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儷嘉
摘要:保險隱性的免責條款損害著保險業的繁榮和發展,本文主要介紹了消費者在保險合同簽訂后因合同隱性免責條款遭受的困境,對其中消費者經常遭遇的保險人因為保險人沒有恰當履行合同的明確說明義務而賠款失敗的情況,對保險的明確說明義務進行詳細的論述,以及對于保險隱性免責條款的效力進行詳細的分析,在文章的最后提出針對保險合同隱性免責條款的對策。
關鍵詞:保險;隱性;免責
Abstract:The implicit exemption clause of insurance undermines the prosperity and development of the insurance industry.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dilemma that consumers suffer from because of the implicit exemption clause of insurance contract after signing the insurance contract. It also discusses in detail the failure of the insurer's indemnity due to the insurer's inappropriate performance of the explicit obligation of the contract. At the end of the article,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implicit exemption clause of insurance contract.
Key words:Insurance,Implicit,Exempti
一、保險合同隱性免責條款的現狀
保險是我們規避風險的必需品,同時保險合同是格式合同,保險合同擬訂后,消費者要么接受條款訂立合同,要么不接受條款不訂立合同。相對于消費者,保險公司是強勢一方,當它們利用優勢地位在與消費者達成合同時加重對方義務、減輕自身責任,保險合同隱性免責條款便產生了。保險業利用立法的不完善而制定隱性免責條款正在成為侵害保險消費者利益的合法利器,在保險消費者合法利益得不到充分保障的情況下,保險業的誠信、商業道德也在被質疑,成為保險業快速發展的羈絆。消費者對保險隱性免責條款的質疑一直未停止,從“重疾險保死不保生”到“拿險金要證明活不過半年”,一次次讓我們見識了隱性免責條款的厲害。也有一些公司,依仗自己的強勢地位,在理賠時對投保人設下苛刻的條件,讓保險理賠之路布滿荊棘,修正不合理、不公平的隱性免責條款應該成為保險消費者與保險業共同的愿望。
二、保險人的明確說明義務
《保險法》從立法上明確保險人在訂立合同時的免責條款說明義務,《保險法》[1]第17條2款規定,對保險合同中免除保險人責任的條款,保險人在訂立合同時應當在投保單、保險單或者其他保險憑證上作出足以引起投保人注意的提示,并對該條款的內容以書面或者口頭形式向投保人作出明確說明;未作提示或者明確說明的,該條款不產生效力。并且,說明義務作為保險人的信息義務為各國保險法肯認,說明義務是指保險人于保險合同訂立階段,應當將保險合同條款、所含專業術語及有關文件內容,向被保險人陳述,解釋清楚,以便被保險人能夠住清楚理解自己的合同權利與合同義務。
(一)說明義務履行的誠信要求
《保險法》對保險人的誠信要求程度高。在《保險法》中誠信原則從道德原則上升為法律原則。并且隨著保險業的不斷發展,保險交易中誠實信用的要求也改變了沿襲已久的習慣,即從對被保險人如實告知義務的單方面強調而轉為開始傾向于對保險服務者說明義務的關注。目前,通過誠信義務的具體化為民商事法律規范所暢行。關于《保險法》第17條關于格式條款的規定,已經對保險人使用免責條款施加了種種限制。此外還根據第2款的條文來看,保險人的明確說明義務具有先合同性,明確說明義務應當在合同訂立時履行。保險人的明確說明義務正是其遵守最大誠信原則的體現。
(二)說明的對象
在保險實踐中,保險交易采用保險人擬定的格式合同簽訂的合同居多,而標準合同條款非單一文件涵蓋,交易過程中使用的“保險單及所附條款、聲明、批注,以及本合同有關的投保單、批單和其他書面協議”中所涉及的包括保險合同一般條款和相關情況以及相關法例規定的信息都應納入其中并成為保險人說明義務履行的對象。按照2008年德國保險合同法[2]和德國保險業監督法,說明的詳細內容為:合同的詳細資料,包括保險人應提供的利益、保險的一般條款和條件、解除權等信息;日本金融監管當局要求,保險公司在向有頭投保意愿的顧客銷售變額保險時必須進行以下詳細說明,包括商品的風險性特征、保險公司資金運用實績及變額保險專項資金運用實績、變額保險專項資金的運用風險、變額保險的計劃書必須提供3種不同利率方案。包括所有“對投保人作出是否締結保險合同的判斷產生重大影響的事項”可見,日本法中的“重要事項”的范圍較我國立法中的 “免責條款”范圍寬泛,影響投保人是否投保的事項不僅包括免責條款,還包括諸如保障水平、紅利分配、現金價值等條款。日本法中的“相比德國和日本而言,我國保險法關于說明對象的規定較為粗淺。“合同內容和免除保險人責任的條款”的規定操作性嚴重不足,完善的空間依然存在。
(三)說明的方式
因保險人負有“明確說明”義務,訴訟實踐中也承擔舉證責任。所以說明的履行方式會關系到被保險人對保險條款的理解問題,還涉及到因果說明義務的履行發生糾紛時的證明手段,在規范保險人履行說明義務的方式時須將保險訴訟中的舉證責任分配問題納入考慮范圍。我國《保險法》第17條第2款規定,[3]保險人可以根據情況在書面說明和口頭說明之間加以選擇,但口頭說明因無證據證明不利于保險人日后舉證。所以,口頭和書面說明方式各具優勢,單一方式無法在解釋保險條款和訴訟證明之間做到兼顧。保險人在保險合同訂立階段以書面說明與口頭說明的結合,具體為保險人在保險合同訂立階段以書面說明開始,對被保險人的疑義以口頭說明進行及時解答并就此閱讀提供和說明行為在保險單上做有效記載。書面說明解決了訴訟證明問題,口頭說明予以補充。
參考文獻:
[1] 王海明. 保險格式條款[M]. 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140.
[2] 迪特爾·梅迪庫斯. 德國民法總論[M]. 邵建東譯. 法律出版,2013:312-313.
[3] 施文森. 保險法判決之研究[J]. 中國保險管理干部學院保險系,1998:609-610.
(作者單位:浙江農林大學文法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