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黨校作為黨員干部黨性教育的紅色學府,必須緊扣總書記再次視察江西時提出的要大力推進紅色基因傳承的殷殷囑托,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充分發揮紅色歷史文化資源的育人價值,激活“紅色基因”,開發“紅色課程”,塑造“紅色品牌”, 讓干部黨性教育在創新中更加出色,不斷增強干部黨性教育的針對性、有效性。
關鍵詞:紅色基因;黨性教育;紅色課程
一、紅色基因在黨性教育中的時代價值
紅色基因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內核,蘊含著我們黨的信仰、宗旨和追求。傳承紅色基因,有著重要的時代價值。
(一)傳承紅色基因是銘記歷史的需要。我們黨歷經98年,在艱苦卓絕的歲月里,誕生了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這些精神構成了耀眼奪目的紅色基因譜系。在干部培訓教學中,利用好紅色資源,講解好紅色故事,傳承好紅色基因,可以引導黨員干部深刻認識紅色政權來之不易,新中國來之不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之不易,引導黨員干部銘記歷史,不忘初心。
(二)傳承紅色基因是錘煉黨性的需要。在干部教育培訓中,大力傳承以“堅定執著的理想信念、對黨忠誠的政治品格、不怕犧牲的奉獻精神、敢為人先的創新勇氣、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依靠群眾的制勝法寶”為內涵的紅色基因,把紅色基因作為加強黨員領導干部教育的重要內容,讓黨員干部在紅色教育中情感受到沖擊,心靈得到凈化,靈魂得到洗禮,自覺地在思想上講政治、講黨性、講規矩,切實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
(三)傳承紅色基因是實現夢想的需要。紅色基因是我們黨在長期的奮斗過程中淬煉出的精神品質和優良作風,是我們攻堅克難、干事創業,不斷走向偉大勝利的強大精神武器??倳洀娬{:“拋棄傳統、丟掉根本,就等于隔斷了自己的精神命脈”。我們黨的紅色基因就是傳統,就是根本,就是我們戰勝困難的力量源泉。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面對重大風險挑戰,更需要傳承紅色基因,激發強大精神動力,實現偉大夢想。
二、紅色教育課程開發理念及具體要求
做好紅色精品課程研發,需要堅持以下幾點:
(一)打動別人先要打動自己。讓別人學自己先要學,讓別人信自己先要信。開發紅色課程要樹立打動別人先打動自己的理念。換言之,開發紅色課程,紅色教師首先要踐行紅色精神,要帶著敬意、帶著真情、帶著興趣去學習紅色精神、去提升自己的對課題研發的認識、完善知識結構,提高教學水平,做到調課先調人,做到歷練自己再完善課程。因為紅色教師本身就是活教材,他們的言傳身教更為重要。
(二)站在學員角度精煉課程。課題研發者需要換位思考,只有在了解不同學員需求的前提下,才能增強課程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換位思考研發課程,背后體現的是對學員的尊重,只有尊重需求差異、才能真正讓歷史與現實血脈相通,才能研發出紅色精品課程。因此,紅色教師要堅持問題導向,認真研究干部培訓的特點,滿足不同干部群體培訓需要,自覺做紅色教育的參與者、陪伴著、催化者和踐行者。
(三)分工協作發揮團隊優勢。發揮團隊整體合力是紅色課題研發的基本要求。要打破思維誤區,消除內心的抵觸情緒,通過組建團隊做到集大家的智慧,從多角度進行課程研發。同時,團隊建設能夠凝聚力量,幫助紅色教師找到歸屬感,激發更多的年輕人獻身紅色教育。
三、紅色教育課程開發舉措及主要做法
利用好本地“紅色”資源,系統研究和盤活本地“紅色”文化,打造黨員干部黨性教育新課程。
(一)盤活“紅色”。以組工先烈王經燕和她的丈夫張朝燮的革命事跡為主題,深挖永修革命先烈事跡,打造紅色精品課程。如目前學校已開發了《王經燕組工干部精神內涵及當代啟示》《學習王經燕精神,做合格共產黨員》《從王經燕的初心探尋如何做新時代好干部》等特色課程。
(二)演好“角色”。圍繞革命先烈留下來的書信,開發系列情景教學課程。強化紅色教育的時代效果,利用現代互聯網與光影技術,把紅色教育與新時代的使命有機結合起來,創新和研發“紅色”課題。比如,學校除編排了“紅色”情景劇《碧血兩地書》外,還以革命伉儷陳覺、趙云霄的紅色家書排版了話劇《血染并蒂蓮》,以趙一曼給寧兒的訣別信排版了話劇《舐犢情深》,并以謳歌革命先烈為主題,融合紅色、古色、綠色元素,制作了 “紅色”音像《旗幟》等教學課程。
(三)挖掘“亮色”。研究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永修本地獨特的紅色歷史文化資源,開發特色課程。以永修云山60年的農墾發展史為依托,深挖永修豐厚的農墾文化資源,開發《農墾文化精神研究》課程;深挖亞洲第一、世界第二永修柘林土壩建設的艱難歷史,弘揚柘林土壩精神,開發《柘林大壩的建設對黨員干部的啟示》現場教學課程;弘揚創新創業移民精神,深挖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永修柘林鎮易家河村移民文化,打造現場教學點,并以村黨委書記李智先進事跡為題材,開發《為民、敬業——讓青春在奉獻中閃光》互動教學等專題。
(四)融入“綠色”。以紅色教育為主題,充分利用永修乃至九江地區得天獨厚的自然文化資源,規劃現場教學精品線路,做好現場教學這篇大文章。目前已經重點打造了王經燕紀念館,深掘廬山西海以及人文圣地、候鳥王國——永修千年古鎮吳城鎮等地的綠色生態資源打造現場教學點,并整合了“共青精神”體驗園、秋收起義修水紀念館等現場教學資源,規劃好 “紅色記憶”“人文圣地”“綠色家園”三大主題現場教學線路,努力塑造干部黨性教育“紅色品牌”。
(五)聚焦“古色”。挖掘中華民族精神文化,開發地方特色課程。以永修八代樣式雷,中國半部古建史,世界建筑史絕無僅有的建筑世家為素材,弘揚樣式雷精益求精的大國工匠精神,學習發揚雷氏家族的誠德家風,開發《大國工匠精神 譽滿天下樣式雷》等系列課程。圍繞?;韬睢⑶旯沛倕浅?、修河保衛戰等挖掘歷史故事,開發教學課程,弘揚民族精神,提升干部文化修養,堅定文化自信。
為進一步拓展黨校干部教育培訓空間,豐富培訓內容,提高培訓水平,擴大地區紅色文化資源的影響力,實現地區經濟發展與紅色教育培訓有機融合,可以從更高層面搭建區域紅色資源共享平臺,推動區域紅色資源有效利用。
作者簡介:盛秋生(1989—)漢族,江西余干人,法學碩士研究生,? 江西永修縣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