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凝 海沙爾·對山



摘要:經濟全球化背景之下,我國從實際情況出發,提出了建設“一帶一路”的暢想。并逐漸建設起昔日陸上絲綢之路與海上絲綢之路,不斷擴大我國經濟發展壯大的途徑,形成具有帶動地方經濟發展的經濟繁榮帶。因此中國金融服務貿易行業面臨著諸多的挑戰,如何在貿易競爭激烈化的世界實現有競爭力的發展成為金融貿易行業熱議的問題。本文從中國金融服務貿易的競爭力出發,探討其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貿易發展戰略進行研究。
關鍵詞:一帶一路;金融貿易;競爭研究
引言:
我國發布的《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中提出“一帶一路”為我國的金融貿易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金融服務貿易作為我國經濟貿易分支中重要的一條路徑,在不斷實現快速增長的同時,也存在著譬如可持續性差、彈性低等問題。因此,分析金融服務貿易的優勢所在,補足短板以實現金融服務貿易可持續性發展是當下需要面對的困難。
一、中國金融服務貿易競爭力分析
(一)金融服務貿易競爭力指數測度
貿易競爭力的指數測度是通過測量國家的某一行業的出口額與出口總額之比,來對其具有的國際市場競爭力進行估算,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應產業貿易的發展前景。通過WTO在網上公布的數據,計算的數值可得到以下具體數據。
當時,表示國家在k產品的貿易進出口中屬于貿易凈出口國,并且競爭指數越接近1時則貿易競爭的優勢性。當
時,表示國家在k產品的貿易進出口中屬于貿易凈進口國,并且競爭指數越接近-1時則貿易競爭的劣勢性。當
接近0時,則表示貿易進口與出口的程度相近。通過對于上表中的數據進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結論:中國金融服務貿易指數在0波動,貿易競爭力較低,主要為金融服務貿易中的凈進口國家。其他國家諸如美國、歐盟、新加坡等,指數大于0且具有接近1的趨勢,主要為金融服務貿易凈出口國家,競爭力較強。
(二)金融服務貿易競爭力相對出口績效指數
相對出口績效指數為,其能夠在不受國家平均出口總量影響的情況下精確反應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出口貿易競爭力。通過WTO公布的數據進行測算,得到以下結果。
當時,表示商品或者服務貿易上具有比較性的正面優勢。當時,表示商品或者服務貿易處于劣勢。通過上表,可以觀察到中國金融服務貿易的指數小于1,因此處于劣勢地位。分析其他國家,可以發現諸如美國、新加坡、歐盟等國家的指數均保持在1以上,金融服務貿易競爭力較強。
二、中國金融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的影響因素分析
通過上文的兩個有效指數分析,可以確定給我國金融服務貿易的總體發展水平較低,還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因此,深入了解相關影響因素,有助于更好地進行問題分析與發展路徑的提出。金融服務貿易競爭力的影響因素主要包括:第一,投資規模。國際直接投資對于國際貿易發展具有促進作用,國家之間的國際直接投資具有互相促進金融行業運營、產品開發等進程。第二,需求結構。中國經濟飛速的發展,表現出社會金融服務貿易需求的多元化層面,越來越多的金融消費者對于金融貿易服務的需求逐漸多樣化。第三,經營效率。中國金融服務貿易的重要組成為各大商業銀行,商業銀行在金融市場中的經營效率,直接決定了地方的金融服務貿易競爭力強弱。
三、中國金融服務貿易所面臨的挑戰
(一)創新性金融產品的缺乏
金融產品的創新性是助長金融產品銷量的重要指標,創新性能夠保持金融產品的生命活力。在創新方面我國的金融產品還處于探索階段,相比發達國家的金融內部管理體系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發達國家金融創新產品層出不窮,中國金融產品發展跟隨模仿其他產品的情況普遍,產品缺乏市場吸引力。除此之外,專業性金融人才的欠缺,導致了金融服務貿易行業無有利的資源支持。難以實現金融服務貿易的國內創新發展,國際道路也更加舉步維艱。
(二)金融服務貿易發展不均衡
金融服務貿易在服務貿易中的比重仍然很低,與快速增長的其他經濟形成鮮明對比。主要的服務貿易經濟類別為旅游業、運輸業等。但國內金融服務消費者的需求日益多樣化,導致供需之間出現矛盾。中國金融服務貿易發展的不均衡問題,導致金融服務貿易發展得不到重視,因此也無更多的資源進行競爭力增強。國際競爭力遠不如發達國家。
(三)金融市場自由化程度較低
自金融服務貿易在我國發展以來,其自由度普遍較低。例如在銀行結構方面,主要以我國的國有銀行、商業銀行為主,外資銀行無論是在數量還是規模上都處于落后的地位。因此導致國有銀行出現的壟斷局面,凈利潤差較高導致銀行經營效率嚴重下降。與此同時,金融行業投資領域大多集中在商業制造,并不集中于金融服務貿易本身。資源配置的不合理,正在逐漸將金融服務貿易發展的道路鎖閉。
(四)巨大的金融監管難度
金融監管難度是由于金融交易的特殊性、復雜性等特征所導致的。特別是在金融危機發生后,世界經濟處于恢復狀態,國家對于金融產業的標準降低,以尋求更多的資金涌入。因此外資企業的匯入導致行業混亂、人才外流等情況,金融市場的監管難度大大提升。另外,新型支付方式的出現,對于銀行、租賃公司等金融結構的沖擊較大,同樣使金融市場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未來各種不穩定因素的出現,都在逐漸加大金融市場的監管難度。
四、“一帶一路”背景下增強金融服務貿易競爭力的策略建議
(一)增強金融服務產品的研發創新
創新金融產品的缺乏是阻礙“一帶一路”經濟圈建立的阻礙之一,其從產品體制層面隔絕了國家間的金融合作。面對不同國家金融行業的創新領先優勢,中國金融行業應當從自身實際出發。建立完善的金融產品創新體制,設立資金進行專項金融服務產品的研發。從而滿足本國消費者與其他國家對于產品多樣性、創新性的需求,從而提高金融服務貿易的競爭力。例如在“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建設銀行與馮托貝爾銀行共同研發的瑞士市場的權益類的票據金融產品。
(二)實現金融服務貿易的均衡發展
為了減少不均衡發展帶來的影響,在“一帶一路”建設的過程中,將人民幣作為經濟貿易發展的主要幣種是一項重要的策略。加強對“一帶一路”沿線城市的幣種使用,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金融服務貿易在對外出口方面的穩定性。這對于貿易平衡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起到強化經金融服務貿易的合作,實現資金互通,有效減小貿易發展帶來的逆差。
(三)人才培養水平與金融機構服務水平的全面提升
金融服務產品的研發與創新離不開人才資源的支持,同時也跟金融機構對外貿易的服務水平有著密切的聯系。可加強相關從業人員的素質培養、提高員工工作積極性、建立完備的小語種金融人才培養計劃。從而再進一步進行金融服務機構水平的提升,改變不成熟的金融服務產品線,為“一帶一路”經濟帶的建設貢獻力量。
(四)加強對于金融市場的監管
在引入先進的外資銀行企業的同時,需要設立一定的標準來完善監管中的漏洞。主要從三個方面來加強監管,第一,監管者的設立。針對金融市場混亂的局面設立對應的監管部門進行專項監管,從而有針對性地提出監管意見。第二,明確監管對象。對于監管對象要明確主題范圍,方便后期進行數據的統計分析。第三,設立金融監管的目標。主要為提高市場的金融資源配置效率,以及消除信息差導致的交易不公平性。唯有構建完整的監管體系,從而才能真正提升金融服務貿易的競爭力。
五、結束語
總而言之,“一帶一路”暢想以和平發展為主旋律,在增強與線路周邊國家經濟發展聯系的基礎上,打造經濟發展的命運共同體。因此,金融服務貿易競爭力的增強,能夠有效促進經濟帶國家之間的金融貿易雙邊合作,從而推動經濟共同體,乃至“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形成。
參考文獻:
[1]? 敬莉,強錚.“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與巴基斯坦產業貿易合作路徑研究——基于RTA和OBC系數分析[J].新疆財經,2019(3):72-80.
[2]? 把多勛,王瑞,陳芳婷.基于“一帶一路”建設的中國絲綢之路國際文化旅游廊道構建研究[J].世界經濟研究,2019(9):97-104.
[3]? 齊玉. “一帶一路”能源合作對我國天然氣國際貿易競爭力的影響分析[J]. 財務與金融,2019(5).
[4]? 李路.“一帶一路”下商業銀行綠色金融發展策略研究[J].今日財富:中國知識產權,2019,000(001):P.12-13.
(作者單位:遼寧工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