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華力
摘 要:隨著時代發展,教育體制逐漸完善,教育行業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為提高小學生數學學習效率,也為其今后的學習生涯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復習策略成為了比較重要的一方面。但對于小學數學來說,邏輯思維的加強使學生們的學習與復習的質量情況都變得不容樂觀。因此本文就關于小學六年級數學復習策略的現狀問題及策略思考開展了一系列的探究。
關鍵詞:小學六年級;數學復習;策略思考
前言:眾所周知,小學生的心智發育都尚未健全,因此在學習與復習中難免產生各式各樣的狀況,本文通過分析小學生的數學復習現狀,亦發現了現存的諸多問題,教育研究者們為解決此類問題,提出了一系列的復習戰略。本文在此基礎上對其進行了詳細的探究,希望可以為提高小學六年級數學復習做出貢獻,為孩子未來發展掃清不必要的障礙,同時為師生雙方的共同發展打下良好基礎,為一線教育工作者提供可行性參考。
一、關于小學六年級數學復習策略的現狀問題
從古至今,教師都是學生進行學習的直接引導者,想要讓小學生正確進行數學復習,教師的示范有著極重要的意義。數據表明教師對教材思想內涵理解的清晰度與教學復習效果成正比關系,但實際上,部分教師對于教材思想內涵的理解僅停留在表面,沒有明確認知,進而導致了傳統教學長期延續、數學復習難以取得實際效果的情況。數學思維方法主要體現在思考中,教師們在設計教學目標時雖考慮到了這一點,但實際課堂完成度卻不容樂觀,大部分教師在數學課堂中仍以灌輸知識結果為主,探究知識獲取過程為輔。以《人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的“圓柱與圓錐”一課為例,照本宣科、單一理解方式,不僅浪費了寶貴的課堂時間,沒有進行適宜的拓展訓練也達不到成良好的教學復習與思考效果,且由于教師平時的工作量較重,抽不出精力與時間對課本進行歸納,導致在無意中,讓學生只通過傾聽、習題與強制記憶來復習知識。如此一來,學生缺乏對知識獲得過程的深刻體驗,導致很難形成固定思維模式,舉一反三的能力因此停滯不前,間接的引發教學目標偏離實際、復習效果不明顯等一系列問題。
二、關于小學六年級數學復習策略的策略思考
(一)合理運用教材
教材是小學生們所有知識的來源,復習也是從此處著手,不過切記不能依照教材內重新講一遍,而是依據教材設計特點,以重點知識為核心,進行討論復習,同時對于教材所列例題要給予高度的重視[1]。就目前情況來看,部分教師認為同個知識點的習題由于類型相同,因此沒必要每一道題都做,這其實是不對的,正所謂“存在即合理”,教材上的每一道例題都是經過研究教育人員精細篩選所得來的,看似為相同題型,但所關注重點都不盡相同。因此在復習時,一定要秉持著面面俱到的原則,將每個重點例題都進行透徹的分析與練習拓展。
(二)整理知識,查漏補缺
在有效聯系教材知識后,要對重點知識進行相應精細的整理歸納,基礎公式、做題技巧、相關題型等方面都要進行有效的整理,針對不同的題型設置相應例題,如此一來,這樣在瀏覽時自然異常清晰,對知識重點也能一針見血的把握住。例如在對《人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的“分數除法”一課進行整理時,就要根據題目特征,分條整理題型與做題方法,而后作出相應的規律標注、應注意問題等,長此以往,就會在學生的腦海里形成系統性的解題復習思路,再涉及到分數除法時,問題也會隨之迎刃而解[2]。此外,及時的查漏補缺亦是提升學生們復習效率的有效途徑,筆者翻閱了大齡的文獻并經過實際考察后發現,大部分學生的做題思路都是較為模式固定化的,因此往往會在同樣的問題上發生多次失誤。由此看來,及時查漏補缺勢在必行,錯題本便是有效改善此類現狀的有效途徑之一,將從前的錯題整理在其中并標明每道題的改正思路[3]。另外在瀏覽錯題本時,不要走馬觀花,要學會巧妙運用,例如把解題步驟遮住,而后重新做一遍進行對照,看看是否犯了相同的錯誤,或是做到一半進行不下去時,再查看解題思路。尤為要注意的是,無論題做的多完美都不能得意忘形,一定要仔細查看解題過程,以便加深理解與記憶,如此一來,當今后再遇到同類型習題時,便能夠快速找到思路,從而促進復習效率。
三、結論
綜上所述,從師生雙方的角度出發,實施合理教學與復習策略,是切實提高教學復習效果的有效性方法之一。本文就小學六年級數學復習策略思考開展的一系列探究,所提觀點與建議僅代表筆者自身,希望可以在教學與復習質量提升方面獻出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此外由于筆者研究時間尚短,文中尚有不足之處,還望廣大讀者予以見諒。
參考文獻:
[1]王凱.深耕課堂,實現學生自主學習-高年級數學復習課教學實踐與思考[J].小學教學研究,2018(06):46-47.
[2]程峰,汪蕓.“復習乘法分配律”課堂教學實錄與評析[J].中小學數學(小學版),2018(03):24-26.
[3]吳永興.淺談小學數學復習課如何激發學生的興趣[J].課程教育研究,2017(31):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