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英
摘要:農村小學低年級看圖寫話的訓練與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應該把看圖說話當作一個重點來抓,語言表達是培養學生表達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在寫中不斷鍛煉自己的觀察能力、表達能力、寫作能力以及思維發散能力,使學生得到較為全面的發展。
關鍵詞:看圖寫話;仔細觀察;想象能力;循循善誘
小學低年級作文能力的培養,應該從看圖寫話訓練起步,小學低年級看圖寫話是作文最初步的訓練,是培養初入學兒童向觀察客觀事物過渡的一個橋梁和憑借,是培養小學低年級學生認識能力、形象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的良好途徑。 看圖寫話的每幅圖都為我們提供了最好的寫話訓練材料。教師怎樣指導看圖寫話,扎實地進行看圖寫話的訓練,最終提高學生看圖寫話的能力和質量,這是每個低年級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所要探究的一個問題。我認為培養小學低年級學生看圖寫話能力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指導學生認真觀察、培養觀察能力和良好的觀察習慣
觀察是看圖寫話的基礎,只有經過認真細致地觀察才能對圖意有全面而深刻的理解,也才會在大腦里形成清晰的畫面。剛入學的低年級學生還缺乏觀察能力,在觀察圖畫時往往抓不住要點,容易毫無目的、雜亂無序地觀察。這就要求教師要在指導看圖上下功夫,讓學生掌握看圖的具體方法。
首先單幅圖的看圖寫話要讓學生從圖中找出事情發生的時間、人物、地點、事件,也就是故事發生在什么時候,什么地點,誰在做什么,是怎么做的,弄清這幅圖所要表達的主題是什么。其次多幅圖的看圖寫話要在看明白每幅圖的基礎上分析圖與圖之間、人物與人物之間的聯系,時間和地點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注意從人物的表情、動作,揣摩人物的思想,對畫面所表達的主要內容有一個整體性的了解。把多幅圖畫變成一個完整、連貫的故事。另外在引導學生觀察圖畫的時候,還要教會他們有順序地分層次地進行觀察,一個部分一個部分地看,而且要看全、看細、看深。由于低年級學生的思維跳躍性較大,表達事物時時常雜亂無章,所以在觀察圖畫時教師應指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對圖畫進行觀察和分析,在頭腦中形成總體的印象。最后通過指導觀察,可以讓部分說話能力較強的學生做說話示范,要求有一定的順序,條理較為清楚地完整地說完一段話,隨后師生評議和補充。
二、啟發學生思考,引導學生展開合理想像,培養學生的想像力
在語文教學中我們要積極引導學生進行思維訓練,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看圖寫話雖然是從訓練觀察入手,但目的之一還是為了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有的學生在觀察完圖畫以后,寫出的句子依然平淡,單調,我想其原因就是沒有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能力。看圖寫話的畫面是靜止的人或物,而且比較單調。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想象力的培養:
1、為了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教師要設法引導學生在仔細觀察畫面時,通過適當的提問,給學生提供了思維的支點,學生借助老師提出的問題進行觀察想象,理解圖畫內容,啟發開拓學生的思維,使學生進行合理想象,讓靜止的畫面盡量動起來,活起來。
2、教師可以創設不同的情境,也可以借助課件進行演示,讓學生仿佛置身于畫面中進入角色大膽想像。3、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展開豐富的想像使圖中單調的畫面內容充實豐富起來。在訓練學生思考、想象的過程中,盡量讓學生創新思維,進行大膽想象,想別人還沒想到的,說別人還沒說過的。教師在指導的時候對學生的觀察不要有太多的限制、也不要有太多的、直接的否定,正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只要他觀察到的東西有一定的依據就可以。只要學生想象得有新意,與眾不同,教師就要進行鼓勵和肯定,以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正所謂“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三、訓練說話,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語言表達是語言實踐的重要工具,是口頭表達,即寫作的有力基礎,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思維。因此教師應該把看圖說話當作一個重點來抓,語言表達是培養學生表達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看圖說話”教學,可使學生在認識事物、口語表達的反復實踐過程中,提高讀寫能力,增強對事物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進而發展智力。但剛入學的低年級學生由于年齡、心理、沒有經過說話訓練等因素,他們表達起來缺乏條理性和連貫性,說起話來會前言不達后語或者重復羅嗦,跳躍性很強。面對一個個活潑、可愛但又缺乏條理性語言表達的低年級學生,在訓練說話教學過程中我注意以下幾點:1、要讓學生先看明白,在想象的基礎上,然后組織語言說出來,要求遵循一定的順序說得有頭有尾;2、要求說話時條理清楚,表達完整,聲音響亮,并使用普通話。3、要鼓勵在語言表達上有獨到之外的學生,表揚他們說得細,說得好。4、要有層次的進行訓練。動員全班學生參與訓練,敢說敢講。先讓口語表達較強的學生先說,再大面積展開。對口頭表達能力差的學生,要引導他們進一步提高口語表達能力:想好了再說,說完整、連貫的話,用自己的話來說。而對那些膽小不敢說的學生,要循循善誘,哪怕是三言兩語,也應給予肯定。 最后安排同桌或者小組互說,以達到其長補短的效果,從而促使每個學生都能表達圖意。
四、動筆寫話 ,培養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
寫話就是在學生說的基礎上,把說的內容寫出來。在教學中教師要降低要求,首先對于一年級學生剛開始要求他們只要用一兩句話寫清“事情發生在什么時候,什么地點,誰在干什么,干得怎么樣”就行了。其次,學生到了二年級,已經具備了寫完整話的能力,他們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都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這時就應該在寫上下功夫,指導學生先寫什么、重點寫什么;寫與主要情節有關人的動作、語言、表情、心理等等;并且適當地引導他們在寫的時候加入自己合理的想象,人物可能會說什么,有什么心理活動,人與人存在著什么樣的關系等等,從而使整個畫面靈活起來,充滿活力,甚至與我們的實際生活相關聯。然后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步提高寫話的要求,從開始的規范使用語句把意思寫完整,逐步提升到寫得具體、生動,寫出人物的語言、心理和神態。但不論在那個階段一定要要求學生養成好習慣,格式要規范,語句要通順,少寫錯別字,不會寫的字用漢語拼音書寫,會用常用的標點。這樣不僅學生的寫話能力會有所提高,其思維能力也會得到一定的鍛煉,在寫中不斷鍛煉自己的觀察能力、表達能力、寫作能力以及思維發散能力,使學生得到較為全面的發展。
總之,農村小學低年級看圖寫話的訓練與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也是一項比較復雜又具有難度的教學過程。一切從學生的發展出發,低年級的看圖說話、寫話教學要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半扶半放,培養興趣,教給方法。相信只要執教者不斷探究,不斷反思,一定能挖掘出更適合的更好的方法來訓練他們有序地看,有根據地想,有條理地說,有信心地寫,從而獲得看圖寫話習作的成功,為中高年級習作奠定最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如何提高小學低年級學生的看圖寫話能力》 長青小學 劉瑤
[2]《語文課程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