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孟華
摘 ? 要:隨著國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藍莓因有較好的營養保健功能,深受消費者歡迎,我國自20世紀80年代引進藍莓,目前已進入規模種植階段。結合市面上現有的主流肥料在生產上的應用經驗,為個體藍莓戶或農家藍莓園介紹一套簡單易操作的藍莓水肥管理方法,供參考。
關鍵詞:藍莓;水肥管理;實用技術
國內科研機構對藍莓的生物學特性及水肥管理做了大量研究,也有了較好的研究成果。但是,很多個體藍莓戶及小規模的農家藍莓園由于缺乏水肥檢測設備或技術指導,并不能很好地應用這些研究成果。據統計,2018年我國藍莓栽培面積達到55 344 hm2(李亞東),已經形成了一批包括個體藍莓戶、農家藍莓園、規模化藍莓企業的藍莓栽培群體。
1 ? 水分管理
1.1 ? 根系分布特點
藍莓根系分布較淺,90%根系分布在10~30 cm土層內,且根系纖細、沒有根毛,吸收能力弱,極易遭受干旱或積水的影響,若水分管理不當,會嚴重影響藍莓的生長及產量。
1.2 ? 藍莓需水規律
定植水作為藍莓移栽后的第1次水需澆透,保證破根,以便水分進入根團內部,否則會導致以后每次澆水時都不易滲。
藍莓需水的5個關鍵時期分別是萌芽期、開花期、新梢生長期、果實膨大期和花芽分化期。這5個時期是藍莓水分需求較旺盛的時期,保障充足的水分是保證藍莓生長發育的關鍵。尤其是藍莓果實膨大期和新梢旺長期,新梢生長、果實膨大和花芽分化幾乎同時進行,需要充足的水肥,這2個時期因此也被稱為藍莓需水臨界期,要特別注意水分的供應。
1.3 ? 澆水的原則
根據土壤墑情及藍莓需水關鍵期及時澆水,花期不旱不澆。夏季干旱時段需在出現萎蔫前澆水,且要避開當天高溫時段澆水。沙土保水力弱,相對于有機質含量高的土壤和黏土地,要適當增加澆水次數。
每次澆水一定要澆透,禁忌“添油戰術”,浸潤深度要超過根系分布層,一般要下滲到40 cm左右。雨水多的季節注意防澇,進入秋季氣溫逐漸下降,根據藍莓生長情況逐漸減少澆水量,土壤封凍前要澆透越冬水。
2 ? 養分管理
2.1 ? 養分需求特點及肥料選擇
與其他果樹相比,藍莓對肥料的需求量較小,屬寡營養植物。對氯敏感,不能施用含氯肥料,如氯化鉀、氯化銨等。對鈣有迅速吸收和累積的能力,不需要根部施用鈣肥,樹體內鈣含量過高會引起生長不良。
實踐表明,復合肥料比尿素、磷酸一銨、硫酸銨、硫酸鉀等單質肥料效果要好。隨著現代技術在肥料生產中的應用,大型肥料企業生產的肥料除了含有氮、磷、鉀等大量元素外,會添加螯合微量元素、氨基酸及腐殖酸等增效成分。新興的功能型水溶性肥料,如含腐殖酸水溶性肥料、氨基酸水溶性肥料或生物型有機水溶肥料,都有促進藍莓根系生長、提高藍莓根系活力的效果。
藍莓施肥大可不必談“硝”色變,研究表明,適量的硝態氮比單純施用銨態氮更有利于藍莓的生長發育,這一點在實際生產中也得以驗證。
2.2 ? 藍莓施肥方案
現代藍莓園基本都配有滴灌設備,以盛果期高叢藍莓為例,市面上較為常見且容易購買的水溶性肥料、功能型肥料為主,介紹藍莓施肥方案如下。
2.2.1 ? 基肥
基肥一方面補給采果后的養分虧缺,恢復樹勢,增加樹體貯存營養,另一方面促進花芽分化,保證來年產量,一般在9月前后施入。施用微生物有機肥料約1 kg/株,可與草炭、牛糞等混合使用,施平衡型硫酸鉀復合肥(如15-15-15)約100 g/株,施肥位置在樹冠投影邊緣,深度15~20 cm,肥料要與土壤混合,避免肥料過于集中。
2.2.2 ? 追肥
追肥需根據藍莓物候期的需肥特點分次施入,可大致分為4個階段施用。
第1階段在開花前施用,即萌芽肥,施用20-20-20-TE水溶性肥料約15 g/株,可根據土壤水分狀況分1~2次施用,補充含硼鋅的葉面肥1~2次。該階段施肥主要用于補充上年樹體營養的不足,提高開花整齊度和坐果率。
第2階段在花后施用,約在謝花60%后即可,每次施用20-20-20-TE水溶性肥料約20 g/株。
第3階段在坐果后施用,即果實膨大肥,施用20-20-20-TE水溶性肥料約20 g/株,施用2~3次,噴施含鈣葉面肥1~2次。該階段施肥主要供給果實迅速膨大及枝葉生長所需營養,鈣元素可提高果實品質及硬度,延長藍莓貨架期。
第4階段在藍莓果實發白后施用,即漿果轉色期。施用硫酸鉀(K2SO4)和20-20-20-TE水溶性肥料,二者的比例約4∶1即可,每次約20 g/株,施用2~3次,噴施0.3%~0.5%磷酸二氫鉀2~3次,約在采摘前10 d停止用肥。鉀元素在該階段可提高果實內花青素、總酚及糖分含量,提高藍莓品質,同時加速枝條成熟,有利于花芽分化。另有實踐表明,該階段噴施解淀粉芽孢桿菌可增加藍莓果粉量。
藍莓過量施肥極易造成樹體傷害甚至死亡,施肥量的確定要謹慎,提倡少量多次、靈活調整。施肥方案選用的20-20-20-TE(TE代表微量元素)水溶性肥料市場常見易得,硝態氮含量需控制在4%以內,盛果期復合肥、水溶性肥料及硫酸鉀等總用量控制在250 g/株以內較為安全。
(收稿日期:2019-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