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建文
摘 要:良好的衛生習慣的養成,有利于幼兒身心的健康成長。對小班幼兒來說他們的抵抗力差,沒有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很容易影響身體健康。培養衛生習慣要從培養個人愛清潔、講衛生的習慣入手,養成愛清潔、講衛生的良好習慣。如今,幼兒多是獨身子女,父母視他們為掌上明珠。在家庭生活中,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獨來獨往,不受任何紀律的約束,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日常生活沒有規律,而當他們從個體生活轉入集體生活后,會有縱多的不適應。
關鍵詞:小班幼兒;個人衛生習慣
一、問題的提出
我班幼兒常見的不良個人衛生習慣包括:吃手指、咬被角、不刷牙、揉眼睛、用手指挖鼻孔或用硬物隨便刮挖耳朵;進食時邊玩邊吃,飯前便后或激烈運動后不洗手;蒙頭睡大覺,指甲太長不修剪,干凈的衣服到處亂抹等。
二、幼兒無法形成良好個人衛生習慣的原因
(一)緣于幼兒
第一幼兒的動作發展規律,幼兒的動作發展由大到小,小班幼兒還不能做特別精細的動作,如洗手時手上的泡沫還沒沖洗干凈就走了,因為他們的手只能大概將手背和手掌的泡沫沖走,而指縫中的泡沫不能顧及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幼兒衛生行為習慣的養成。
第二幼兒認知水平,小班幼兒思維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需要用動作來幫助思維。如教幼兒如何正確洗手時,老師只講解步驟,沒有讓幼兒實際操作,那么幼兒就不會了解六步洗手法具體是哪六步。
第三幼兒情緒,幼兒來到一個新的環境后,分離焦慮使情緒失控,對教師產生畏縮心理,導致他們不愿意主動吃飯、洗手,甚至邊哭邊吃等。
(二)緣于家長
家長雖有個人衛生意識,但過分的包辦給幼兒創造鍛煉、操作的機會很少,導致幼兒各種衛生操作能力差,個人衛生習慣受能力限制,也明顯較差。
家長不重視言傳身教,特別是“身教”。家長往往要求孩子不隨手亂扔垃圾,自己卻在不經意間亂丟棄煙蒂、瓜果皮。正如古人所言:“言教不如身教,其身子,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所以家長在日常生活中不可掉以輕心,要處處以身作則。
三、解決的措施
分析小班幼兒個人衛生習慣較差的原因,我們不難發現對幼兒進行個人衛生的培養教育僅靠單方面努力是遠遠不足的,需要幼兒園、家庭協調一致、共同努力。為此我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從班級到幼兒,從幼兒再到家長,展開一系列教育。
(一)加強家園聯系與合作,實行幼兒園與家庭雙劍合璧
1.引導家長轉變觀念
《綱要》中提要:既要高度重視和滿足幼兒受保護、受照顧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滿足他們不斷增長的獨立要求,避免過度保護和包辦代替,鼓勵并指導幼兒自理自立的嘗試。因此,家長要把“我幫你做”轉移到“我引導你怎么做”。
2.家長樹立良好的榜樣
家庭是幼兒園中重要的合作伙伴,父母和其他長輩在家里自覺的、有意識地對幼兒進行的保育和教育,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幼兒,幼兒的可塑性極強,在這方面成人所起的榜樣示范作用是巨大的。因為幼兒期社會性學習的特點是“模仿學習”,無須別人來“教”,只要身邊有這樣的人、事,耳濡目染,幼兒自然就會習得,因此在個人衛生習慣方面,教師與家長兩方要及時溝通,反應幼兒在家、在園的一些衛生習慣上的變化。
3.家長避免的雷區
家長會出現說話不算話的現象,比如在洗臉問題上,媽媽怕幼兒會弄濕衣服,就總是幫幼兒洗,從不讓幼兒自己動手,即使讓幼兒自己洗了,也會因為衣服袖子弄濕了而埋怨幾句,以后就不讓幼兒動手了,既然幼兒洗不好就有人給自己包辦一切,幼兒又怎么會注意自己的個人衛生呢,所以幼兒在家里個人衛生習慣方面就得不到鍛煉的機會,從而影響了幼兒在個人衛生習慣方面的培養。另外家庭成員要做到步調一致的原則。
(二)幼兒園挑起培養幼兒個人衛生習慣的重任
1.運用幼兒園大環境進行巧妙的渲染
《綱要》中提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比如:在樓道上張貼不亂丟垃圾的圖片并在每個樓道口配備垃圾桶、在廁所張貼洗手六步法的圖片等,以提醒幼兒保持個人衛生的好習慣。
2.抓住日常教育契機,讓幼兒初步懂得整潔
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教師應善于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游戲和偶發事件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通過生動有趣的故事、詩歌、游戲等形式有機滲透與幼兒日常教學中,讓幼兒感知與體驗。
3.重視同伴的作用,讓幼兒自覺養成衛生習慣
在幼兒園里,幼兒與同伴的交往是最頻繁的。所以,可將衛生行為習慣較差的幼兒融入衛生行為習慣好的幼兒中,通過同伴間的交往,使衛生行為習慣較差的幼兒養成良好的衛生行為習慣。
4.教師遵循合理的原則,引導幼兒積極鍛煉
培養衛生習慣的原則:
(1)要持之以恒,不要急于求成。良好衛生習慣的培養應從小開始,它需要經過成人長時間的培養與教育才能養成。
(2)根據小班幼兒年齡期神經、精神發育的特點,采用不同的方法。
(3)以表揚、鼓勵為主,激勵幼兒努力去嘗試,嘗試成功了,及時表揚,并提出新的希望和更高的要求,嘗試失敗了,不要批評指責,不要埋怨,應幫助孩子找出失敗的原因,幫助他們克服困難,鼓勵再次嘗試。
(4)對幼兒的要求和教育,成人要求一致,避免引起幼兒的心理紊亂。
(5)成人面對幼兒出現抗拒心理,應正面引導,不要強迫命令。
(一)幼兒個人衛生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幼兒身體健康
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中,老師發現幼兒用袖子擦鼻涕的現象明顯減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幼兒能主動的拿餐巾紙擦鼻涕;每當進中餐時,幼兒身上的飯粒也明顯減少,桌面和地面整潔了許多;午睡時,寢室里的地面上是一排整齊的鞋子……
(二)幼兒個人衛生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教師的管理
幼兒懂得保持個人衛生的整潔,使助教老師在保育方面方便了許多,有利于教室、幼兒園環境的整潔,更能協助教學老師順利的開展一日學習、游戲活動,對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充分體現了《綱要》中保教并重,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
(三)幼兒個人衛生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搭建家園信任的橋梁
幼兒個人衛生能力的提高,讓家長體會到幼兒在幼兒園里所學到的生活本領,讓家長對教師產生一種佩服心理,在日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相信家長會積極主動地配合老師共同促進幼兒的發展。這正應證了《綱要》中: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