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俊
摘 要:教育來源于生活,發展源于快樂的游戲,而游戲是幼兒在一定游戲環境中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以快樂和滿足為目的,自由選擇、自主展開、自由交流的積極的活動過程。所以以游戲的形式進行數學教學活動,是一項重要的,有效的教育手段。它不僅使枯燥的數學教學變得生動有趣,而且使幼兒思維變得更加敏捷;不僅使幼兒學得輕松,主動,而且能讓幼兒在愉快的氣氛中接受數學知識。
關鍵詞:幼兒教學;數學學習;游戲引導
瑞士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皮亞杰,有一個很著名的認知理論,他認為“教育工作的真正目的并非增加兒童的知識,而是設置充滿智慧刺激的環境,讓兒童自行探索。這就是說要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孩子的自主性很探索能力,設法引起孩子們對于新知識的興趣。就是根據這一點,我們將運動和游戲引入到教學當中,讓孩子積極的開動腦筋,主動學習,培養一種很動腦,愛學習的好習慣,特別是數學,與識字、閱讀這類語言性和試圖性較強的學科相比較,要顯得十分的枯燥和乏味,孩子很難將自己的興趣集中在這樣的科目上面,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想一些好的辦法將沒有意思的數學學習融合在趣味游戲當中,給孩子應在一種和諧愉快的學習氛圍,消除掉幼兒學生心中對于數學的排斥心理。讓孩子在充滿歡樂的氛圍中掌握數學知識,提升教學效率,讓孩子喜歡數學。
在這些年的教學實踐中,我也是這樣將數學識數和運算知識融合在游戲當中,教學效果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提升。這些方法總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設計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趣味游戲
《綱要》指出:在每項活動中,應讓幼兒的自主性得到充分發揮,才能使他們的能力得到充分的發展。因而,游戲的設計應具有讓幼兒獨立思考的成分,從而讓幼兒主動去學習,讓幼兒積極運用自己的心智去探索周圍世界,在探索過程中有所發現,才能有效地發展幼兒思維能力。因此,我在編制數學教學游戲時,都會根據幼兒數學活動的內容和目標,選擇和編制大量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有趣的游戲,使幼兒積極、愉快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如在小班“學習分類”活動中,我設計了“顏色寶寶找家”、“好玩的圖形”等各種游戲,使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游戲中不知不覺地學會了分類。又如在中班游戲“擊鼓傳球”、“玩具商店”、“小貓釣魚”中幫助了幼兒練習正確、迅速地數數能力,也促進了幼兒目測能力的發展。
二、游戲內容要因材施教
教師必須了解本班幼兒的不同水平,按幼兒能力的差異來安排游戲的內容,做到心中有目標,眼中有幼兒。如:在“使兩組數量相等”游戲中,我在提供操作材料時,根據班級幼兒的情況分層次提供,能力強的幼兒提供數量差異大,且不對應排列的操作卡;能力弱的幼兒提供對應排列差異較小的操作卡,這樣使幼兒在原有水平上都得到了發展。因此,我們在設計教學活動時,可選擇不同的游戲形式,如個別玩的游戲,結伴玩的游戲,小組玩的游戲以及集體進行的游戲等。這樣既能提高幼兒學習的密度,又能適合不同發展水平幼兒的需要。再如中班數學“學習10以內的相鄰數”中,既有幼兒的單獨操作游戲“給小動物送禮物”,又有集體參與的游戲“找朋友排隊”等,使每個幼兒都能積極、愉快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
三、數學游戲要滲透其它領域
繽紛的世界在通過什么方法才能讓小朋友們有效的認識呢:摸、爬、滾、打,親自動手實踐無疑是最有效的認識方法了。運動可以充分的調動孩子們的手腳平衡能力,還可以讓左右腦配合發展。將學習和運動結合起來還可以增強運動的目標性,也是小朋友們最容易接受的學習方法。
對于游戲的利用,我通常都是借用一些已經有的游戲,孩子們玩的比較熟練的游戲,比如跳繩和拍皮球。這樣的游戲我們都是讓小朋友一邊玩一邊數數。或者讓小朋友“排排坐”,就是讓另一個小朋友將剩下的小朋友平均分成組。或者讓小朋友先拍一下球再拍三下,然后問他們自己一共拍了幾下,將一些簡單的數學運算和運動結合在一起。
四、創設良好的數學環境,增強幼兒主動性
教師還要注意為幼兒創設與數學游戲活動相適應的數學環境,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主動性。因此,為了給幼兒提供更多的游戲和自我發現的機會,我在益智區放置了各種教玩具,其中有貝殼、小花片、各種印章、各種珠子、各種圖形、操作卡片、數字卡、點卡、分類盒等等,并根據教學內容和幼兒的需要及時地進行添加和更換。在區域中,幼兒可以自由隨意地操作各種材料,通過玩“圖形接龍”、“母雞下蛋”、“會變的數卡”、“找鄰居”、“小動物住哪里”等游戲進行鞏固和練習所學數學知識。
五、充分發揮幼兒參與數學的主動性
教師要正確處理教學活動中的主體與客體的關系,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性。把教學活動從教師在教育目標控制下的對幼兒的施教過程轉變為教師指導下的幼兒主動學習的過程,使幼兒的學習能體驗到游戲的樂趣。幼兒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主導。在幼兒的操作活動中,我一般通過觀察、詢問、交談的形式對幼兒進行啟發、暗示,進行指導和評價,并及時、準確地進行反饋、調整。
幼兒園數學教育應注重啟蒙性,生活化,游戲化,讓幼兒在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積累數學經驗,體驗數學的重要和有趣,體驗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為孩子順利進入小學學習數學奠定良好的基礎。
生活是學習的源泉。我把數學活動設計成幼兒生活情境,把幼兒在生活中的感受遷移到數學活動中來。例如在數學活動“找位置”中,我把它設計成讓幼兒尋找自己的教室在幾樓、自己的家在幾樓、自己的床在第幾行、自己的座位在第幾排第幾個等來讓幼兒區分方位、感知數序。同時,我善于利用身邊的事物,從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想要探究的問題出發,發現其中的數學問題,引發幼兒的數學探究活動,而且把數學教育滲透到幼兒一日生活中去,孩子們對這樣的活動很感興趣,不但獲取了數學知識,而且積累了生活經驗
參考文獻
[1]《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
[2]《快樂學數學》? ?作者:田成元.
[3]《淺談讓兒童快樂學數學》? ?作者:崔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