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燕
摘 要: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小學語文作為重要學科,受到家長和老師的廣泛關注。語文作為一門語言類學科,其素養的提高需要長期的知識積累和沉淀,課堂和課后閱讀是學生語言知識積累最大的來源途徑。教師要在學習過程中注重學生們閱讀習慣的培養,要認真備課,傳授學生正確科學的閱讀方法,培養學生們對于閱讀的熱愛。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習慣;培養探略
引言
隨著新課改的日漸深入,對小學語文教學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內容。培養小學生自主性閱讀能力對于提高小學生閱讀水平、語文核心素養均具有積極意義。因此,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采取科學、適宜的方法和技術,重視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與獨立閱讀能力,以促使學生養成自主性閱讀習慣。
1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突出問題
(1)在當前語文教學中,學生和教師的交流比較膚淺,僅僅停留在形式上。教師往往是提出一個問題,而后指定學生回答。通過這種方式,教學并不全面,教師重視的只是學生能不能說出自己設計的答案內容,但是沒有有意識的鼓勵學生表達獨立的意見和看法。所以,許多學生在課堂中的精彩看法都被封殺了。
(2)在實際教學中,缺乏足夠的語文實踐活動。教師在安排學生合作探究時,容易出現兩種問題:第一是教師過度放任學生,并不管理學生討論以及合作的過程,只是提出相關的問題,沒有指導學生如果進行探究;第二是教師過度管理,課堂氣氛較為嚴肅和緊張,缺乏探究合作的氣氛。所以,探究學習只是停留在形式上,難以獲得良好的結果,并且影響最終的效果。
(3)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關注對于學生良好閱讀習慣以及興趣的培養。教師都知道聽說讀寫這四方面訓練的重要性,但是往往在閱讀教學方面不到位,缺乏對于學生閱讀的實際指導過程。同時閱讀教學比較獨立,沒有結合寫作教學,學生為了閱讀而閱讀,為了寫文章而寫文章,他們的興趣被一點一點的扼殺了。
2閱讀與樂讀的重要性
新課改背景下,素質教育逐漸成為了教育教學領域的熱點話題,不同教學階段的教師均走在探索素質教育的道路上。目前,經過廣大教育者的不斷努力對素質教育有了更為豐富的解讀。對于語文教學來說,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重視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習慣,注重提升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從培養學生閱讀興趣、培養學生自主能動性、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等方面逐步幫助學生建立起自主性閱讀習慣。
小學生想要具備良好的語文素養需要依賴于教師高水平的教學,小學生年齡較小,靈動性、變化性較高,學生處于通過形象思維認知世界的階段,為此,教師在培養學生自主性閱讀能力方面必須重視“樂讀”,從學生興趣著手,強化閱讀與樂讀的聯系,引導學生積極主動閱讀。
3小學語文閱讀習慣培養探略
3.1重視閱讀習慣的培養,做好認真備課工作
要想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首先,要重視閱讀對于學生語文成績提高的重要性。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意識到閱讀對于他們學習的重要性,讓學生先確立一個明確的學習觀念,這對于以后閱讀培養工作的進展有著很大的幫助。其次,教師要精心做好備課工作,將課堂時間安排進行合理劃分,專門拿出一部分課堂時間來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同時在閱讀開始前,精心挑選好適合學生閱讀,符合學生學習知識要點,學生感興趣的文章在課堂上閱讀。閱讀材料的挑選也要盡量符合小學生的閱讀能力范圍,要讓學生們都能讀得懂,都愿意去讀,這樣的一堂閱讀課才能讓學生們真正有所收獲。
3.2提高教師教學能力
如果能夠提高教師教學能力,讓他們更全面、系統地去了解學生,懂得學生的實際需求,那么必然可以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并且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提高學生閱讀的能力。閱讀是學習語文知識不可或缺的步驟,是學生掌握知識、提高自我的主要方法。不同文學素養的學生閱讀同樣一篇文章,他們所能獲得信息和知識可能有天壤之別。而閱讀能力的提高必然伴隨著文學素養的養成,所以,歸根結底,提高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學習首先應該從提高他們閱讀能力入手。而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提高教師教學能力不僅可以保證語文教學質量,同樣也能夠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讓學生在不斷的閱讀中窺探到學習語文的技巧,從而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
3.3給學生提供多樣化的閱讀方式
為學生提供一些多樣化的閱讀方式,這對于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也是十分重要的。根據新課標改革的要求,在新時代的教學模式下,要培養學生們的閱讀思辨性與拓展性。因此,老師要緊追教育改革發展的潮流,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閱讀方式。以下便給小學生閱讀提供兩個比較好的方式方法,即啟發式閱讀和趣味性閱讀。
啟發式閱讀要求我們的老師要通過對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有計劃的指引,針對他們閱讀中存在的缺陷以及對閱讀的不同理解來進行益智性啟發。通過一些哲理故事與經典案例的分析來對他們進行思辨性能力的培養,讓他們對同一本書籍的閱讀有著不同的理解感悟。而趣味性閱讀能力的培養則需要借助一定的手段與技巧來增強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老師們可以通過PPT展示和音頻以及視頻等形式來指導學生的閱讀。以不同形式的有趣味性的閱讀指引方式去激發小學生閱讀興趣,這與“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一說法也是比較符合的。
此外,為了增加閱讀形式的多樣性,教師也可以讓我們的家長參與到語文閱讀的實踐中去。通過家庭集體閱讀的方式,讓孩子和家長緊密的融合在這個過程中。如果長期以往的這樣堅持下去,我們的學生對閱讀便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與積極主動性。這種做法,也正符合我們所提倡的信息化教學與實踐性教學的教學要求。小學語文教師能夠注意到這兩種閱讀方式對于小學生思辨性和拓展性的創造與培養的話,小學語文課堂的閱讀教學與小學生的閱讀能力都可以有一個更高層次的上升空間。
結語
小學階段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從小學就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可以給學生的語言知識積累和學習成績提高帶來很大的幫助。同時還能幫助學生們塑造良好的個人品質,陶冶高尚的情操。因此各位教師要做好學生們的閱讀習慣培養工作,通過閱讀方法的傳授和閱讀興趣的培養,讓學生在小學階段就能養成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
參考文獻
[1]黃紹業.閱讀教學培養學生人文精神的方法.廣西教育,2005,(28):34.
[2]唐蕓.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的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6(23):77+80.
[3]許海燕.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