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聰 李曉會 梁玉英
摘要:農業與村莊旅行有機交融可以更好地促進農業和旅行業的有用轉型升級和快速開展,有用完成我國村莊的振興??偨Y我國農旅有機交融的現狀、交融模式、促進有機交融的戰略等,對促進第一二三工業交融開展和完成村莊振興具有一定的意義。未來的研討方向應重視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結合、宏觀與區域乃至微觀相結合。
關鍵詞:國內;村莊旅行;農業綜述
2015年12月31日,黨中央、國務院發布了黨中央、國務院關于貫徹落實新發展觀,加快實現農業現代化全面小康社會目標的意見(文件號:中央委員會1名)。推進農業產銷緊密結合,深化農村一、二、三產業一體化,促進農業產業鏈一體化和價值鏈升級,讓農民分享產業整合和發展的增值效益,培育農民增收的新模式。也就是說,要鼓勵農業與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相結合,發展新型商業、新經濟、新產業,擴大產業鏈,增加農產品附加值,提高農業和農村生產效率,增加收入。利用農業的多功能和農業與鄉村旅游的有機結合,可以更好地促進農業和旅游業的有效轉型、升級和快速發展,實現農村的振興,實現更強的農業、更美好的農村和更富裕的農民。
近年來,我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取得了快速發展,人口和收入迅速增加。2018年,全國農村旅游人數達到30億人次,幾乎占全國旅游人數的一半;2019年上半年,全國農村旅游人數達到15.1億人次,收入8600多萬元,超過2018年總收入。農業與旅游業的有機結合,使農業產業結構得到調整和優化,極大地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和農民收入的增加。因此,農業與旅游業的有機結合不僅是各級政府關注的焦點,也是學術界研究的焦點??偨Y我國農業與鄉村旅游一體化的現狀、模式、對策及未來發展趨勢,對振興農村具有重要意義。目前,我國農業與鄉村旅游的整合主要集中在區域農業與鄉村旅游整合的必要性、整合模式、整合過程中的障礙、加快整合的對策與研究方法等方面。
一、農業與鄉村旅游整合的必要性
農業與鄉村旅游的融合是綠色農業和休閑農業發展理念的充分統一。二者的融合可以有效促進旅游業和農業的共同科學發展,為農村經濟的長遠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加快農村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同時,也加快了農業和鄉村旅游產業的結構升級,延伸了農業產業鏈,增加了農產品附加值,實現了農村振興戰略的有效實施。也有學者認為,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整合的必要性主要體現在現代農業發展的需求、城市居民的“自然”客觀需求、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迫切需要、扶貧開發的迫切需要和小康社會的迫切需要。因此,二者的融合是未來經濟發展的總趨勢。
二、農業與鄉村旅游一體化模式
隨著我國居民收入和消費水平的提高,人民生活質量越來越高,鄉村旅游得到廣泛發展,鄉村旅游與農業結合的模式不斷豐富。有學者認為,生態農業與鄉村旅游的融合發展可以從觀光旅游、體驗旅游、休閑旅游、節慶旅游、健康旅游五個方面進行。根據我國城市化進程的現狀,鄉村旅游與農業多功能融合主要有六種類型。一是鄉村體驗:農家(農家、莊園、燒烤)、農家(農家、農家、農家)、采摘果園(果蔬、葡萄、果園、采摘)等;二是生態:生態景觀(森林、溫泉等)、鄉村景觀(花卉、花海、櫻花、茶園等),梯田等)、鄉村公園等;三類是文化類:古樹古鎮(古樹古鎮、古建筑古人)、賓館古村(節日、民宿、風俗)、特色村落等;四類是戶外活動:青道、漂流、戶外基地(釣魚、郊游、休閑、休閑、休閑、娛樂、娛樂、娛樂、娛樂、娛樂、娛樂、娛樂、娛樂等),五是健康和健康;六是旅游、休閑和度假綜合體:農業現代化、生態多樣化、農民多樣化和資源參與。張金偉在分析傳統農業和鄉村旅游的動力機制和多重效益的基礎上,提出了我國農業旅游互動發展模式包括農業文化旅游創意模式、農業文化遺產旅游模式、農業文化遺產旅游模式、農業文化遺產旅游模式,農業科技推廣模式、農業生態健康模式、休閑鄉村。體驗模式等。
三、農業與鄉村旅游整合中存在的問題
學者們從不同角度探討了我國農業旅游業整合中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為:農業經營者素質低,管理水平低;沒有統一規劃;產品相對單一,特色不特別明顯,而品牌建設相對落后;行業發展標準化和管理滯后;配套基礎設施等條件不足;相關資源保護不到位;政策滯后,專業人才缺乏;產業融資有限,需要加強金融支持;貧困企業溝通,缺乏基本的合作等。
四、加快農業與鄉村旅游融合的建議
針對我國農業旅游整合中存在的問題,不同的學者從不同的角度進行了探討。主要對策是:因地制宜,合理規劃;突出“農業”特色;充分挖掘鄉村旅游的文化內涵;加強產業融合,如以農業與旅游融合、文化與旅游融合為重點,休閑旅游一體化;加強領導,積極探索管理體制;更新觀念,積極提升服務水平;強化營銷策略,打造高端鄉村旅游品牌;突出生態,保護生態環境;合理利用資源,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豐富產品類型,整合文化元素;政府積極參與,完善保障機制;整合宣傳方式,提高鄉村旅游知名度;根據市場需求整合創意農業和鄉村旅游的產業鏈;加強政府資金支持,引導民間資本和外資發展休閑旅游農業;完善網絡技術支持等。
五、研究方法
從期刊上收集的相關研究論文來看,多數采用定性研究,也有少數采用定量研究的方法。龐燕華運用熵權法和加權法對2010-2016年河南省鄉村旅游與鄉村振興的耦合發展進行了評價,并運用灰色關聯度模型對融合系統中的指標與耦合度的相關性進行了定量分析。研究表明,河南省鄉村旅游與鄉村振興的耦合發展很強,兩大體系有較大的發展空間。趙永峰[17]還運用熵權法和加權法計算了鄉村振興與鄉村旅游綜合指數,然后借用物理量模型和耦合系數模型計算了兩者之間的耦合度。研究結果表明,涪陵縣鄉村振興與鄉村旅游的耦合度和協調度已從一種近乎不平衡的發展狀態逐步過渡到良性協調狀態,但尚未達到高質量的協調關系。
六、未來研究趨勢
目前,國內學者對農業與鄉村旅游一體化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在許多方面達成共識。但相關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態農業、休閑農業、旅游農業和鄉村旅游的整合上,更多的是側重于定性研究。尚未形成系統的理論研究框架。此外,對農業旅游整合過程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相對較少,農業和鄉村旅游具有區域性和特色,缺乏對區域和微觀方面的深入研究。因此,今后的研究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一是充分利用農業的多功能性,實現農業旅游一體化的多樣化、個性化和一體化。
其次,重點研究了農業旅游一體化的驅動因素是如何動態影響二者的融合過程的。
第三,對農業旅游整合機制的研究相對較少,特別是從宏觀、區域和微觀三個角度來分析農業資源與鄉村旅游的整合過程。農業旅游整合機制研究。
第四,農業旅游一體化的相關研究傾向。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觀與區域農業旅游一體化的現狀與對策上,很少有學者對農業旅游一體化的主要因素進行全面深入的研究。
參考文獻:
[1]? 陳瑞萍.產業融合視角下創意農業與鄉村休閑旅游的聯動發展[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6(11):53-56.
[2]? 趙梅芳,等.常德市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融合發展對策[J].河北企業,2019(11):105-106.
[3]? 王宏禹.河北省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融合發展研究[J].衡水學院學報,2019(8):42-50.
[4]? 劉朝文.產業融合視角下鄉村旅游發展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8(7):166-167.
[5]? 雒劍波,生態農業與鄉村旅游融合發展研究[J].農業技術與裝備,2019(2):57-59.
(作者單位:臨沂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