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曦


【摘要】目的:評估在ICU內危急重癥患者的鎮痛鎮靜治療中運用咪達唑侖+嗎啡的效果及其有關情況。方法:選擇2015年5月-2016年5月因患有危急重癥而進入我院ICU接受診療的73例患者,隨機將其劃分作對照、實驗兩組,對照組36例予以咪達唑侖+曲馬多實施鎮痛鎮靜性治療,實驗組37例予以咪達唑侖+嗎啡實施鎮痛鎮靜性治療,經探究兩種用藥法的運用情況,比對兩組鎮靜鎮痛方面的療效。結果:實驗組37例在用藥治療48小時后的VAS、P,.amasay評估分情況優越于對照組36例,差異較大(P<0.05)。另外,實驗組病例持續通氣時間、住院天數情況優越于對照組,對比差異較大(P<0.05)。結論:在ICU危重癥患者的鎮痛、鎮靜治療當中選用嗎啡+咪達唑侖聯治方法,既能獲得較佳成效,又可減少人工通氣及住院天數,值得進一步推薦及運用。
【關鍵詞】ICU急危重癥:咪達唑侖:嗎啡;聯用;鎮痛鎮靜
ICU內的急危重癥者一般都需接受多種治療,加之,病人受到本身病情因素的負面影響,使其機體與心理都受到較大損害Ⅲ。因此,臨床中選取適宜的鎮靜、鎮痛藥物對這類患者予以治療,以達到緩解疼痛、舒緩情緒的目的。本文選擇因患有危急重癥而進入我院ICU接受相應診療的73例患者,隨機將其劃分作對照、實驗兩組,對照組予以咪達唑侖+曲馬多實施鎮痛鎮靜性治療,實驗組予以咪達唑侖+嗎啡實施鎮痛鎮靜性治療,探究比對兩種用藥法的運用情況,評估兩組鎮靜鎮痛方面的療效,報道如下:
1.對象及方法
1.1研究對象
以2015年5月-2016年5月因患有危急重癥而進入我院ICU接受診療的73例患者為評估對象,所選病例嗜睡或意識較清楚,接受過外科手術(或介入性治療),接受機械性人工通氣,且均需施行鎮痛鎮靜方面的持續性治療(時間超出48小時)。隨機將其劃分作對照、實驗兩組,對照組36例:19例男性、17例女性,年齡在21-82歲問,平均(59±15.97)歲,含有12例阻塞型慢性肺疾病者、9例心臟疾病者、8例呼吸窘迫急性綜合癥者、7例外傷重癥者。實驗組37例:22例男性、15例女性,年齡在23-84歲問,平均(60±17.05)歲,含有14例阻塞型慢性肺疾病者、10例心臟疾病者、7例呼吸窘迫急性綜合癥者、6例外傷重癥者。以上病例各項基礎性資料比較,無較大差異(P>0.05),兩組可以展開同期探析。
1.2方法
全部病例在接受介入性治療或外科手術的前提下,進入ICU內施行鎮痛、鎮靜方面的用藥治療。對照組以曲馬多、咪達唑侖兩種藥物進行給藥,操作為:將20mg的咪達唑侖混合于20ml的生理鹽水當中,溶解完全后,于靜脈處實施泵入操作,然后于肌肉注入100mg曲馬多,注意探查患者的身體、情緒變化狀況。
觀察組以嗎啡、咪達唑侖兩種藥物進行給藥,操作為:將20mg嗎啡+20mg咪達唑侖同時放進20ml的生理鹽水當中,溶解完全后,于靜脈處實施泵入操作,給藥期間視患者具體情況調整藥液的泵入速度。
1.3效果鑒定
以VAS(視覺模擬化評估法)、Ramasay評估法對兩組患者的鎮痛/鎮靜指數展開鑒別。當中,VAS評估分為:沒有疼痛感記為0分;感到輕微疼痛記為1-3分;感到較明顯疼痛感,但可承受,記為4-6分;感到相當疼痛,難以耐受,且影響日常飲食及睡眠情況,記為7-10分。Ramasay評估分為:情緒躁動、感到異常焦慮,記為1分;情緒較安靜,能配合多數醫療操作,記為2分;情緒安靜,可對指令作出回應,記為3分;睡眠較好,聽覺刺激的實時反應較為敏捷,記為4分;嗜睡,聽覺刺激的實時反應比較遲鈍,記為5分;嗜睡,對指令不能作出反應,記為6分。與此同時,分別記錄兩組病例的持續通氣時間、住院天數等指標,再作綜合評估。
1.4統計學研究方法
此研究中,兩組病例VAS、Ramasay評估分及其相關的評估數據均運用SPSS21.0版統計軟件予以處理,運用2檢驗計數資料,運用t檢驗計量資料,運用(x±s)表示計量數據;計數資料用(n/%)表示;P<0.05表明對比差異較大,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病例鎮靜與鎮痛評估分情況比對
經評價,實驗組37例在用藥治療48小時后的VAS、Ramasay評估分是(2.1±0.84)分、(5.2±0.29)分;對照組36例在用藥治療48小時后的VAS、Ramasay評估分是(3.9±1.28)分、(2.9±0.37)分。兩組比對,實驗組病例VAS、Ramasay評估分情況優越于對照組,差異較大(P<0.05),具體VAS、Ramasay評估分數如表1所示。
2.2兩組病例持續通氣時間、住院天數情況比對
實驗組病例持續通氣時間、住院天數分別是(4.5±1.12)d、(6.1±1.43)d,對照組的分別是(7.1±1.15)d、(9.8±2.39)d。評估發現,實驗組病例情況優越于對照組,對比差異較大(P<0.05),兩組數據比對情況如表2所示。
3.討論
臨床醫師注重危重型患者的醫療操作研究,這是由于ICU患者會接受多種類型的治療處理,一旦治療期間出現了不當行為,將可能出現較危重的事故后果。此外,ICU內的醫療環境需達到危重患者的療養要求,以增強病房條件的舒適程度。在緩解急危重癥疼痛及躁動癥狀方面,醫師通常以聯合施藥的方式展開持續處理,重癥患者需施行持續性的人工通氣操作,同時受到前期手術(或介入性治療)的具體影響,使身體、心理層面都受到很大損傷影響,為緩解這一系列的病痛癥狀,提升病人對疼痛的耐受機能。本研究中以聯合不同藥劑的方法實施鎮痛鎮靜性治療,評估藥物主要是嗎啡與咪達唑侖。嗎啡屬阿片類制藥,該藥多被用在臨床鎮痛、鎮靜方面的用藥治療中,其含有硫酸鹽、鹽酸鹽,半衰期相對比較短,不會在機體內留置較長時間,因此藥物損傷性較低。當嗎啡進入機體以后,可在短時間內實現緩解疼痛及情緒躁動的藥效。咪達唑侖在鎮靜、鎮痛方面的功效較強,與嗎啡較相似的是,該藥半衰期也較短,并且可對肌肉組織形成松弛作用,將其聯用于ICU重癥者的鎮靜用藥治療中,能強化藥物的使用成效。基于此,兩種藥物同時使用,可發揮出兩者的各自優點,進而提升了鎮痛以及鎮靜的緩解療效。
此研究的結果指出,實驗組對37例實施用藥治療48小時后的VAS、Ramasay評估分是(2.1±0.84)分、(5.2±0.29)分;對照組36例實施用藥治療48小時后的VAS、Ramasay評估分是(3.9±1.28)分、(2.9±0.37)分。實驗組病例VAS、Ramasay評估分情況優越于對照組,對比差異顯著(P<0.05)。實驗組病例持續通氣時間、住院天數分別是(4.5±1.12)d、(6.1±1.43)d,對照組的分別是(7.1±1.15)d、(9.8±2.39)d。實驗組病例情況優越于對照組,對比差異較大(P<0.05)。
綜合以上闡述,相比曲馬多、咪達唑侖的聯用效果來講,在ICU危重癥的鎮痛、鎮靜治療當中選用嗎啡+咪達唑侖聯治方式,能獲得更佳成效,且有助于減少人工通氣及住院天數,療效較為顯著,值得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