲,組織兩名同學共同參加。教師提問,在有兩個蘋果的情況下每個人可以各分得一個蘋果。之后讓學生用舉手指的方式表達個數,學生會伸出一根手指。之后提問學生一個蘋果分給兩個學生,既然讓學生用伸手指的方式來表達,但半個蘋果該如何表達呢?絕大多數學生都在思考如何來表達半個蘋果具體的數字。這個過程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了激發也能夠在思索的過程中,集中了注意力。教師就可以引入分數的概念了。
4 利用開放討論,創設有效問題情境
在小學階段,小學生活潑好動,樂于交流,他們喜歡在課堂中以互動的方式學習新知識。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大多數教師對學生過多的討論存有反感心理。接受全新的教學理念,鼓勵學生在課堂中積極互動,能夠讓數學課堂的氛圍更加活躍,教師要與當代小學生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在課堂中借助師生平等的交流提出問題,鼓勵學生提出不同的看法,肯定學生的每一次積極表達,這有助于小學生投入到對數學問題的討論中,讓問題情境更加濃烈,使小學生成為樂于探究的數學學習者。教師還應該多加強學生之間的互動,充分的發揮,學生互動的價值。這個過程就可以引入小組合作。讓學生在互動交流的過程中,發表自己的看法見解,讓學生主動地來解決問題。例如,在引導學生學習解決問題策略相關知識點的時候。教師應該采取不同的教學活動導學生擁有轉化思想,讓學生利用轉化策略來計算一個圖形的面積和周長。如何傳遞這個思想,就需要教師組織學生進行互動討論,共同完成教學任務。教師要根據學生的不同學習特性,以及學習水平組成小組。每個小組分發一張紙,上面畫了兩個圖形,紙張的背景是由多個一厘米小方格共同組成的。之后讓學生計算這些圖形的周長,因為這些圖形是不規則的所以學生需要思考探討。之后引導學生發現不規則和規則圖形二者的計算特點,以及其中的共通點。
創設互動、民主與開放的問題情境,促進學生在小組內共同解決問題,能夠讓數學課堂成為學生的課堂。
5 結語
在開展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時,教師應當通過不同的方式創設問題情景。無論采取哪種方法,最終的目的都是活躍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主動地探索,并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讓學生掌握更好的學習方法。所以教師要在不斷實踐,不斷探索的過程中采取更加合適的問題情景。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更加積極主動的學習,才能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提升數學的學習能力,以及數學的學習水平。
參考文獻:
[1] 王玉華.運用情景教學法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率[J].科技創新導報,2015,(10):108+110.
[2] 林麗錦.小學數學教學中創設有效問題情境的策略研究[J].新課程(小學),2016(09):77-81.
[3] 寇靖玉.小學第二學段數學教學生活化現狀與對策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