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葉楠 蘇家慧 張旭
摘要:數碼技術在藝術表現領域中開始形成自身獨特的視覺表現語言,通過對傳統藝術形式和數碼藝術創作文化淵源的發掘,探討數碼藝術設計創作的視覺表現和美學趨向,有助于我們正確認識數碼藝術,并且通過將傳統繪畫與數碼藝術設計進行一定程度的融合發展,能夠進一步促進藝術設計的表達形式,使相應的設計更具有藝術表達力。
關鍵詞:數碼藝術設計;形式美;傳統繪畫
1 數碼藝術設計與傳統繪畫相輔相成的意義
數碼藝術設計已經得到廣泛使用,能夠將藝術設計的展示效果更加新穎,并且對于形式美具有更好的把握,能夠更好的吸引人們的關注度。雖然傳統繪畫藝術的表達呈現靜態的特征,帶來的視覺沖擊力以及表現能力不及數碼形式的藝術設計,但傳統繪畫所蘊含的意境和韻味以及進行藝術設計的創意和指引,對數碼藝術設計具有重要的影響,需要對數碼藝術設計進行透徹的了解,對于其特點以及與展示設計相契合的方面進行思考,將傳統繪畫的設計元素進行結合融入,從而才能促進兩者更好的發展和進步。
2 數碼藝術設計的形式美與傳統繪畫的探究
2.1合理運用數碼藝術設計的修改編輯能力
計算機語言能夠支持多種設備的修改和編輯,能夠讓藝術更富有不斷升級和完善的能力。在1980年就憑借數字媒體藝術開展了較多的藝術創作。達芬奇的《蒙娜麗莎》是傳統繪畫著名的作品,藝術家將此畫進行數字化編譯,運用數碼藝術設計的形式將不同的事物與此畫進行一定程度的融合,從而表達出更多的藝術色彩。比如施瓦茲的名作《蒙娜&小獅子》,通過將達芬奇本人的臉龐與蒙娜麗莎進行拼湊,從而產生出令人印象深刻的效果,既表達了對達芬奇藝術能力的肯定以及仰慕,同時又將藝術作品的風格得以保存。數碼藝術賦予藝術更多的開展空間,通過將各種信息進行編輯和修改,增添多種特效和內容,能夠使展出設計更具有多樣性和觀賞性,這說明充分運用數碼設計藝術的特征與傳統繪畫相結合,使藝術形式美更具有表達力。
2.2 藝術設計中運用傳統繪畫中的吉祥圖案
傳統文化中有許多吉祥的圖案來賦予人們生活的氣息,以及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均有相應的吉祥物進行象征和類比,或者對于某一事件中蘊藏喜慶祝福的含義。比如通過對于動物的描繪來表達出龍鳳吉祥、鳥語花香、鯉魚跳龍門等多種喜慶的寓意。比如許多金銀首飾以及珠寶的數碼藝術設計中均采用這些傳統繪畫元素,來突顯喜氣盈門的意境。對于松柏竹葉等植物同樣具有一定象征清高和品質優良的含義,可以通過運用傳統文化中此類事物所傳達的特點和內容進行數碼藝術設計。因此設計不必盲目的追尋流行的元素以及刻意的抄襲國外的特寫,應該充分的考慮到自身民族傳統文化所蘊含的多種元素,從而使藝術設計更加具有特色,并且能夠借助傳統繪畫中的吉祥圖案來對數碼藝術設計增加思想靈魂。最后應該注重吉祥圖案所蘊含的典故,使廣告受眾者借助民俗以及相應通俗易懂的典故,從而對設計有更強的認同感。
2.3藝術設計中運用傳統水墨畫增強意境
在中國傳統繪畫中,水墨畫是中國文化思想的一個重要表達方式,水墨畫中的意境往往能夠很好地詮釋出中國傳統審美心理和意識,更好地引起人們的共鳴。因此,在數碼藝術設計中,善于應用水墨意境,同時,在對之把握的過程中,應將對內在意義的思考向更高的境界推進,而不可迷戀于表象,要追究生活的本義,探索對豐富精神領域的展現,將藝術展現的形式美通過水墨意境表現出來,不僅可以開闊設計思維,并且濃厚的民族底蘊還賦予廣告一種別樣的韻味,并使人們的思想更容易進入具有哲學意義的恒久的境界。例如,李寧品牌運動鞋的數碼設計中,就有采用我國傳統水墨繪畫挑筆出風的效果,再加上數碼藝術展現中男演員的武術動作配合,使整個設計更奔放自然,深入人心。
3數碼藝術設計的形式美與傳統繪畫應注意的問題
藝術設計的整體創意需要通過合理借助傳統繪畫的特色和意境,進而再進行數碼藝術的展示表達形式進行深入加工,才能出現應有的效果。并且需要根據環境場地的變化,來選擇合適的展示形式和內容,不能出現技術提高,但卻展示的內容質量呈現的設計深度得不到提升的現象。不能僅通過讓人們獲得新鮮感或刺激感來吸引人們的注意力,要在自身的藝術創作上添加更多的藝術元素,營造出更好的氛圍和意境。雖然可以依賴眾多的數碼藝術設計技術和方法,但是需要將展示的內容設計放在第一位。
4 結束語
數碼設計藝術和傳統繪畫為不可分割而論的整體,在現在技術的水平上將傳統繪畫進行結合能夠展現出更加具有上設計能力和創新能力的藝術形式。傳統繪畫中所傳達的形式以及內容博大精深,在數碼藝術設計中能夠不斷的挖掘,從而促進形式美更加完美的呈現。因此,在如今數碼藝術設計中應重視傳統文化的應用,注重形式美的表達能力。
參考文獻:
[1]? 任斌. 論數碼藝術設計的形式美與傳統繪畫[J]. 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111-113.
[2]? 郝冠男. 數碼藝術的形式美與傳統繪畫的內在聯系[J]. 科技尚品,000(007):256.
[3]? 王正林. 試論傳統繪畫數字仿真的技術與藝術[J]. 安徽文學(下半月),000(002):143-144,147.
(作者單位:山東英才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