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建華 王思天
摘要:蘇州園林是中國園林的代表,在世界范圍內都是非常具有知名度的。之所以經久不衰,正式由于其中蘊含著濃厚的中國傳統思想和文化內涵,也是歷史沉淀下來的獨特的中國審美。而這些具有東方屬性的獨特審美,如今也為現代社區設計提供了思路。
關鍵詞:蘇州;園林;社區設計
引言:
我們知道中國面積很大,不同地區的地域文化也有很大差異,幾千年的歷史讓華夏大地的不同地區都擁有了自己獨特的文化和地理特色。為了保護和發展地方文化,并使其具有繼承性,有必要將地方文化納入現代社區的設計中。
1概述
融入區域文化元素的建筑設計在這個時代代表著一個地區地方歷史文化和影響力。地域文化是在生產活動中保留下來的長期文化遺產和風俗習慣。如果能夠在生活環境中進行設計和使用,將有利于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傳承。
當然,在特殊的江南地域文化下的建筑設計也必須遵循基本原則。首先,必須在設計中首要考慮的就是保護生態環境,防止生態環境受到人類活動而帶來的破壞,并利用設計來改善和協調當地環境。此外,必須合理使用地域文化符號,將設計方法融入建筑設計中,將設計與文化相結合,提高文化特色。最后,有必要根據當地情況創新地使用區域文化,以便更好地向人們展示特色文化。
2設計的現狀
雖然中國園林景觀的發展歷史已有數千年的歷史,但在功能上能夠適應現代人們生活需求的的社區卻并不多見。大多數人對所謂園林景觀的理解仍然停留在那個時代上。他們仍然把所謂的園林當作一個種植了不同種類的花草樹木,有假山池塘還有濃濃的中國古代意境的花園,而并沒有對中國古代園林設計和其最有價值的中國審美真正意義上產生了解和理解。這就直接導致了許多社區在設計和規劃上只是在外國社區景觀的基礎上,把建筑簡單粗暴的換成仿古的中式建筑,打造成所謂的“江南古建筑”的樣子,而失去了其最最根本的靈魂。
這種通過粗糙的復制,來設計景觀的現象,不僅是使“中國園林”的風格遭到了許多人的誤解,而且還使得許多自身具有歷史感的社區因為重新設計翻新之后反而破壞了其原先古老的年代感。同時,大多數復古設計只注重形式,不注重功能,沒有了解東方人獨特的審美和中國古代建筑家的風格和特點,只是單純粗暴的模仿和復制,一味追求外形的美感,卻不注重最最本質的中國傳統的思想,也沒有深入理解中國文人的意境的表達。因此大多數仿古的社區所體現出來的看似古韻古味,其實卻只是膚淺的做了一些表面上的裝飾,而無法在其最最本質的點上體現出中國園林的真正魅力。
此外,如今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網絡技術的出現,許多人都開始傾向于更加現代和洋氣的外國風格,開始大量的模仿,而不去琢磨有著自己幾千年文化積淀的風格,逐漸改變了大眾的審美,卻誕生了許多非常相似而沒有辨識度的住宅社區,這更是讓古代園林式的社區設計雪上加霜。
3地方特色
我們都知道,方言是語言的一種變體,是文化的活化石,僅在一個地區使用。現代漢語方言分為七個主要方言,吳語就是其中之一,而要說到吳語,其中的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蘇州話。蘇州話可以被稱為是蘇州重要的文化根源之一,不僅僅是因為它承載著吳語區這么久歷史中積累的各種文化,也同時是因為其代表了江南文化的發展和傳承,是蘇州市一張亮麗的名片,也是我們民族不可丟失的瑰寶,是一種非常珍貴且不可多得的重要文化資源。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普通話的快速普及,吳語方言卻逐漸在歷史長河中沒落,甚至如今,吳語已經被確認為世界嚴重瀕危語言,這一歷史文化遺產正在我們的面前一點點消失。我們應該通過設計讓蘇州方言適應時代潮流,并不斷創新以保持這一方言的生命力,讓它能夠更好的繼承和承載當地文化,不要讓文化出現斷層。
此外,花窗也是園林裝飾設計的藝術表達之一,在蘇州地方區域性特色建筑和民居的設計中起著重要作用。蘇州花窗有多種形式,室內裝飾圖案的主題主要扎根于當地的自然環境和民間文化,許多窗戶圖案的圖案都取材于日常生活中,其中有一些可能來自歷史古跡,還有一些則來自自然習俗,這些圖案表達了蘇州人民對生命的熱愛和對未來的渴望。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蘇州園林在設計上獨到的中國思維和中國文化,這是我國古代文人雅士思想的精華,中國古代文人在建造花園時也充滿了對花園景觀的情感抱負。通過設計這個園林來達到“借景”來表達自己無限遠大的志向。
“借景”就是中國園林設計的核心概念之一。通過精美的設計,詩人在視覺上模糊了園林內外的界限。“借景”是指自覺地將園林外的風景“借”到園林的視野內,使園林內外的風景融為一體,借用園林外的風景以擴大空間感。這一區域放在現代社區,就是我們常見的入戶區域,這也可以定義為室內外的“過渡空間”。可以說住宅中過渡空間的設計,是住宅設計中不同功能空間之間的連接空間或緩沖空間。
4設計思路
蘇州園林的設計主要是為了體現自然之美。所以在園林的生態環境結構設計中,應該要保證因地制宜的原則。如今,隨著社會的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重自己的生活品質,不斷提升的生活品味和審美情趣,使人們對現代室內和外部設計更加愿意去大量的使用大型的綠色植物,但通常情況下又會受制于土地的面積,空間的擁擠而導致這種意愿無法落實,因此設計師需要在有限的空間內,盡可能多的挖掘出那些視覺可以觸及并且能夠經常能夠看到的區域,對其進行精細化設計,并使其與周圍的景觀或建筑物完美融合。在這方面,個人認為,我們大可以借鑒蘇州古典園林的設計方法,比如利用水池和水車身產生水循環效果,增加景觀的動態體現,動靜結合,增加游園的趣味性等等。同時設計中還能夠借助玻璃窗和鏤空櫥柜等裝飾物,將外部景觀和室內景觀在視覺上相互連接,斷而不離,從而形成自然舒適的環境空間環境。
在園林中出現的顏色一般不會非常多,以拙政園為例,白色和灰色是大多數建筑物的主要顏色。而門窗等建筑細節則主要是紅棕色,與建筑物形成強烈的視覺沖擊,符合古代人的哲學概念和審美情趣,同時也符合江南地區的特殊地理風韻。而像樹木,竹林,花卉和湖泊,則是在豐富園林內部環境的同時,更加進一步的烘托出這些建筑身上的白色,灰色和紅色所帶來的美感,使得整個花園的景色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充滿層次感和節奏感,也是因此而進一步提高了蘇州園林的藝術水平。
此外,基于蘇州獨特的吳語文化,也可以作為設計的主題之一。蘇州話屬于吳儂軟語,因為獨特軟糯的發音一直為世人所稱道,一些外鄉人即便難以聽懂其中的含義,但光聽這來自古漢語的奇妙發音就會陶醉其中。本著以文化設計為靈魂,視覺設計為輔的理念,設計可以融入吳語的獨特文化,這不僅僅是為了增強蘇州園林的地域屬性,也是為了保護和宣傳地域文化。設計的方式有很多,例如借助文字藝術的形式,可以在住宅社區內的磚墻,通過吳語的詞匯組合,來增加游園的趣味性,同時還能夠起到很好的宣傳作用,或者借助蘇州有名的昆曲、評彈等文化形式,將樂譜、歌詞甚至是具有代表性的樂器圖形結合到設計之中,同樣能夠做到巧妙而又不失意韻。
作者簡介:祁建華(1997—),男,漢族,遼寧省燈塔市人,沈陽化工大學人文與藝術學院2016級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在讀本科生,研究方向為環境藝術設計。
王思天(1987—),女,漢族,遼寧省沈陽人,沈陽化工大學人文與藝術學院講師,講師,碩士研究生。
(作者單位:沈陽化工大學人文與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