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貴
【摘要】目的:在婦產科分娩過程中運用鎮痛電子治療儀對產婦實施鎮痛的效果評估。方法,從2015年6月-2016年6月進入本院婦產科待產分娩的孕婦中選擇109例為調研對象,將其分成實驗、參照兩組,實驗組57例于分娩中運用鎮痛電子治療儀展開鎮痛處理,參照組52例于分娩中運用常規方法展開鎮痛處理,評比兩組產婦鎮痛成效、分娩時間、分娩后出血量等指標情況。結果:實驗組產婦在分娩中的鎮痛成效、活躍期、分娩方式等情況優越于參照組,比對差異較大(P<0.05)。與此同時,實驗組、參照組產婦分娩后出血量情況沒有突出差異(P<0.05)。結論:產婦分娩中引用鎮痛電子治療儀能提升分娩鎮痛的整體成效,值得推薦、運用于婦產科臨床中。
【關鍵詞】婦產科;分娩鎮痛;鎮痛電子治療儀;效果
由于分娩過程中帶來的身體疼痛較重,使產婦難以耐受且出現分娩恐懼及產后疲累感。為能減輕或消除這種劇痛,婦產科醫務人員嘗試以多種方法緩解分娩產婦的劇烈疼痛感。本文選擇進入本院婦產科待產分娩的孕婦109例,將其分成實驗、參照兩組,實驗組于分娩中運用鎮痛電子治療儀展開鎮痛處理,參照組于分娩中運用常規方法展開鎮痛處理,評比兩組產婦鎮痛成效情況,將調研情況闡述如下:
1.對象及方法
1.1調研對象
從2015年6月-2016年6月進入本院婦產科待產分娩的孕婦中選擇109例為此次調研對象,入選產婦所有檢查數據及臨床資料都齊全,均屬單胎、首次分娩。依據研究需求將其分成實驗、參照兩組,實驗組57例:年齡介于22-37歲問,平均是(28.5±2.94)歲,懷孕周期38-41周,平均(39.4±2.73)周。參照組52例:年齡介于20-36歲問,平均是(28.1±2.84)歲,懷孕周期37-41周,平均(39.2±2.66)周。對產婦各項一般性資料展開比較,未見突出差異(P>0.05),兩組能進行同期研討。
1.2方法
參照組將產婦接入待產室中,助產士不在旁陪護,也不施行鎮痛分娩,若有需要實施會陰側切,用以協助分娩;施行側切前予以利多卡因(濃度1%)開展局麻處理。分娩中,助產士注重監聽胎動、胎心等具體情況,記錄下分娩全程時間。
實驗組將產婦接入待產室中,借助YZT-01型鎮痛電子治療儀(產自安徽頤諾健公司)開展鎮痛分娩,操作如下:待產婦宮縮處于規律性狀態,且持續時間超出30s、探查陰道宮口大小超出3cm,表示已處在活躍期;確認胎頭下降的情況良好后,取YZT-0型鎮痛電子治療儀施予鎮痛,處理后監護產婦心電情況,并全程監護胎兒的胎動、胎心,待宮口完全打開以后,可停止分娩鎮痛。
如果兩組產婦產程進度非常緩慢或胎兒位置異常等,需要轉為剖腹產。
1.3評估鎮痛效果
依據WHO相應標準、臨床體征等對產婦分娩中疼痛感實施評估,沒有疼痛為0級;鎮靜配合為1級;輕度疼痛感、能耐受為2級;中度疼痛感、較難耐受、配合不佳為3級;顯著疼痛、很難耐受、無法配合、叫嚷不安為4級。
1.4統計學研究
以SPSS21.0版統計軟件對本次所有相關調查數據予以整合處理,(x±s)表示計量數據,(n/%)表示計數資料;運用2檢驗組問計數資料的對比,計量資料比較通過t檢驗,組問數據對比差異顯著時表示為P<0.05。
2.結果
2.1兩組分娩鎮痛成效比對
實驗組57例產婦在分娩中的疼痛級別情況是:43例(75.44%)0級-1級、10例(17.54%)2級、4例(7.02%)3級。參照組52例產婦在分娩中的疼痛級別情況是:20例(38.46%)0級-1級、14例(26.92%)2級、18例(34.62%)3級。評比可知,實驗組分娩鎮痛成效優越于參照組,差異較大(P<0.05)。
2.2兩組分娩時間及分娩方式比對
實驗組產婦的活躍期平均是(148.5±9.15)min;參照組產婦的活躍期平均是(351.7±15.94)min;兩組比對,實驗組顯著短于參照組(P<0.05)。實驗組中,48例陰道分娩,占84.21%(48/57);9例剖腹產,占15.79%(9/57)。參照組中,31例陰道分娩,占59.62%(31/52);9例剖腹產,占40.38%(21/52)。實驗組剖腹產病例數少于參照組,差異顯著(P<0.05)。
2.3兩組產婦分娩后出血量情況比對
實驗組總計54例出血量不達500ml,占94.74(54/57);3例出血量超出500ml,占5.26%(3/57)。參照組總計48例出血量不達500ml,占92.31(48/52);4出血量超出500ml,占7.69%(4/52)。評比得知,實驗組、參照組產婦分娩后出血量情況沒有突出差異(P<0.05)。
3.討論
分娩疼痛致使產婦身體肌肉過度緊張,加之出汗、機體疲勞等多方面因素會消耗掉較多體能,使子宮回縮協調性被破壞,進而增加了產程,致使胎兒受壓迫的時間增加,并可能出現缺氧。有關調研資料強調,產婦畏懼分娩時的疼痛感,是使剖腹產率逐步升高且居高不降的關鍵因素之一。婦產科用于分娩中鎮痛的方法大致包含兩種,一是藥物鎮痛法,二是非藥物鎮痛法。借助鎮痛電子治療儀實施鎮痛屬非藥物鎮痛法,此種分娩鎮痛的機制原理為:L-C-S波作用于特定的穴位,以刺激細胞膜,利用生物學反應效應促使釋放出生物性活性物質,進而更好地完成分娩。電子治療儀對產婦大腦的神經中樞實施刺激,讓其釋放出內源性的鎮痛物質(阿片肽),并經特定部位形成阻滯效果,隔斷產痛信號,降低傳導向中樞神經的疼痛信號,以起到良好鎮痛之效。
此研究中,實驗組產婦在分娩中,75.44%的疼痛級別為0級-1級、17.54%為2級、7.02%為3級。參照組產婦在分娩中,38.46%的疼痛級別為0級-1級、26.92%為2級、34.62%為3級。實驗組分娩鎮痛成效優越于參照組(P<0.05)。同時,實驗組產婦的活躍期顯著短于參照組(P<0.05)。實驗組剖腹產病例數少于參照組(P<0.05)。另外,實驗組、參照組產婦分娩后出血量情況沒有突出差異(P<0.05)。
綜合所述,在產婦的分娩過程中引用鎮痛電子治療儀,能提升婦產科分娩鎮痛的整體成效,既使疼痛減輕,又使產程縮短,有助減少行剖腹產術的產婦數量,值得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