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群 賈連群 鄭思成








摘要 目的:通過發文量分析、主要產出國家機構分析、關鍵詞共被引分析,對動脈粥樣硬化領域研究現狀進行研究分析。文獻數據分別來源于Pubmed、WOS核心數據庫。方法:發文量分析運用HistCite以及WOS核心數據庫的文獻分析功能;關鍵詞的分析,借助了Citespace與VOSviewer軟件進行可視化展示,應用Carrot2的FoamTree功能,直觀展示AS領域的研究情況。結果:全球范圍內對AS領域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美國、中國、英國、西班牙、德國等國家在該領域發文較多。近年來,降低血脂和炎性因子水平,改善動脈血流動力學,抑制細胞外基質降解,提高脂聯素水平,改善IMT和粥樣斑塊面積方面較為熱點,中醫方面主補腎活血法、化痰通絡法、清熱養陰法、解毒活血法和健脾降濁法等方法較為熱點,重在防治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與發展。結論:AS已經成為國內外的一個研究熱點,其發生機制研究及中西藥聯合治療已成為趨勢。
關鍵詞 脈粥樣硬化;中西醫結合;科學知識圖譜;文獻計量學;VOSviewer;HistCite;Carrot2;CiteSpace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research status in the field of atherosclerosis(AS)through the analysis of sentiment analysis,analysis of major national institutions,and co-citation analysis of keywords.The literature data was derived from the PubMed,WOS core database.Methods:The literature analysis function of HistCite and WOS core database was used for the analysis of keywords.The analysis of keywords was carried out by Citespace and VOSviewer software,and the FoamTree function of Carrot2 was used to visually display the research situation in AS field.Results:The importance of the AS field was increasing worldwide.The United States,China,the United Kingdom,Spain,Germany and other countries had published more papers in this field.In recent years,lowering blood lipids and inflammatory factors,improving arterial hemodynamics,inhibiting extracellular matrix degradation,increasing adiponectin levels,and improving IMT and atheroma area were hotter.Methods such as tonifying the kidney and activating blood,resolving phlegm and unblocking collaterals,clearing heat and nourishing yin,detoxifying and activating blood circulation,and strengthening the spleen and reducing turbidity were more popular,and focuing o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atherosclerosis.Conclusion:AS has become a research hotspot at home and abroad,and its mechanism of occurrence and combination therapy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have become a trend.
Key Words Atherosclerosis; Integrated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Scientific knowledge map; Bibliometrics; VOSviewer; HistCite; Carrot2; CiteSpace
中圖分類號:R541.4文獻標識碼:Adoi:10.3969/j.issn.1673-7202.2019.08.053
動脈粥樣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腦卒中和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的重要原因之一,流行病學顯示,近年來AS的發病率和致殘率居高不下,且發病率與年齡均有相關性,50~69歲患者患病率約為30%,>70歲患者患病率達60%以上[1],給社會和家庭帶來沉重的醫療負擔。現代醫學表示,其病理根本為內皮細胞受損、構造損壞,使得平滑肌細胞增殖,進而使生長因子,血小板有所黏附與活化,由此動脈粥樣硬化產生[2]。臨床研究表明,他汀類藥物,可以提升內皮源性一氧化氮本身的濃度,減少過氧化亞硝酸鹽,進而促使內皮作用獲得好轉[3]。此外,他汀類藥物在降脂方面療效確切,而在穩定斑塊和改善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方面療效尚不滿意[4-6]。中醫學認為動脈粥樣硬化其病因較復雜,受多重因素的影響,多與飲食不節、情志失調、先天不足、年老體衰、外邪侵襲等引起。中醫根據患者病情辨證論治,主要采用補腎活血法、化痰通絡法、清熱養陰法、解毒活血法和健脾降濁法等方法,可以明顯降低血脂和炎性因子水平,改善動脈血流動力學,抑制細胞外基質降解,提高脂聯素水平,從而改善IMT和粥樣斑塊面積,防治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與發展。
目前,國內外學術界對于動脈粥樣硬化的研究相當重視,尤其是降低血脂和炎性因子水平,改善動脈血流動力學方面均取得較為可觀的成果[7-9]。與此同時,現有的論文數量雖然較多,但對于該研究領域的熱點及趨勢等文獻計量學分析文獻較少。使得學者難以把握學術研究的主線,抓住研究的熱點以及緊追學術前沿,窺知當前學界研究的全貌。有鑒于此,為盡快了解AS領域的國際研究現狀,本文運用Citespace與Vosviewer進行文獻計量學研究[10-12],結合HistCite進行發文量分析,并運用Carrot2的FoamTree功能進行分析[13-15],最后結合傳統的文獻分析方法,以求全面梳理AS領域的相關文獻,力求清晰、直觀地全面把握其發表變化態勢、高產作者、主要產出機構國家、主題詞、關鍵詞共被引等方面,對于促進當前AS的研究和發展是很有必要,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數據來源與研究方法
1.1 數據來源文獻 英文數據來源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數據庫,檢索時間為2015—2019年,以主題詞(Topic)=(diabetes mellitus*or atherosclerosis*)or(diabetes mellitus*or AS*),按照相關性排序,檢索得出25673條數據,選取相關度最高的2000條數據,保存為“其他格式”,導出“參考文獻及全紀錄”、以“存文本”形式存儲,導入Vosviewer、HistCite,Carrot2以Pubmed作為數據庫檢索詞相同,檢索得出2119條數據,進行分析。
中文數據來源于中國知網(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數據庫,以“動脈粥樣硬化”為主題詞檢索期刊論文,時間為2010—2019年,為了保證數據源的質量,來源類別設置為“核心期刊”“CSSCI”“CSCD”,檢索得出1 344條數據。見圖1。
1.2 研究方法 利用CNKI數據庫自帶的分析工具分析文獻隨時間的發表變化態勢;運用HistCite軟件將下載的TXT文本進行分析,快速繪制AS領域的發展歷史,定位重要文獻;運用CiteSpace的繪制關鍵詞可視化圖譜;運用Vosviewer進行主題詞圖譜以及關鍵詞共被引圖譜分析;并運用Carrot2的FoamTree功能以Pubmed作為數據源,進行K-mean分析。
2 一般情況分析
本研究所涉及的內容包括:文獻數量的發表變化態勢、高產作者分析、高產國家或地區分析、機構分析、來源雜志以及期刊疊加分析、高被引論文分析、主題詞分析、關鍵詞共被引分析等方面。
2.1 文獻數量的發表變化態勢 對本研究納入的1 344篇中文文獻進行年份分布統計,年均發文量146.89篇,其峰值為2011年發文量達到最高的162篇,由于檢索時間截止到2019年1月,導致2019年數據更新不完整,不具備代表性,暫不納入分析。由圖2可直觀得出,AS相關研究發文量較高,趨于穩定。提示AS相關研究一直較為熱點,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依據現有英文文獻數據,對2015—2019年排在前5名的國家或地區的發文情況進行分析,如表1所示,美國的發文量位居榜首,共852篇,總被引被引頻次為16 203名列前茅。中國發文量僅次于美國為580,但總被引量4521,較英國、西班牙發文量水平次之的國家,被引量并不占據優勢。提示中國的高被引、高質量論文數量不占據優勢。
用VOSviewer作出各國家或地區的合作網絡圖。見圖3。其中圓圈的面積越大代表國家或地區的活躍程度及文章的發表數量越大,顏色由藍到黃即代表了2015—2019的過渡,國家或地區之間的連線距離表示國家或地區間的合作密切程度,距離越小,表示國家/地區間的合作越密切。從圖2可知,各個國家或地區之間合作密切,共同致力于AS的研究,其中合作密切國家主要是美國、中國、德國、法國、英格蘭、加拿大等。
2.2 2010—2019年作者合作網絡及Burstness分析 ?納入本研究的1 344條數據,共包含作者1 525名。根據普萊斯定律[16],同一研究主題中,核心作者的最低發文量為:
N=0.749×ηmax12
本研究中,張軍平教授發文量最高為23篇,即ηmax1=23,N取整數,可得核心作者最低發文量應為9篇。AS研究核心作者共有14人,占作者總數的0.92%,其作者的主要工作單位主要隸屬于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北京中醫藥大學、中國中醫科學院、浙江中醫藥大學以及杭州市紅十字會醫院等,詳見表2,圖4。由于作者合作網絡過于分散,選取合作網絡較大的2個子網絡進行進一步分析展示。見圖5~6。
對納入研究的作者進行突現分析,探測出15位研究學者以及其在不同年份的活躍情況。見圖7。提示上述學者積極把握該領域的研究熱點,為該領域的領軍學者。
2.3 研究機構合作共現分析 納入本研究的1 344條數據進行機構共現分析,共包含機構1 255所,發文量>=10篇的機構僅有13家,其中發文量最高的是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23篇,其次是天津中醫藥大學、廣州中醫藥大學20篇,遼寧中醫藥大學19篇,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18篇。發文量在5篇以上的機構有38家,大多數研究機構的發文量在1篇(1 023家,81.51%),符合馬太效應,即該領域的主要研究力量集中在少數幾個研究機構中[17]。由機構合作網絡可見,AS研究機構合作較為分散,顏色由冷色調(紫色)至暖色調(黃色),代表了合作出現的時間先后順序。共現圖提示,該合作共現圖主要有2個較大子網絡,一個是以南京中醫藥大學、河北醫科大學為核心的網絡,另一個是以遼寧中醫藥大學、天津中醫藥大學以及廣州中醫藥大學為核心的網絡,包含了多數的發文量在5篇以上的主要研究機構。見表3,圖8~9。
2.6 AS研究領域的高被引英文論文分析 高被引文獻是一個研究領域的重要知識來源,反映著某一學科的研究水平、發展方向,是探究熱點主題、研究前沿的重要依據,以及在學術交流中的作用和地位。目前的研究評價中,其被越來越多地用于衡量論文重要性的指標。該領域被引頻次TOP10論文見表4[18-23]。利用HistCite軟件,LCS排名TOP30論文引文關系圖譜,依據LCS排名,對TOP30的論文之間進行共被引關系展示。圓圈越大表示該文獻被引頻次越高,箭頭表示文獻之間的引證關系。編號101、97的文獻影響力最大,編號142、325的文獻次之,編號88的文獻緊隨其后。這5篇文獻均對TOP30的其他文獻的產出有重要影響。
2.7 AS領域相關文獻國內外研究熱點
2.7.1 國外研究熱點 現利用VOSviewer軟件以主題詞的分析,構建AS研究領域主題的知識圖譜,旨在反映該領域研究熱點。出現次數不小于14次,共272個。依據關鍵詞出現時間順序進行繪制時間線密度圖。見圖11。運用Carrot2的FoamTree功能以Pubmed作為數據源,共檢索出342條數據,進行主題詞分析。見圖12。由上圖可知,近年來,與動脈粥樣硬化相關的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頸動脈內-中膜厚度、心肌梗死、冠狀動脈疾病、胰島素抵抗、代謝綜合征、動脈粥樣硬化風險因素以及風險死亡等方面較為熱點,作用機制方面如炎性反應、氧化應激反應、血管平滑肌細胞增殖、巨噬細胞自噬熱度不減,理化指標如低密度脂蛋白、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血壓等較為熱點。
2.7.2 國內研究熱點 納入本研究的1 344條數據進行關鍵詞共現分析,共有947個關鍵詞,其中頻次≥10的有32個,這些關鍵詞包含如動脈粥樣硬化、高脂血癥、腦梗死血脂、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糖尿病、頸動脈狹窄、高血壓、冠心病等疾病。X線計算機、彩色多普勒超聲、磁共振成像、超聲檢查等檢查方法。炎性反應、炎性反應因子、氧化應激、易損斑塊、巨噬細胞、同型半胱氨酸、一氧化氮、基質金屬蛋白酶-9、細胞凋亡、血管新生、toll樣受體4、抗氧化等機制研究較為熱門,詳見表5。補陽還五湯、中醫藥、黃連解毒湯、丹參、白藜蘆醇、血府逐瘀湯等中醫療法。實驗動物中使用家兔、apoe基因敲除小鼠造模較為常用。見圖13~圖14。
3 討論
動脈粥樣硬化屬于中醫學“眩暈”“中風”“健忘”“癡呆”等范疇,陳學忠教授[24]認為,動脈斑塊“痰凝”“血瘀”范疇,多以臟腑虧虛為本,血絡瘀阻、痰濁阻滯為標。朱建貴[25]認為本病屬本虛標實之證,其發病與勞倦體虛、飲食、情志等有關,病位在頸動脈,涉及心肝脾腎4臟,以脾腎兩虛、痰瘀毒滯為主要病機。故其病位在血脈,發病機理為氣血虧虛,痰瘀交阻。因年過半百,脾腎虛弱,腎氣漸耗,而脾腎虧虛,則氣血運行失利,血流滯而不行成瘀,膠著脈管而為病。
動脈粥樣硬化是一種常見病,常累及心血管、腦血管導致嚴重后果。西醫以降脂、抗炎、抗凝和手術治療等為治療動脈粥樣硬化的主要手段。此外,早期干預其危險因素,如吸煙、不平衡膳食、缺乏體力活動、超重和肥胖、血脂異常、高血壓、糖尿病,以保護器官免受損害,同樣為治療的關鍵[26]。
本文以AS領域文獻計量數據為基礎,對WOS數據庫、中國知網數據庫收錄的相關文獻進行分析,結果表明:全球范圍內對AS領域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美國、中國、英國、西班牙、德國等國家在該領域發文較多。近年來,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頸動脈內-中膜厚度、心肌梗死、冠狀動脈疾病、胰島素抵抗、代謝綜合征、動脈粥樣硬化風險因素以及風險死亡等方面較為熱點,作用機制方面如炎性反應、氧化應激反應、血管平滑肌細胞增殖、巨噬細胞自噬熱度不減,理化指標如低密度脂蛋白、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血壓等較為熱點。
綜上所述,應繼續開展AS深入研究,探究其發病機制,為其藥物治療提供新依據。本文力求提供全新的視角,以知識圖譜的方式,全面展示近年來AS領域的研究進展,為科研及臨床提供心新思路,以期為AS的中西醫治療提供依據,為患者帶來福音。
參考文獻
[1]中華醫學會健康管理學分會,中華醫學會超聲醫學分會,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等.中國健康體檢人群頸動脈超聲檢查規范[J].中華健康管理學雜志,2015,9(4):254-260.
[2]鄧銳,饒雋,李怡,等.夜間血氧飽和度監測聯合STOP-bang問卷、Epworth嗜睡量表在心血管疾病中篩查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的應用[J].實用醫院臨床雜志,2017,14(6):236-238.
[3]崔云林.心血管疾病的中醫病機與他汀類藥應用于心血管疾病治療的效果分析[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連續型電子期刊),2019,7(5):19.
[4]鐘文津,楊炳昂,景香香,等.頸動脈粥樣硬化患者外周血Th17、Treg比例及阿托伐他汀對其的影響[J].山東醫藥,2018,58(12):59-61.
[5]王璐玲,張曉峰.中西醫治療動脈粥樣硬化作用機制的研究進展[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7,15(7):816-819.
[6]宋云方.不同劑量阿托伐他汀聯合苯磺酸氨氯地平對原發性高血壓合并動脈粥樣硬化患者動態血壓水平的影響[J].新鄉醫學院學報,2017,34(7):607-611.
[7]朱小蔚,黃方,方放,等.法尼酯衍生物X受體基因多態性與2型糖尿病的相關性研究[J].醫學研究生學報,2016,29(8):832-835.
[8]李曉明,楊瑩,彭輝,等.FXR與糖尿病相關性研究進展[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5,15(26):5197-5200.
[9]楊光銳,吳靜,陳麗紅,等.代謝性核受體及其與代謝綜合征的關系[J].基礎醫學與臨床,2006,15(1):35-41.
[10]陳超美,陳悅.科學發現的結構與時間屬性[J].科學與管理,2014,34(3):27-32,81.
[11]侯海燕,陳超美,劉則淵,等.知識計量學的交叉學科屬性研究[J].科學學研究,2010,28(3):328-332,50.
[12]劉則淵,陳超美,侯海燕,等.邁向科學學大變革的時代[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9,30(7):5-12.
[13]ECK N J V,WALTMAN L,DEKKER R,et al.A comparison of two techniques for bibliometric mapping:Multidimensional scaling and VOS[J].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2014,61(12):2405-2416.
[14]王超,森干,杜守洪,等.維醫藥信息平臺維文模塊的研究與開發[J].現代醫院,2013,13(12):135-137.
[15]高凱,陽春輝,陶秋紅,等.基于Carrot2聚類的垂直搜索引擎的研究與實現[J].河北工業科技,2012,29(3):155-157.
[16]邱均平,趙蓉英,馬瑞敏,等.我國文獻計量學信息計量學課程建設的理念與實踐[J].圖書情報知識,2007,24(3):56-59,108.
[17]李杰.安全科學結構及主題演進特征研究[D].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6.
[18]CHRISTIAN W,HEIDI N.Atherosclerosis:current pathogenesis and therapeutic options[J].Nature Medicine,2011,17(11):1410-1422.
[19]FROSTEGRD J.The immune system in atherosclerosis.Immunomodulatory or anti-inflammatory treatment that is effective against atherosclerosis and its complications are needed to ensure the hypothesis[J].Lkartidningen,2013,110(43-44):1931.
[20]LIBBY P,RIDKER P M,HANSSON G K.Inflammation in atherosclerosis:from pathophysiology to practice[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2009,54(23):2129-2138.
[21]MOORE K,TABAS I.Macrophage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Atherosclerosis[J].Cell,2011,145(3):341-355.
[22]MOORE K J,SHEEDY F J,FISHER E A.Macrophages in atherosclerosis:a dynamic balance[J].Nature Reviews Immunology,2013,13(10):709-721.
[23]ROBBINS C S,INGO H,WEBER G F,et al.Local proliferation dominates lesional macrophage accumulation in atherosclerosis[J].Nature Medicine,2013,19(9):1166-1172.
[24]王毅,陳學忠.陳學忠教授以補腎活血清熱消斑法治療頸動脈斑塊經驗[J].醫學信息,2015,36(11):194.
[25]楊佼,宋世運.朱建貴益腎活血法治療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經驗[J].北京中醫藥,2012,31(6):416-417.
[26]安冬青,吳宗貴.動脈粥樣硬化中西醫結合診療專家共識[J].中國全科醫學,2017,20(5):507-511.
(2019-04-03收稿 責任編輯:楊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