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愛君 孫麗悅 董瑞


摘要:目的 探討綜合護理干預在老年高血壓合并急性心梗患者臨床治療中的作用。方法 以我院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期間收治的50例老年高血壓合并急性心梗患者為對象,根據隨機數字法分成觀察組與對照組,各有患者25例,對比兩組患者的恢復情況。結果 觀察組患者并發癥情況、住院時間及護理滿意度與對照組患者對比,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老年高血壓合并急性心梗患者治療期間采取綜合護理干預措施,控制并發癥情況的發生,縮短患者康復所需時間,具有推廣價值。
關鍵詞:綜合護理;健康宣教;心理輔導
隨著人們年齡增長,高血壓合并急性心梗發病率明顯增加,患者容易出現病情驟變的情況,容易出現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率失常等并發癥,往往出現預后不佳的情況,直接對患者生命安全與生存質量產生質量。本文就此展開論述相關論述。
1? 資料和方法
1.1 臨床資料
收治的50例高血壓合并急性心梗為對象,根據隨機數字法分成觀察組與對照組。
觀察組患者基本情況: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12例,平均年齡(65.12±2.32)歲,高血壓病史3-10a、平均(6.12±1.45)a,發病到就診時間為0.5-6h、平均時間(2.21±0.78)h;對照組患者基本情況: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1例,平均年齡(64.34±2.12)歲,高血壓病史3-9a、平均(6.45±1.23)a,發病到就診時間為0.5-7h、平均時間(2.45±0.87)h。
2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無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1.2 護理措施
入院后患者均采取常規心內科護理。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采取綜合護理措施。
1.2.1 對癥護理措施
入院后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一旦患者出現心律失常及時上報醫生,及時給予藥物糾正;同時遵醫囑對患者血容量進行補充,幫助患者活血化瘀,同時控制好速度,一般為20-30d/min,一天不要超過1500ML,以免加重患者心臟負擔,導致心絞痛或者誘發心衰。如患者心前區疼痛,按照醫囑為患者進行藥物止痛,可以通過溶栓治療或者急診PTCA來幫助患者緩解疼痛,再加上安定注射,幫患者減少心肌耗氧量。若患者心梗發作,可給予48h,3-5l/min的持續高流量氧氣吸入,幫助患者減輕心肌缺血造成的損傷。
1.2.2 基礎護理措施
急性心梗患者應該臥床2-3周,等到病情控制后在坐起或進行下床活動。在患者病情急性期,可在床上進行大小便,待情況許可后可在床邊或者坐在床上排便,確保患者大便通暢,同時在整個排便過程中一定要避免用力。
1.2.3 心理護理措施
因為患者通常年齡較大,疾病發作的突然而且情況緊急,讓患者內心產生擔憂和恐懼感。護理人員需要根據患者實際表現給于一定心理護理干預,引導患者保持良好心態,積極配合,主動治療,通過努力一定能戰勝疾病。
1.2.4 飲食護理措施
因為病情影響,患者可能缺乏食欲或者無法進食,護理人員需根據患者病情為其制定符合需求的營養餐。前3天主要以流質食物為主,遵循高纖維、低脂肪、低膽固醇、少油少鹽少糖,易消化,少食多餐的原則,避免增加患者心臟負擔。
1.2.5 健康教育措施
在整個住院期間,有必要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一些健康宣傳和教育指導,幫助其了解高血壓合并急性心梗的主要發病原因、病癥表現、治療方法和相關注意事項,幫助患者掌握一些必要的預防措施和急救方法,合理自救。同時遵循醫囑合理、按時用藥,避免疲勞,適當活動,營養均衡,注意飲食等等,養成一個良好的作息習慣,盡可能減少疾病的發生。
1.3 觀察指標
并發癥情況;護理滿意度。
1.4 統計學
將評定的所有數據輸入計算機excel,采用SPSS20.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
2? 結果
2.1 2組患者治療期間并發癥發生情況的對比
經過對癥治療與綜合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與對照組患者對比,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所示。
2.2 2組患者治療后護理滿意度的對比
如表2所示,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患者。
3? 討論
高血壓合并急性腦梗死主要是因為患者情緒過于激動、進行劇烈運動或者用力排便而誘發的,且該病主要具備以下特點:發病急、頭暈、惡心、躁動、嗜睡、發病率高、致殘率高、致死率高,屬于急性腦血管病中最嚴重的一種,主要發病人群為50-70歲老年人,而且男性患者居多,該病也屬于老年人常見致死性疾病之一。
總之,老年高血壓合并急性心梗患者治療期間采取綜合護理干預措施,控制并發癥情況的發生,縮短患者康復所需時間,具有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張秋菊,陳銀花,鄧金梅.老年高血壓合并急性心梗患者的綜合護理干預[J].名醫.
[2]? 劉海霞,李麗霞.綜合護理干預對老年高血壓合并急性心梗患者的預后影響[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7,5(12):61.
[3]? 董芳.綜合護理干預對老年高血壓合并急性心梗患者的預后影響[J].黑龍江醫藥,2015,28(04):999-1001.
(作者單位:山東英才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