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加強全面從嚴治黨及黨風廉政建設,落實紀檢監察體制改革,為紀檢監察工作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和挑戰。
關鍵詞:紀檢監察;機遇;挑戰
在紀委與監委實行合署辦公的條件下,紀檢及監察職責得到增強的同時,也實現了制度的功能性變遷,紀檢監察制度逐漸成為反腐敗最重要的制度安排?;诩o檢監察工作高度的政治性、保密性和嚴肅性,業務范圍外的人不太了解紀檢監察具體情況,社會輿論往往認為反腐敗成效僅與紀檢監察制度安排的好壞成正相關關系。
一、派駐監督體制機制下我國紀檢監察工作面臨的機遇
作為黨的“忠誠衛士”,紀律檢查機關所承擔的責任以及其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過去紀委多次在黨的關鍵節點承擔起歷史的重任,黨的十八大來,黨中央高度重視黨風政風建設,貫徹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要有效地加強全面從嚴治黨及黨風廉政建設,就要建立好的監督預防體系,其中重點是要做到堅持和完善紀檢監察制度,發揮出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的作用,使紀檢監察成為黨耍管黨、從嚴治黨的有效助力。各級紀檢監察機關作為專責機構,對督促監督對象保持自身廉潔,保證黨組織的純潔性,加強全面從嚴治黨及黨風廉政建設起到關鍵的作用。
紀檢監察體系經由派駐制改革后,紀檢監察相對于所駐監督對象來說,更具有獨立性,更能發揮專職專責的作用,通過近年監察體制改革,紀委監委的合署辦公,對于執紀執法順暢銜接。正是由于對紀檢監察工作的重視以及紀檢監察工作工作的重要性,人們對紀檢監察工作的信任度逐步增加,通過今年信訪舉報的數量也能看出,群眾的監督意識增強,群眾的監督范圍也越來越廣泛,而隨著紀委監委的合署辦公,監督對象范圍擴大,實現黨員領導干部及從事公職的人員監督全覆蓋。從抓早抓小、防微杜漸的角度來看,如網絡輿情暴露的公職人員道德品質敗壞的問題,并不涉及違法犯罪,出來的問題來看,只有按照部門職責分工,由紀檢監察部門進行調查才是最合適的,而紀檢監察部門的介入不僅能及時消除網絡輿情不良的影響,同時能夠及時挽救和拯救干部,使其不至于走向違法犯罪的道路。
二、派駐監督體制機制下我國紀檢監察工作面臨的挑戰
一是紀檢機關業務分散、責任不清,導致工作中出現越位、錯位和缺位的問題。由于過去黨風廉政建設工作主要是紀委具體承擔組織協調工作,存在“黨風廉政建設不到位絕大部分是紀委工作不力所致,應當由紀委來承擔責任”的誤區,混淆了紀委的職責范圍,造成主責不清的結果。紀檢監察的工作覆蓋面越來越寬,內容越來越散,有的工作甚至超出了紀檢監察職能邊界,其他部門以請紀檢監察干部“監督”的名義都拿紀檢監察部門當“萬金油”,紀檢監察干部天天疲于應付,導致“種了別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
二是紀檢監察監督對象范圍廣,且工作要求高。只要是黨組織和黨員及從事公務人員,即具有“黨”“政”身份,只要有違反黨紀政紀的行為都是紀檢監察機關的查辦對象,而隨著社會的發展具有“黨”“政”身份的人員其違紀違法行為涉及的其他人員身份就更為復雜。紀檢監察機關每查辦一個案件,都可以說是在打一場嚴肅的政治斗爭,不僅辦案人員要“講政治”,對辦案效果也要追求“政治效果、社會效果與法紀效果的統一”。
三是對紀檢監察機關在查辦案件及政策思想水平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涉嫌違紀案件調查核實過程中,部分派駐制紀檢監察組的下級紀檢監察部門僅能依靠黨紀政紀,但對一些外商、民營企業家沒有約束力,他們想方設法躲避作證,并且現在隨著通訊技術及交通條件的發展,以及社會交往的廣泛、人員流動的加大,部分紀檢監察機關辦案缺乏必要的現代科學技術手段保障。同時,查辦案件并非處理問題的唯一辦法,有些可以通過思想政治工作的辦法處理,甚至與辦案處理這一辦法相比,思想政治工作能收到更好的效果,這對紀檢監察機關的作風和政策思想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當前形勢下應對的建議
一是紀檢監察工作應當嚴格依據《黨章》黨規黨紀及法律規定,要進一步明晰職能1,聚焦主責主業履行職能。要深入開展全面從嚴治黨及黨風廉政建設,加強內外組織協調力度2,建立會計、內審、人事等部門的大監督機制,從財物、人事管理、獎懲等方面綜合監督,整合資源形成監督合力,進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二是紀檢監察機關應根據現有的制度優勢,增強主動作為性。過去的工作中存在“碰到什么案件查什么案件”的傾向,導致一些問題從出現直至引起群眾強烈反映,造成嚴重后果才予以“堵剎查”,此時,問題查處的難度不僅加大而且往往事倍功半。由此可見,及時通過多渠道獲取信息,了解并掌握黨風黨紀建設中帶苗頭性、傾向性的問題,做好超前工作,從宏觀層面進行整體性指導和把握,扭轉紀檢監察工作慣性思維。同時,根據實際工作對制度的需求所作出的必要調整,調整的目的在于盡量使制度供給達到均衡的狀態。查辦案件方面,既要注重分工配合,又要注重懲防結合,很多案件的發生與體制機制制度不健全有關,因此,應當抓住源頭,鏟除不良土壤。
三是加強監督機制建設,絕大多數領導干部能自覺執行廉潔自律條例,但這些條例并非萬能,全面從嚴治黨及黨風廉政建設不能只靠領導干部的廉潔自律,經過多年的工作實踐,規范是否科學,措施和力度是否足夠大,直接影響著執行效果,因此應當制定要求明確具體、操作性較強的監督機制,對于違紀違法問題不僅要處理還要抓住要害,加強監督檢查,有效監督重要環節及主體,及時發現和處理。同時,建立對紀檢隊伍自身的監督機制,由于紀委的特殊政治功能,職業特點,摒棄慣性做法,吸收既具備政治素質也具備法律等相關業務素質,充實專業技能和專業素養較強的人才,提高紀檢監察工作的專業性。
參考文獻:
[1] 李春曉:《十八大從來我國紀檢監察體制改革研究》,碩士學位論文,東北師范大學,2016年。
[2] 劉漢盈:《當前紀檢監察機關辦案工作面臨的機遇和挑戰》,碩士學位論文,西南政法大學,2014年。
作者簡介:李祥,1992年3月,碩士研究生,經濟師,研究方向:民商法學。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銀行烏魯木齊中心支行紀檢監察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