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萍
摘 ? 要:林業苗木的培育和移植決定苗木質量和成活率,特別是重要的林業工程,科學培育和高品質移植更是決定工程的效率和價值。分析了林業工程苗木培育、干旱地區造林技術以及生物防治技術等方面,供參考。
關鍵詞:苗木培育;干旱地區造林;生物防治
1 ? 林業苗木培育
1.1 ? 土壤條件的選擇
土壤是苗木培育和生長的物質基礎,樹木的生長與環境息息相關,與空氣、陽光、濕度、水分以及溫度有很強的關聯性。依賴它的基礎支撐,使苗木長大成林木。在苗木種子生長過程中,保持土壤的適度濕度對種子的培育有很大作用,因此可以從環境土壤中判斷苗木種子培育程度的好壞性。遇到干旱地區,土壤無法保持濕度,可以采取人工保濕,不定時在栽培的苗木種子中灑水,人工降溫,降低環境溫度,自然而然就減少苗木種子的呼吸作用。通過人為的管理措施加以調控,使土壤變成適合苗木種子培育移植的一個舒適環境。
土壤作為一種自然資源,不僅是植物的生長環境,同時也是動物的棲息地和繁衍基地,而且還使之有再生的功能。因此在今后林業開采時,保持土壤一定的濕度,就能夠繼續保證林業苗木種子的培育移植順利生長,實現土壤的可持續利用,有效提高土壤的利用率[1]。
1.2 ? 苗木種子的處理
針對繁殖方式分為以下兩種,即有性繁殖和無性繁殖。有性繁殖的話,篩選種子很關鍵,主要是為了除去含有雜質的種子,這對今后的培育繁殖有干擾性影響,會使種子的凈重增加。篩選好苗木種子后是催芽,要在溫室內進行,等到種子達到飽和狀態時移栽培育,并注意溫度、水分的合適度,這樣處理后就能提高苗木種子的繁殖率。無性繁殖的話,扦插之前,種條是需貯藏一段時間的,并且在這段時間內需要將溫度維持在相對穩定的范圍之內,溫度影響苗木中呼吸酶的活性,進而改變了呼吸作用的強度。苗木移植也嚴格要求溫度,并對所處的環境濕度也有要求。一般來說,濕度越低,對苗木剛開始的繁殖最快,隨后隨著苗木長勢受到的影響因素也越來越多,包括光照強度、土壤無機鹽的含量、空氣濕度等一系列的因素、所以培育長勢好的苗木需要多方面的考慮。
2 ? 干旱地區造林
2.1 ? 播種造林法
干旱地區長期人煙稀少,使得它的土壤中元素的含量很難發生改變。加之沒有動植物的生長,故一直處于與外界相隔離的狀態。在干旱地區造林種植苗木可以采用播種的方法,但是這種方法實施起來受到很大的限制,對播種技術相對較嚴格,同時也對播種所處土壤環境的濕度相對較高,實施起來有一定的限制性。
2.2 ? 植苗造林法
植苗造林的過程中樹苗能否成活,關鍵在于它能否維持自身相對的水平衡。換言之,植苗造林的方法是利用植苗的根來生長。植苗根的好壞關乎苗木長勢的好壞,因此植苗中要保護根的完整性、保濕性,移植過程中在根部纏繞一層樹皮來保持濕度,防止水分蒸發。這種方法相對來說較簡單。因此在造林過程中都要嚴格保護苗木的濕潤。盡量縮短時間,在采集苗時就趕緊栽培下去,這樣就可以保持苗根部位的濕潤,提高苗木的生產率。
3 ? 生物防治
3.1 ? 利用天敵
利用天敵防治有害生物的方法應用最為普遍,能有效地抑制害蟲的大量繁殖,針對每種害蟲有一個或多個天敵。這種抑制作用在生態系統當中十分常見。生物防治就是利用這一生態學現象,建立了一個新的生物種群之間的平衡關系,來制約害蟲的繁殖。
3.2 ? 耕作防治
通過改變林業所處的環境,來減少有害生物或將有害物造成的損害減至最少,或者防止這種損害發生,使林業苗木處于一個自然狀態良好的生長環境。這種防治具有簡單性好、環保性好、協調性好的優點,是生物防治的有效措施。利用生物防治,不僅可以保護環境,還不影響人類的健康,所需要的成本比較低,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2]。
總之,林業苗木培育移植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干旱造林技術有利于修補惡劣的干旱地區,給工農業生產、水利事業和人民生活帶來改變。同時對于林地,對維持地球的生態平衡有關鍵性的作用,是人類發展過程當中重要的資源。人類需要保護林業苗木,提高樹苗的培育移植技術,及時做好植物害蟲防治的準備,切實解決林業種苗建設中的突出問題,培育產量高的苗木種子,改造干旱地區土壤條件,篩選優秀的苗木移栽,利用生物防治減少害蟲的損害,這將對改造干旱地區有極其重大的意義。因此,有關林業部門做好林業苗木培育移植技術準備工作至關重要,不僅關乎林業生態環境,而且關乎整個人類所處的棲息環境。
參考文獻:
[ ?1 ] 侯元兆.現代林業育苗的理念與技術[J].世界林業研究,2007(4).
[ 2 ] 王萬能.關于植物病害生物防治[J].重慶工業學院學報,2011,18(2):49-52.
(收稿日期:2019-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