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平
摘要:隨著我國養殖業不斷的發展,養殖業的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顯,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不僅影響到養殖戶的經濟效益,還影響到牛羊養殖的良性發展。目前,我國的育肥牛羊養殖當中存在眾多的問題,管理體制的不健全,單一的養殖品種等都對牛羊養殖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造成了一定的影響。本文主要分析目前我國育肥牛養殖中存在的問題,并探討相應的解決方案。
關鍵詞:育肥牛;養殖模式
隨著人們日常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對于牛肉及其副食品的需求不斷地增加。因為育肥牛的養殖周期比較長,因此養殖的過程當中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直接的影響到養殖戶的經濟利益與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所以在育肥牛養殖行業快速發展的當下,應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
1、育肥牛養殖常見的問題
首先,管理機制不健全。因為育肥牛養殖的相關人員的知識水平與專業技能較低,不具備現代化的管理意識,嚴重的欠缺健全的育肥牛養殖管理機制,使得養殖場內部管理工作的效率低下。同時由于信息溝通不暢,導致部分養殖戶在育肥牛之后,由于沒有及時的掌握市場發展動態與肥牛價格,導致育肥牛的成交價非常的低廉,進而影響到了養殖的經濟收益,同時還影響到養殖戶的養殖積極性。
其次,疾病防控機制不夠健全。部分養殖戶在育肥牛養殖的過程中,普遍都是選擇粗放型的養殖模式,并未貫徹集約化的養殖模式,欠缺統一化的管理與規劃。同時,由于沒有制定完善的長效機制,使得肥牛養殖中出現疾病問題沒有得到及時診治,嚴重的會造成大規模的死亡,進而影響到經濟效益,同時由于養殖戶對于育肥牛飼料的管理不夠重視,導致日常的飼料喂養無法滿足育肥牛的營養需求。
最后,養殖品種單一。目前,我國育肥牛養殖中主要是黃牛養殖為主,由于養殖戶對于育肥牛品種欠缺認識,沒有及時的更新養殖品種,缺少質量上成且品種優良的育肥牛,相比于發達國家而言依舊存在一定的差距。同時,在雜交牛的養殖過程中,因為操作存在不規范性,導致雜交品種的成活率與質量普遍較低,進而直接的影響到了育肥牛的整體養殖質量。
2、育肥牛羊養殖常見問題的應對舉措
首先,強化養殖的管理,重視養殖場內部環境的管理。隨著人們日常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對于牛肉及其副食品的需求量在逐步的增加,在此基礎上促進了我國育肥牛養殖業的進一步發展。所以,想要滿足社會對于育肥牛的需求,首先應當重視養殖過程中的規范化且科學化的管理。傳統的育肥牛養殖模式由于無法適應時代的發展,使得養殖戶的經濟效益降低從而影響到了養殖戶養殖育肥牛的積極性。鑒于此,育肥牛養殖場應當改革傳統散養式的養殖模式與管理辦法,根據實際情況制定標準化、規范化的養殖管理機制,以此來促進我國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在建設牛舍與各種基礎設施的時候,應當確保建筑物之間合理的間距,及時的回收污染物以及牛的排泄物,防止對牛生長的環境造成污染。與此同時,還應當定期組織專人清掃牛舍衛生,用消毒液進行消毒,按照國家制定的環境衛生標準實施治理工作,定期進行牛身體的清洗工作,確保其不會感染流行性的病毒。還應當重視牛進食區域的消毒工作,防止產生各種疾病。定期開展蚊蟲滅殺工作,檢查牛體是否存在寄生蟲,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決。組織專人負責牛飼料的儲存與管理工作,避免牛食用發霉或者是變質的草料,應當運用科學的、合理的飼料喂養方式,確保牛飼料的品質與喂養需求。
其次,建立健全疾病防控機制。區域內部的相關疾病防控單位與部門,應當根據區域內部育肥牛養殖的實際情況,以及國家制定的疾病防控的規章制度,建立健全育肥牛養殖疾病防控的監督與管理機制,制定行之有效的疾病防控制度,確保在養殖過程中能夠及時有效的防控以及治療各種疾病。與此同時,相關部門應當加大疾病防控與科學養殖的宣傳教育力度,組織相關的專家學者深入到基層養殖場中,為養殖人員提供專業化的養殖知識與技術的培養,針對先進的疾病防控技術定期的開展養殖講座,培養以及提升養殖戶的疾病防控水平與能力。牛養殖養殖過程中,疾病的多發季節為春季與秋季,因此,在這兩個季節中應當重視疾病防控的有效落實,及時進行牛排泄物的清理,運用石灰以及消毒液等進行圈舍內外環境的消毒,確保殺滅全部的潛在病毒與細菌。此外,還應當建立健全育肥牛免疫機制,定期進行疫苗的接種工作,提升育肥牛的免疫能力,減少疾病的發生率。
最后,科學育肥,推廣生態化的養殖模式。育肥牛的育肥期主要是指正常進入到育肥階段的全部時間。養殖戶應當充分地結合育肥牛的基本增肥規律,制定出科學合理的育肥期。就有關研究報告顯示,牛的育肥期在初期的時候變化非常快,隨后進入到穩定期,維持相應的時間后便進入到下降階段,最后進入到育肥結束階段。例如黃牛的育肥期基本保持在100天的范圍中,因此養殖戶應當充分地考慮到牛的實際育肥期開展高效的養殖。與此同時,隨著社會的發展,單一的養殖模式早已無法適應時代的發展,不僅制約了育肥牛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同時還造成了資源上的浪費,因此,養殖戶應當基于生態學化養殖理念,實現農業、漁業、種植業以及畜牧業的有機融合,構建生態化育肥牛養殖模式,從而實現資源利用的最大化,還應當合理的管控飼養的密度,安裝完善的配套處理設備,及時的處理各種污染物,防止環境與水源受到嚴重的污染。養殖戶還應當積極主動地引進現代化的養殖設備與先進的技術。結合國內外的先進養殖經驗,提升育肥牛養殖的現代化水平,在現代化設備與先進技術的基礎上提高我國育肥牛養殖業的整體技術水平,在此基礎上降低養殖過程中人員的損耗,不斷地完善以及優化育肥牛的養殖與生產過程,促進我國育肥牛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
結束語
綜上所述,為了促進我國育肥牛養殖的進一步發展,相關部門應當加大宣傳教育力度,使養殖戶了解到疾病防控、科學養殖、生態養殖的理念與技術。養殖戶應當重視牛舍、疾病防疫、飼料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正確的認識到現代化養殖中的關鍵性因素,提升自身的養殖水平,為我國育肥牛養殖行業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劉少鋒,劉劍平. 育肥牛羊養殖常見問題與應對策略研究[J]. 今日畜牧獸醫,2018(2):55-55.
[2] 曲立江. 育肥牛養殖的關鍵技術初探[J]. 獸醫導刊,2017(20):246-246.
(作者單位:塔城地區畜牧科技研究推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