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子昊 李睿 孫逸欣
摘要:在高中階段,高中化學課程的目的在于提升高中生人文精神、人性境界等綜合素養,也必須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發揮出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現階段,我國教育體制受到眼前利益的驅使以及功利主義的誘惑,不斷地弱化人文教育,偏重于應試教育。本文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包括打造良好的人文教育環境;在每一個化學教學環節中融入人文精神;提升化學教師的人文教育意識。
關鍵詞:高中化學;人文教育;問卷調查;對策
1高中化學教育中實施人文教育的現狀
1.1學習目的具有功利性
部分高中生無法科學地定位自己的學習目的。對于這部分學生而言,學習的目的與動機在于獲得好成績、找到好工作、考上好大學。一旦某一次考試失敗,這些學生就會灰心喪氣,無法繼續學習下去。這種定位始終被外在物質利益所影響,顯示出沉重的功利色彩。長此以往,學生就會陷入一種盲目的狀態,無法得到持久的學習動力。
1.2化學觀不夠全面、對化學缺乏人文理解
高中生在學習化學的過程中,需要了解化學研究的過程。部分學生僅僅局限于掌握課本的化學知識,并未在課外探索化學知識,無法實現現實生活與化學知識之間的有機結合,無法聯系化學科學、人類生活以及社會科學,無法反思人類社會發展的過程中化學所發揮的作用,不能建立一個全面的化學觀。
1.3普遍缺乏批判精神、創新精神
在我國傳統的化學教育當中,重視培育學生的書面應試能力以及書本知識掌握程度,學生僅僅局限于對知識的記憶和再現,沒有足夠的興趣去探索豐富多彩的客觀世界以及知識本身。部分學生僅僅滿足于掌握課本理論知識,并未作出課余時間的學習、探索,從未質疑過教材上的結論以及教師講授的知識,尚未建立一個主動創造、探究的能力以及意識。
2高中化學教育中實施人文教育的對策
2.1培養學生審美能力
教師在人文教育的過程中,應著重培育學生的審美能力。美育教育是實施人文教育的有效途徑。通過實現美育以及化學教育之間的有機融合,可以將化學的內在美完整地展示出來。高中化學教育也可以脫離高考模式,對化學知識產生強烈的學習興趣,不再認為它是枯燥無味的。現階段,伴隨著基礎教育創新以及素質教育改革的實施,美育在高中化學教學當中擁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美育發展的潮流、趨勢就在于將美育融入化學教育過程中,這也是人文教育的一個必然要求。
2.2探究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在化學教育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是人文精神教育的一個重要途徑,也可以深入挖掘學生的人性潛能。在化學學習中,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開展科學的探究活動,深入理解化學家發明發現的過程。然后,學生可以緊緊跟隨化學家的步伐,對化學問題進行思考和探究,并得出相應的結論。在探究性學習的過程中,高中生可以體驗到科學發明發現的困難以及歡樂,訓練自己相關的化學知識和技能,也挖掘了自我的創造潛能。
2.3提升化學教師的人文教育意識
雖然目標十分廣泛,但人文精神教育的內容具有分散性以及潛藏性的特征。因此,教師必須潛入科學知識深層去發掘,擁有敏感的人文教育意識,從而更加順利地實施人文精神教育,感受到科學中人性的光輝。化學科學可以發展人的智力,增長人的知識,也可以滋養人的精神。部分教師忽略了化學教學中人文知識。在他們看來,化學知識僅僅是一個個公式、概念、符號以及定理。教師若是具有濃厚的人文教育意識,就可以通過那些公式以及定律,尋找到其中蘊含著的人文教育因素,更加深入地開展人文教育。
3結語
在化學教學中,教師通過深入結合人文教育,可以促進教育終極目標的實現,滿足時代發展的需要。化學教學的過程中,人文教育必須依據化學學科的特征,建立在化學基礎上,充分運用化學知識中的人文價值。除了傳授化學基本技能以及基礎知識,應該積極地探索科學知識以及人文教育的最佳切合點,從而達到教育的終極目標。
參考文獻:
[1]? 劉子璇.中學化學中的人文教育[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3.
[2]? 姚乃心.高中化學人文教育模式的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7.
[3]? 張軍志.高中化學教學中融合人文教育的研究[D].河南大學,2014.
(作者單位:山東英才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