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杰
摘 ? 要:油菜是我國普遍種植的農作物,為重要產油農作物。油菜籽油中含有豐富的脂肪酸、營養素、維生素,能夠對人體起到抗衰老、抗氧化的保健效果。作為主要油料作物,油菜提煉出的食用油營養價值高,因此被作為經濟作物廣泛種植。傳統種植管理方法與技術已經無法滿足當前市場對油菜的需求,高產栽培技術的應用迫在眉睫。從油菜種植著手,分析了高產栽培技術的具體應用。
關鍵詞:油菜種植;種植管理;高產栽培
油菜是我國的重要經濟作物,營養價值高,油菜籽中富含豐富的維生素等營養成分[1],目前在我國普遍種植。高產栽培技術的應用與推廣,對于提升油菜產量與質量起到了關鍵性作用。
1 ? 育苗期管理
1.1 ? 合理選種
種子質量是培育出優質優苗的關鍵所在,應根據當地氣候、水源、溫度、降水等條件因地制宜地選擇品種[2]。通常每個地區的油菜品種選擇存在差異性。根據油菜品種的不同,其生長效果也有所差異,例如在分株部位高低上的差異以及有效角果數量的差異。現如今應用的優良品種大多為雜交所得,但在生長性能上傳統油菜品種更具優勢。例如,鼎油雜3號的有效角果為2 167 kg/hm2,但若選擇傳統品種,則可提升17%左右產量。
1.2 ? 選地與整地
在土壤的選擇上,應注重排灌方便、土質疏松。通常油菜根系發達,因此土壤需深厚才能培育出茁壯的幼苗。選好種植位置后首先開一條直溝,深度與寬度均為30 cm,中間為橫溝,開溝之后鋪上碎土,將田間石塊挑出。其次,保障大田和苗床的比例為4∶1,在深耕時將堅硬物質和石塊挑出以確保土壤足夠疏松,以滿足油菜根系生長的需要。若土壤下側結構偏堅硬,可使用機械設備深耕。對苗床實施綜合性管理,適當施加基肥,合理使用鉀肥、磷肥、氮肥,確保土壤肥沃。播種前將肥料施加在大田中,通常施加24%的復合肥料760 kg/hm2,配合硼肥8 kg/hm2以及尿素140 kg/hm2,可提升整體施肥效果。在播種3 d左右,噴灑乙草胺藥物1 300 mL/hm2,在均勻噴灑后實施土壤封閉管理。
1.3 ? 播種
油菜移植密度不可過高,否則會限制其產量,可采用合理密植方式,1穴2株,避免由于排水不暢造成死根、爛根情況影響產量。通常種植數量控制在7 400±50株/hm2左右,可最大限度提升土地利用率。
2 ? 幼苗期管理
2.1 ? 適當追肥
為了避免老苗現象,在幼苗培育階段需及時追肥兩次左右,第一次在幼苗1葉1心時,第二次為3葉1心時[3]。使用適量尿素配合天然肥料施肥并觀察幼苗變化。在第二次施肥前可根據油菜實際生長狀態判斷是否必要。在移栽前可施肥一次,促使油菜多生新根;移栽后再次施肥,可提升有效存活率。
2.2 ? 間苗除草
幼苗期的油菜生長速度快,在田間管理中必須重視除草操作,避免雜草或多余的幼苗造成營養及水分被爭奪,影響油菜產量。第一次間苗除草在齊苗時期,保障幼苗生長環境;第二次在真葉期,保證幼苗間距5 cm左右,避免過于擁擠導致生長緩慢;第三次在幼苗生長到3片真葉時,控制間距在8 cm左右,此時可完成定苗。在整個種植期間應及時清理雜草,可將10%高特克600 mL以水稀釋后均勻噴灑在田間,達到除草效果。
2.3 ? 移栽管理
移栽前應深耕田地,確保土質疏松,控制土壤酸堿度在6~7之間且不存在重金屬污染物。適當施加除草劑,保持地面平整,施足底肥,提前開好圍溝,提升排水有效性。
3 ? 花蕾期管理
3.1 ? 田間與開發管理
田間管理一方面需強調病蟲害的防治,避免水分過多造成雜草叢生,及時清理水溝;另一方面需加強灌溉,確保油菜花在花蕾期得到充足的水分供養,及時吸收葉片及土壤上的肥料,可加快花蕾生長[4]。開花管理方面,不少種植者會遇到提前開花問題,可通過割除油菜抽芽部位來改變其營養運輸途徑,讓油菜植株內部養分分散,對頂部養分的供應予以抑制,合理控制開花期。
3.2 ? 病蟲害防治
霉霜病是油菜生長過程中危害較嚴重且出現頻率較高的病蟲害類別,在開花初期便應展開防治。可將百菌清藥物以92 g/hm2劑量均勻噴灑。對于另一種較常出現的菌核病,通過49%的蘇克令降低對油菜質量與產量的影響。
參考文獻:
[ 1 ] 田明.高產栽培技術在油菜種植中的應用淺談[J].農民致富之友,2018(8):166.
[ 2 ] 褚超.高產栽培技術在油菜種植中的應用探究[J].農民致富之友,2016(4):158-159.
[ 3 ] 謝建明.淺析紅山農場油菜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方法[J].農民致富之友,2017(8):109.
[ 4 ] 柯希紅,張芳銘.高產栽培技術在油菜種植中的分析[J].農技服務,2015,32(8):32.
(收稿日期:2019-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