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彬
摘要:從“互聯網+"到媒體融合,再到全媒體時代,傳播方式不斷升級,各媒體之間不斷融合發展,對新媒體記者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新聞記者應在不斷創新中完成轉型,適應新媒體發展的要求,成為一名全媒體時代的全能記者。
關鍵詞:全媒體時代;記者轉型;全能記者
一、全媒體特征
全媒體是媒體快速發展的必然結果,形式多樣的電子設備傳播著不計其數的碎片化信息,為大家提供了所有想要的信息。
當下是一個互聯網技術高速發展的時代,微信、微博、客戶端等新媒體陸續出現,并在客戶中迅速推廣,已成為百姓日常獲得信息的主要途徑,逐漸取代報紙、電視在百姓生活中的位置。還打破了時間、空間的限制,無論哪里的信息都可以通過圖片、視頻、音頻、文字等多種形式迅速擴散,新聞的時效性、內容的豐富性尉專統媒體無法比擬的。
全媒體不是簡單地將其所有的平面媒體、網絡媒體、移動終端的簡單相加,而是一種徹底的融合,綜合運用多種媒介,將新聞多角度、全方位、立體化傳播,滿足用戶視覺、聽覺的需要,帶給他們更快捷、更互動、更時尚的全新體驗。要有網絡的廣度、報紙的深度、手機的速度、電視的角度,全媒體時代需要的是能適應全媒體特質的全能記者。
新媒體記者最基本也是初步技能是文字采訪、寫作,出鏡采訪,攝影、編輯制作。隨著技術的不斷更新,新聞的傳播方式不斷在創新,對新媒體的記者能力要求也在不斷提高,新媒體一詞逐步被“全媒體”所代替,這對從事記者的人來說,需要掌握的技能也在不斷增多。
現如今,全媒體記者要有自己的“十八般武藝”:創意視頻、神曲、動新聞、無人機航拍、VR全景視頻、圖片視頻化、短視頻、豎幅視頻、一圖讀懂、長卷、漫畫、地圖新聞、大數據新聞、新聞游戲、H5、直播、音頻、人工智能新聞。
從中不難看出,作為一名全媒體記者需要時刻走在時代的前沿,不僅能夠較快地接受新技術、新事物,還要有創新精神,掌握別人不掌握的技術,引領媒體的發展方向。
全媒體包括報紙、電視、廣播、音像、電影、網絡等,涵蓋視、聽、形象、觸覺等人們接受資訊的全部感官。
作為衡量報紙、電視、電臺辦得好壞標準的發行量、收視率和收聽率轉化為新聞要“可讀、可聽、可看、可互動、可分享、可體驗”,從以往的我們發布什么樣的產品,讀者、觀眾、聽眾就要接受什么的產品時代,轉為客戶需要什么樣的產品,在不違背新聞規律的前提下,媒體就要生產什么樣的“產品”。
二、身在兵位、思在帥謀
全媒體時代的全能記者要具備突_有不同媒體界限的思維與能力,并能適應多種全媒體崗位。作為一名全能記者,要具備以下能力和素養。
(一)要具備較高的政治素質和能把關、把好關的能力
較高的政治素質,是一名全能記者、一名新聞工作者做好本職工作的前提條件和重要保證。時下,網絡技術發達,任何-條網絡新聞都會在很短的時間內迅速擴散,造成的影響無法估量。記者是新聞的生產者,也是第一把關者,要始終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弘揚正能量,堅持正確的新聞方向,始終以群眾的利益為出發點。
(二)要有創新精神
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作為一名全媒體記者,時刻都在接觸最新鮮的事物,要跟上時代的步伐,跟上媒體發展的速度,就要時刻學習,從H5到快閃,從短視頻到VR,這就需要全媒體記者不斷進行知識更新,并形成自己的多元知識結構。要成為·名“雜家”,還要成為一名專家,樣樣通、樣樣精。
同時還要有舉一返三的能力,就是一個新聞題材,要寫3篇不同的稿子,以一個演出現場為例,在現場時,要以最快的速度寫一篇百字左右的短消息,將整個活動介紹一下,迅速發到微博、客戶端上。在報道結束后,要第一時間寫一篇不超500字的微信稿件,同時還要配上視頻、圖片。最后寫一篇綜合消息,留給報紙用,同時將微信制作一個二維碼,讀者可掃描二維碼,從網上獲知與該新聞相關的更多信息。
(三)要有策劃能力
全媒體記者在采訪中不僅要能采、寫,還要能編、能講、會播。最重要的是還要具備一定的新聞策劃能力,這樣有助于對新聞資源的合理利用,經過進一步策劃,做出一些有影響、叫得住的新聞報道。這樣就可以從多個角度挖掘出其附加值,這是新聞策劃能力強的一個重要體現。對于全媒體記者來說,這并不是一項輕而易舉的工作,需要多年的工作積累,是日積月累形成的能力。
全媒體戰略下,傳統報紙記者要掌握攝影、攝像、錄音、采編、剪輯等技巧,成為一名復合型人才,從單純的報紙記者向電視臺主持人、出鏡記者、網絡寫手等多媒體角色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