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勇吉
摘要:漢畫像石原是墓葬裝飾,其上記載著的漢代樂舞圖像,現已被作為研究漢代歷史文化的寶貴實物資料。筆者在本文就貢布里希圖像闡釋學在漢代樂舞圖像中的應用研究進行討論和分析,旨在為漢代文化的傳播提供有效幫助。
關鍵詞:貢布里希;圖像闡釋學;漢代樂舞;漢代文化
漢代樂舞圖像用圖像的方式向人們再現了兩漢時代的文化娛樂生活、民俗風貌以及審美觀念等。為更好的將漢代文化展示給世人,人們需要運圖像闡釋的方法來對這一珍貴的史料進行研究。其中最為常用的圖像闡釋方法是筆者在本文進行詳細分析的貢布里希圖像闡釋學。
1.貢布里希的圖像闡釋學的概念
英國藝術史學家貢布里希曾說過:“實際上并沒有藝術這種東西,有的只是藝術的歷史而已”,而藝術的歷史又是由無數的視覺圖像所構成的,每一張視覺圖像的背后都有著濃厚的歷史氛圍和文化含義,據此可以看出想要理解藝術的歷史就必須理解這些視覺圖像背后的含義。貢布里希在此基礎上運用卡爾·波普爾的"情境邏輯"學說,將社會學、心理學、圖像學、圖式學、情境邏輯理論說等知識綜合起來,用全新的方式對視覺圖像背后的意義進行闡述,進而誕生了“貢布里希的圖像闡釋學”。
2.貢布里希圖像闡釋學在漢代樂舞圖像研究中的應用
圖像作為視覺符號的一種,本質是不完整和不確定的,存在著諸多不可逆的定義性與模糊性,需要旁觀者的參與來深入挖掘圖像背后的含義。貢布里希圖像闡釋學在漢代樂舞圖像研究中的應用,彌補了只從圖像明暗對比、色彩構成等表層形式原理來解析藝術歷史的缺陷,幫助人們正確且恰當的從圖像背后所蘊含的歷史特征、圖像內容、創作意圖、創作環境等深層形式來理解藝術歷史的價值,有效的推進了漢代文化的復原。
2.1從創作漢代樂舞圖像的情景邏輯來理解漢代文化
情景理論是構建情景邏輯的基礎,貢布里希在他的圖像闡釋學中提出圖像解釋必須符合圖像創作時代的情景邏輯,用歷史的邏輯去求證藝術作品的真正用途,而不是將現代人的觀念強加在藝術作品上、用現代的邏輯進行圖像解釋。任何藝術作品的誕生都離不開藝術家的創作意圖、個人用途以及社會用途,只要確定藝術作品所屬的傳統和用途慣例,那么再對其背后的含義進行闡述時,將不會出現大的偏差。運用貢布里希圖像闡釋學對漢代樂舞圖像進行研究也是如此,研究者首先要在合理的情景邏輯中對漢代樂舞圖進行初步的判斷,確定其藝術風格、情景框架以及創作的歷史背景,以此對樂舞圖的大體框架做出一個判斷。以《漢代樂舞圖》為例》。
漢代由于國力強盛,文化交流頻繁,有著十分鼎盛的樂舞藝術,這一時期的社會中有著大量專職從事樂舞活動的人,官方甚至還設立專門的樂舞機構,這極大的推動了漢代樂舞文化的盛行,出現了多種高超的樂舞技藝與表演形式,誕生了眾多優秀的舞蹈家和音樂家。如漢代著名的宮廷音樂家李延年,其所創立的藝術作品以及音樂風格,對漢代樂舞文化的形成以及我國后世的音樂發展都產生了重大影響。得益于樂舞藝術的盛行,人們在生活中形成酒宴上賓客互邀起舞的禮節性舞蹈形式——“以舞相屬”。這一場景在漢代樂舞圖像中被表現的淋淋盡致。同時漢代的樂舞具有技藝并重、技藝結合的特點,充分利用樂器、舞具、舞服、動作來加強舞蹈的美感、抒發感情,融技于景,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在對漢代樂舞圖像進行研究時,要結合圖像的情景邏輯來理解漢代文化。
2.2從漢代樂舞圖像背后的社會價值觀來理解漢代文化
貢布里希認為任何文化都依賴某種共同的知識庫,特定的文化有著特定的知識庫,屬于該文化下的人們可以隨意與他人共享知識庫,觀察者在對圖像進行解讀時,需要根據圖像所處時代的歷史背景結合歷史的上下文,借助情景邏輯、社會管理、歷史常識等文化知識,從多義性的視覺圖像中綜合得出一種可令大眾認可的圖像闡釋,進而讓人們直觀而清晰的感受到視覺圖像所要傳達的藝術歷史與文化內涵。
由此可以推出,漢代樂舞圖所向大眾展示的共同知識庫是漢代社會普遍認同的價值觀念。我們以上述例圖中展示的舞者形象為例,女樂舉袖回頭,腳踩盤鼓,男樂空拋舞具,身形矯健,這一時期的漢代樂舞是一個融合眾技的時代,受雜技、幻術、角抵、少數民族舞蹈等多種表演形式的影響,舞蹈難度較高,追求柔中帶鋼的舞容舞態,具有鮮明的漢樂府色彩,這也是漢代樂舞與其他時代舞樂的最大區別。漢代時期的樂舞集大成于一體,良好的藝術氛圍,令這一時期的人們以樂舞為樂,尊崇舞藝,將宮廷與民間樂舞藝術發揮到鼎盛,這為我國的藝術歷史添上了燦爛的一筆。因此,要從漢代樂舞圖像背后的社會價值觀來理解漢代文化。
2.3學會正確對樂舞圖像進行闡述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藝術的闡述也是如此。貢布里希在他的圖像闡釋學中提過,不同的人看待事物的角度是不同的,同一個人在不同時間對同一個事物的認識也是不盡相同的。人作為觀察的主體,其特征讓“看”的過程、角度、方式具有了主動性,因此,人們所尋求的解釋和采用的方法,是依據人們的興趣愛好以及從自身出發而所期許的解決方式來決定的。在漢代樂舞圖的闡述上,不同的人也有著不同的觀念,對其進行研究的目的在于將所看的視覺圖像,用完整而簡略的方式展現給觀看者,同時摒棄個人的偏見與固執,從歷史的角度來對視覺圖像的內容進行公正、全面的客觀評價。
縱觀我國上下五千年的發展歷史,漢代樂舞藝術無疑是歷史長河中最為璀璨的歷史藝術代表之一,其所傳達的觀念和價值或許與現代的觀念和價值有相違背之處,對于這種差異,我們要站在圖像的創作環境和歷史背景去理解它背后的含義,而不能以帶有個人情感色彩的思想觀念去批評,任何藝術的發展和誕生都離不開其特定的文化背景和社會發展環境,拋開背景單獨談論視覺圖像的含義是錯誤的,我們作為歷史的繼承者,對待歷史要用歷史的眼光去看待它。
3.結語
綜上所述,貢布里希圖像闡釋學在漢代樂舞圖像中的研究應用要從情景邏輯、背后的社會價值觀入手,以此對漢代樂舞藝術進行公平公正的客觀評論。漢代樂舞圖作為折射漢代社會文化娛樂的珍貴藝術歷史資料,不僅是藝術的瑰寶,還是人類歷史文明演變的見證者,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和藝術價值,在未來,我們還應對其加大研究力度。
參考文獻:
[1]? 浦昕怡.藝術的"圖示"、"公式"與"算法":對話貢布里希《藝術與錯覺》[J].大眾文藝,2018(24).
(作者單位:重慶交通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