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天科
【摘要】目的:探討肝移植手術后引起肺部感染的因素和圍手術期護理措施。方法:對我院50例肝移植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對可能引起肺部感染的因素進行logistic多元回歸分析和單因素t檢驗分析。結果:50例肝移植患者中有15例發生肺部感染。單因素分析p<0.05因素包括:凝血酶原時間、血小板計數值、術后膽紅素值、ICU治療時間、術后使用呼吸機時間、無肝期時間、手術時間、術中輸血量,進行以上因素的logistic多元回歸分析,P<0.05因素包括:凝血酶原時間、術后呼吸機使用天數、手術時間、術中輸血量。結論:引起術后肺部感染的主要因素包括凝血酶原值延長、術后使用呼吸機時間過長、無肝期過長、手術時間長、術中輸血量大。
關鍵詞:肝移植;肺部感染;護理
1資料和方法
1.1臨床資料對我院2013年9月-2016年9月收治50例肝臟移植患者進行分析,包括10例女患者、40例男患者。術前有34例診斷為原發性肝癌、9例乙肝肝硬化失代償、2例肝豆狀核變性、2例肝門膽管癌、3例其他疾病。50例患者中15例發生肺部感染,2例死亡。
1.2方法對可能引發肝部感染的因素進行分析:ICU監護時間、術后各項臨床生化指標(凝血酶原時間、血紅蛋白、白蛋白、血清總膽紅素)、術后呼吸機使用時間、無肝期時間、手術時間、術中輸血量、術前評分、術前診斷。進行所有資料的卡方檢驗和單因素t檢驗分析,對具有統計學顯著性因素進行篩選,運用多因素logistic多元回歸分析篩選出因素。
1.3診斷標準癥狀:呼吸困難、咳痰、咳嗽、發熱,或伴有低氧血癥。體征:一側肺或雙肺可見干、濕羅音。x線胸片檢查:滲出性病變、肺紋理增粗,或伴有胸腔積液。檢查白細胞計數正常或增高,即可判斷為肺部感染。
1.4統計學處理運用SPSSl6.0軟件處理分析所有數據,以均數±標準差表示計量資料,運用單因素t檢驗,用chi-sqare test技術資料。采用Logistic多元回歸分析法進行相關分析,P<0.05時存在統計學意義。
2結果
50例肝移植患者中15例發生肺部感染,14例患者治愈、1例患者死亡,感染率為30.52%、死亡率為6.7%。進行可能引發肺部感染因素的單因素統計分析,發現P<0.05指標包括凝血酶原時間、轉氨酶ALT、血小板計數、術后72小時膽紅素、ICU治療時間、術后呼吸機使用時間、無肝期、手術時間、術中輸血量。進行具有顯著意義因素的Logistic多元回歸分析,具有統計學意義因素包括:凝血酶原值、術中輸血量、手術時間、使用呼吸機時間。
3討論
肺部感染是患者肝移植手術后的常見并發癥,不僅會降低肝移植手術成功率,嚴重者還會造成患者死亡,所以肝移植術后醫護人員重要任務之一就是預防肺部感染危險因素。雖然肝移植手術后容易出現肺部感染,但如果醫護人員能夠依據患者特點采取針對性的護理措施,能夠有效降低肝移植手術后肺部感染發生率。肝移植手術后引發肺部感染因素和護理措施包括:
3.1肝移植手術后引發肺部感染的因素
3.1.1全身因素患有肝臟疾病病人肝功能會大幅下降,通常術前就會出現全身營養不良問題,包括白細胞減少、嚴重貧血、免疫球蛋白缺乏、血清補體缺乏、低蛋白血癥、嚴重貧血等,加之手術應激創傷和術后大量使用免疫抑制劑,病人免疫功能非常低。在這種情況下,真菌和條件致病菌經常會成為主要感染菌種。圍術期廣譜抗生素會被大量使用,出現機體菌群失調、滋生真菌和條件病菌,同時肝臟解毒功能較弱,肝內病原微生物和毒性物質無法減毒,造成肺部和其他器官出現感染。
3.1.2局部因素術后早期體液平衡失調、呼吸道機械性通氣、術中失血、長時間手術因引發肺局部水腫充血。如果患者術前具有較長吸煙史,肺巨噬細胞和呼吸道粘膜上皮屏障作用會下降,纖毛活動受到抑制而造成器官痙攣和腺體分泌,使通氣功能受到嚴重影響,此時若在受到病原菌侵襲或機械損傷,極易出現肺不張、肺部感染等并發癥。
3.1.3外源性感染因素引發肺部感染主要危險因素時醫源性感染,研究中發現如果患者機械通氣時間超過48小時,那么其發生肺部感染的概率就會大幅增加。術后機械通氣和氣管插管會損傷氣道,進而影響氣道正常防御功能,增大肺部感染概率。增加術后并發癥因素還包括術中輸血量過多和長時間手術,機體正常功能會受到手術創傷干擾,時間越長心率失常、休克發生率越高,發生肺、心臟等器官并發癥概率就會增加。同時造成肺部感染的重要因素就是空氣中病院微生物,無菌操作不規范、器械消毒不合格都會引發醫源性感染。
3.2預防肺部感染的護理措施
3.2.1改善病人身體情況,增加免疫力術前應當改變患者低蛋白血癥、凝血功能障礙等營養不良情況,降低輸血量和出血量;術中和術后依據肺動脈楔壓、中心靜脈壓監測結果補液,避免肺水腫和心衰的發生。患者術后胃腸功能還未恢復,應當在禁食的同時給予靜脈內營養,包括維生素、白蛋白等,對導管應進行無菌護理。胃腸功能恢復的患者應當進行高糖、高維生素、低脂飲食,避免高氮和高熱量,但給予能量應當充足,保證機體抵抗力的增加。應依據患者情況給予丙種球蛋白、護肝藥物、血漿,使肌體營養狀況和機體免疫功能得到改善。
3.2.2強化保護性隔離、阻斷傳播途徑患者病房應當及時進行通風,并使用紫外線進行消毒殺菌。嚴格進行吸引器、濕化瓶、霧化器、人工呼吸機的消毒,盡可能使用一次性氣管導管、氣管插管、鼻塞、鼻導管、給氧面罩、吸痰管,避免發生肺部感染。對探視人員進行嚴格限制,未著帽子、口罩、隔離衣者不可進入。嚴格依據無菌操作原則進行侵入性診斷操作和引流管、患者傷口的護理,避免發生感染。
3.2.3感染的預防和檢測圍手術期應科學使用廣譜抗生素,預防發生全身感染。對病人是否存在呼吸困難、咳痰、咳嗽、發熱進行嚴密監測,定期進行x線檢查以盡早發現前期感染癥狀。出現感染后有效把握用藥指征、避免濫用廣譜抗生素,依據尿液培養、膽汁、血培養、痰培養、藥物敏感試驗選擇抗生素。
3.2.4強化呼吸道管理在呼吸機治療期間需嚴格進行吸痰操作,呼吸機應具備空氣過濾功能,定期進行氣道濕化的同時清除冷凝水。患者清醒后,其自主呼吸功能將逐漸恢復,此時應根據情況盡早將氣管插管拔除。同時引導患者正確咳嗽排痰,并定期為其拍背翻身,痰液不易咳出時可霧化吸入,確保呼吸道通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