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鳳英
英語對于中國的老師和學生來說一直是個吃力又不討好的學科。老師頭痛教得那么辛苦學生還是學不會。學生抱怨學了這么多年的英語,口語水平還是停留在小學階段。又聽旅居國外的中國人說“在國內學幾年英語,不如到國外學幾個月”。這不得不讓我們靜下心來反思我們的外語教學“事倍功半”的原因。其實很多人已經意識到英語作為語言它只是一個交流的工具,最需要的就是一個使用此工具的語言壞境,而國人學外語的瓶頸就是缺乏語言壞境。因此,英語學習不僅要求學生接觸地道的英語,而且要給予學生大量使用英語的語言壞境。
“情景教學法” 是采用雙邊言語交際活動,利用表演、手勢、游戲、實物、圖片、動作、多媒體等直觀手段去呈現和操練語言材料,利用視覺和聽覺雙重感官,靈活地應用在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中的一種教學模式。
一、新課程下實施情景教學的意義
小學階段孩子的主要特點是:活潑好動,好奇心、模仿能力強,具有發展的主動性和可塑性,但缺乏自主學習能力,因此教師改變傳統的滿堂灌模式,為他們設定一定的情景幫助其學習是符合其實際情況的。“情景教學法”作為英語課堂教學的一種方法是以培養學生實際交際能力為目標,創設真實語言情景,使學生真正進入角色,成為學習的主體,“在用中學,在學中用”最大限度地在“動”與“活”中快樂、輕松地獲取英語知識,提高英語素質和水平。
二、“情景教學法”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及對策
在英語教學中創設情境引領學生參與語言實踐活動, 培養他們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現已成為小學英語教師的共識。然而由于部分教師對創設情境的目的性不夠明確,創設的情境真實性不夠,并非都能取得預期的效果。以下是教學實踐中碰到的若干無效情境創設的案例分析,反思我們如何在英語教學中創設真實有效的情境。
(一)、應創設簡單有效、英語“含金量”大的教學情境
案例:《Asking the way》中的指路對話的環節。
1.學生觀看視頻“兔子舞”,教師隨機解釋“left, right, go”的含義。
2.教師教授兔子舞的動作。
3.師生同跳兔子舞。
反思:真實的教學情境不是為了觀賞,它不在于刻意制造些什么,更不在于額外添加華而不實的東西,真實的課堂就應該圍繞語言目標創設有價值的情景,吸引學生積極參與的真實的語言學習過程。教學就如平常生活,簡單有效才是真。案例中采用“兔子舞”來學習“left, right, go straight on”確實新穎活潑,但沒有必要僅僅為了讓學生掌握這三個簡單易學的單詞而花上十來分鐘時間跳“兔子舞”。這節課的重難點在于讓學生學會問路和指路,會用“turn left”“turn right”“go straight on”來指路,我們完全可以用“listen and do”的簡單教學形式讓學生聽教師口令快速反應動作,等學生掌握這三組短語后再集中對重難點進行突破。可以設計一個“問路指路”的對話場景,兩個學生一組,一個問路,一個指路,選幾組學生進行比賽,看哪組學生配合最好,最快到達目的地。兔子舞則可以放在課堂結束時,讓學生伴隨音樂節奏,在“跳”中再次復習知識,結束新課。
(二)、應創設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自然生動的教學情境
案例1:《Where is the …?》的導入環節
教師把鋼筆放在一個學生的筆盒里,用動作表示他在“找”筆,邊找邊說“Where’s the pen?”學生從教師的動作中猜出句子“Where’s the pen?”的意思。
反饋:大部分學生困惑,茫然。我的鋼筆就在筆盒里,為什么看不見了?
反思:英語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體驗和學習語言。”英語教學更應該在“真實”二字上下工夫,這樣才能使學生真正學會和運用語言。只有當所創設的情境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符合時,才能激起學生的生活體驗,使他們從各自的生活背景出發,迅速投入到所創設的情境中,準確地體驗和理解語言。案例中的情境創設,教師充分利用了教室里的實物,讓學生從教師的表演中理解語言,這種情境創設簡單、方便。但這種情境的創設基本是從教師的主觀愿望出發,它不符合我們的生活真實。因為教師自己剛把鋼筆放入學生的筆盒后馬上就開始尋找鋼筆,而且有個別眼尖的學生已經看到鋼筆就擺在筆盒里,而教師仍找得滿頭大汗,這與現實生活脫節,不能喚起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致使學生誤解,答非所問。
情境改創嘗試:給學生觀看教室一角的圖片,讓學生記住物品擺放的位置,播放10秒鐘后,去除物品,提問:“Where’s the pen?”激起學生搶答欲望,再引導學生回答。創設情境必須貼近現實,要從學生的現實生活和已有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觸景生情,誘發學生英語思維的積極性。
案例2:學習《late》一課的對話
S:May I come in?
T:Come in,please.
S:I’m sorry. I’m late.
T:Go back to your seat.
Don’t be late again.
學完以后,再碰到學生上課遲到的情況,就可以要求學生用遲到場景英語對話,學以致用。
三、應創設新穎有趣、順應學生心理的教學情境
案例1:在《Christams》一課,可以模擬圣誕老人背著一袋禮物給孩子們送禮的情景,想要禮物的孩子上臺用英語和圣誕老人模擬對話:
what presents do you want?
I want a robot/football.用禮物激發孩子表達的欲望。
案例2:在教授“Please give me a pen”這個句子時,就可用五顏六色的彩色筆吸引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容入情景,表達英語。
總的來說,教師要從效用性、現實性、趣味性這幾個維度來考慮,創設真實、有價值的語言情景,使學生真正進入角色,成為學習的主體,最大限度地在“動”與“活”中快樂、輕松地獲取英語知識,提高英語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