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勤勇

摘要:融媒體對于傳統的新聞報道來說,是一種挑戰,同時也是一種機遇。那么在融媒體時代地方黨報要打破格局,促進自身更好的發展,引導主流輿論擔當重任,就要不斷去提升自己,充分利用融媒體,在模式內容等方面創新,真正讓時政新聞活躍起來,讓時政新聞既具有權威性又接地氣。本文探討了地方黨報時政新聞報道的創新策略,希望給相關工作人員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地方黨報;時政新聞;創新;權威性
一、轉變傳統的思想觀念
伴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新媒體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沖擊了黨報原有地位。這樣黨報在參與時政新聞報道的過程中,角色有了一些微妙的變化,正是這些微妙的變化,讓我們不得不去思考互聯網時代黨報要如何創新。對于黨報來說,要和新的媒體結合起來,更好地傳遞時政新聞的價值,把時政新聞的價值以及群眾利益充分結合在一起,深入到群眾中去,拉近和群眾之間的距離,真正讓市場接受,讓讀者喜歡看,進一步提升黨報的輿論作用。
地方黨報時政報道要站在一定的高度,占據主導地位,改革和創新是必須要走的一條路。媒體融合能夠很大程度上提升地方黨報的影響力和傳播力,打破傳統觀念,認識到現在改革的緊迫性和重要性。新聞記者要不斷學習,使自己成長為復合型人才以及全能型記者。成為黨和群眾信賴的新聞1作人員,以此為宗旨講政治。而且還要嚴格要求自己,不再只是寫文字的報道人員,還要學會利用互聯網技術和新的攝影技術,使用視頻、圖片等更易被群眾接受。
對于地方黨報來說,在時政報道中要注意改變傳統的嚴肅形象,報道太過嚴肅會拉大和受眾之間的距離,讓受眾覺得非常死板,不愿意去看。所以,在采訪的過程中,要做好前期準備,不能只是一味拿來別人的東西,要從新聞本身出發,關注一些有價值的新聞。把講話以及會議材料里面涉及到民生的內容選出來,呈現出新聞的亮點,進一步提升新聞報道的親和力。比如,在2〇17年,《瀘州日報》報道了瀘州全留文明城市創建推進情況的新聞,這是記者在會議采訪的過程中得到的消息,然后記者深入的思考,判斷新聞的價值,從不同的角度寫出了幾個新聞作品。這幾個新聞作品的內容都非常豐富,而且形式多種多樣,引發了很好的社會反響,《瀘州日報》刊發后,又被《瀘州日報》旗下的新媒體采用,獲得了大量的點贊及轉發,得到了大家的高度贊譽。
二、進行內容以及模式的轉變
自媒體時代,齡人都能夠利用各種途徑得到信息,還能成為信息的傳播者和評論者。要想做好黨報的新聞輿論宣傳就要傳遞真實的聲音、傳遞正能量、傳遞權威性,對于地方黨報來說,要提升新聞宣傳的力度,時政報道的內容和模式都要發生變化。當前雖然有一些時政報道也發生了改變,但方式無創新,與群眾的生活關系不大,這就需要我們深入思考。
(一)把硬新聞變軟,把大新聞變小
對于地方黨報時政新聞來說,很多是地方黨委和政府主要領導人活動的報道,在內容上是非常“高大上”的信息。我們要意識到現在的時政新聞要不斷轉變,不能夠局局在上,要深入到群眾中去,接地氣。只有把那些比較嚴肅的題材做軟,從群眾的角度去認真地解讀,才能夠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只有深入到群眾的實際生活中,不斷去挖掘民生的內涵,體現老百姓的訴求,才能體現出黨報的人文關懷,要俯下身去觀察實情,用事實說話。群眾在看時新聞的過程中,不僅僅關注國家發生了什么,他們更關心的是這些變化給自己的生活產生什么樣的影響。
央視新聞也在增加對于親民性內容的報道,突出了以人為本的要素,更多地表達對群眾的關心。現在新聞聯播的報道越來越接地氣,能夠讓不同地區以及不同年齡和職業的人產生共鳴。新聞聯播的報道,越來越有深度,有溫度以及有厚度。《人民日報》有了微博、微信客戶端,除了報道國家大事以外,也會播發一些基層群眾生活的報道,發表一些感動受眾的小案例。2016年,《人民日報》報道了霧霾相關方面的新聞和治理霧霾取得的成果,從整個報道的內容上來看,有霧霾的成因、現狀及預防方法,而且還報道了我們國家在霧霾治理上面取得的一系列成績,給群眾答疑解惑,給大家吃了一顆定心丸,讓大家看到政府的努力。《人民日報》采用短小精悍以及通俗易懂的標題和內容,進行了多角度和多方位的解讀,能夠從客觀、理性、全面角度出發,發出了權威的聲音,讓大家更好地去理解霧霾事件的來龍去脈,對霧霾形成了正確的認識。
(二)在模式上注重傳播形式的創新
對于地方黨報來說,要充分借助于互聯網技術,在內容理念以及傳播模式等多個方面進行全方位的創新,只有這樣才能夠讓黨報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比如,在今年瀘州市兩會期間,《瀘州日報》開設了多個專欄,對于瀘州市兩會進行了立體多層次的解讀,不斷豐富時政報道內容,提升了報道的厚度和深度。在報道的過程中,《瀘州日報》結合微博微信以及客戶端等進行了立體的傳播,運用全媒體的形式開拓創新,兩會期間推送的閱讀內容達200多條,總閱讀量超過了500萬,利用這種形式創新以及內容創新和傳播創新,讓報道收到了很好的傳播效果。
在新聞報道的過程中,新媒體以音頻、視頻等形式呈現,非常具有感染力,因此地方黨媒也可以充分借助這一特點,運用新媒體的不斷創新豐富時政新聞的報道模式比如,人民日報有微博、微信公眾號,還有網站,發布重大新聞政策的時候,會在網絡媒體上全方位的推送。另外黨媒也不是進行簡單的報道,而是請學者和專家進行點評,也會邀請市民來談自身的感受,市民利用手機掃碼就能夠閱讀全文。市民可以重復地看、聽,有選擇的看、聽,隨時安排。相關工作人員也要在觀念上進行創新,深入地去挖掘一個時政新聞背后的故事。時政新聞的工作人員在采訪以及編輯的過程中,要力卩強自身對于新聞的理解。比如,《瀘州日報》的記者跟隨領導在檢查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的過程中關注到了環衛保潔人員,他們每天都非常忙碌,起早貪黑,但是他們卻沒有吃熱飯喝熱水的地方。《瀘州日報》隨即推出報道《請給他們提供休息地方》,號召沿途的單位和商鋪給環衛保潔人員提供休息處,提供免費的飲水點,這一活動引發了大家的參與熱情。到2018年,瀘州已經建立了環衛工人的休息室300座,很大程度上保障了環衛保潔人員的休息。進行有深度的報道不僅能夠解決環衛保潔人員的難題,而且也顯示出了這一個城市對市民的關懷,極大程度上促進了政府政策的實施,這種接地氣和貼近性的報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進行重大時麵聞報道的過程中,地方黨報要承擔其重任,顯示出黨報的優勢,黨報不僅具有全面性、權威性,而且黨報還和群眾的實際生活比較貼近,黨報的傳播效果好,針對性強,但是如果只是簡單的宣傳重大新聞,并不能夠滿足現在讀者的需求,還要把重大新聞做得比較接地氣,保證重大新聞落地出彩。2017年在報道黨的十九大的過程中,《瀘州日報》刊發了130多篇稿件,其中新華社的稿件占到了95%以上,但是《瀘州日報》并沒有簡單照搬。《瀘州日報》和新華社的步調保持一致,同時在新華社的報道中選擇和四川有關的重大新聞,然后再進行編輯、發布。此外,《瀘州日報》的記者選擇了民生和共享這兩個關鍵詞,從經濟發展、關愛,文化以及民生福利等幾個方面展示了瀘州的與眾不同,展現了瀘州的發展變化,這種時政新聞響應國家大政方針迎合局勢的需求,而且又顯示出了當地的特色,深入人心,自然而然會得到大家的關注。
三、不斷深化媒體融合
對于時政新聞來說,是不是能夠成為精品,通常情況下和兩個因素有關,即語言和內容。新時期要想提升時政新聞的傳播力,就要選擇合適的載體,創新傳播的方式。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不斷推進媒體的融合發展,充分借助新媒體表現出傳統媒體的優勢,這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現實性。現在新媒體引導著輿論格局發生了變化,只有做好媒體融合,主動去擴展黨媒的輿論陣士也,才能夠更好的去應對挑戰,更好的去宣傳黨的大政方針和黨的主張,提升黨媒的引導力,反映群眾的呼聲。
在2018年的瀘州市黨代會上,《瀘州日報》發表了H5產品,推出了連線會內外以及黨代會聊天室,做了融媒體產品等。由于使用了新的技術手段,應用VR、AR視頻直播等新技術,給受眾帶來了不一樣的時政新聞,創新宣傳了黨代會,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黨代會報道精彩程度,讓人們看到了不一樣的黨代會。2019年瀘州市兩會期間,瀘州日報社利用倉撕傳播以及深度融合的方式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報社根據網站、報紙以及公眾號等組成了一個兩會報道群,進行了深層次、多角度和全方位的報道。發布了將近200件報道,可以在手機上直播,點擊量達到了13萬次,形成了多次整編、多端齊發的傳播格局。
四、結語
綜在融媒體時代,對于地方黨報來說,要站在一定的高度,充分利用新媒體搶占制高點,發布權威的內容,宣傳正能量,不斷創新新聞報道的形式和內容,提升黨報的影響力、引導力、公信力和傳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