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門必得
我媽媽年輕時很漂亮,是大隊文藝宣傳隊的臺柱子,所有的歌都會唱,所有的戲都會演。她懷著我臨產前一個多月,還被大隊干部請出山,上臺救過場。
現在,我媽已經75歲,依然是個疏朗的老太太。她頭發白了,我不讓她染發,她就戴帽子,夏天有夏天的帽子,冬天有冬天的帽子。她衣服永遠干干凈凈,屋前屋后的落葉,也給她打掃得干干凈凈。看我回家還穿著去年的鞋子,去年的衣服,我媽還抱怨我不會包裝自己,是的,她用的就是“包裝”二字。
我媽的一生,是戰斗的一生,無論是背毛主席語錄,還是插秧割稻子,她都想爭第一。爭贏了,她使人郁悶,爭輸了,她自己郁悶。所以,我媽的一生,也是郁悶的一生。
我媽現在還常常郁悶,每次給她打電話,我一不小心,她就開始盤點這一生吃過的苦受過的委屈經歷過的失敗,說著說著,還忍不住失聲哽咽。我跟她說,媽,您老記著這些,累不累呀?我媽還不怎么服氣,以“不忘階級苦,牢記血淚仇”的姿態反駁我,我只好岔開話題,說雞說鴨說天氣。
我媽很堅強、很勇敢,對子女慈愛,對朋友仗義,對自己講究,穿時髦的衣服,煲90后的電視劇,還喜歡看《非誠勿擾》之類的綜藝節目。但我媽爭強好勝的性格,讓她對不堪回首的往事耿耿于懷,注定了她的不快樂。
河南方城有個叫常秀峰的老太太,比我媽大幾歲,我媽經歷的一切,她全經歷過。和我媽不同的是,她不識字,是個文盲,從照片上看來,她當年應該也不如我媽漂亮。
2001年,常老太的老伴去世了,在廣州的兒子怕老太太一個人在家寂寞,就把老太太接到了廣州,讓她遠遠地離開吃了一輩子苦的家鄉。
常老太有個三歲的孫女兒,還沒有回過奶奶家,天天纏著奶奶問,老家都有些什么。常老太就給孫女兒講老家的山楂樹,樹葉怎樣綠,果子怎樣紅,但常老太說來說去,怎么也描述不清楚山楂樹的樣子,就抓過孫女兒的鉛筆,勾出山楂樹的大模樣,又用孫女兒的蠟筆給山楂樹涂上顏色。
孫女兒很喜歡奶奶畫的畫,就讓奶奶畫了一幅又一幅。

常老太從沒學過繪畫,畫的樹也好,人也好,都不成比例,且東倒西歪,常老太感覺自己畫得很丑,很不好意思。
常老太的兒媳婦是科班出身的美術編輯,她偶然見了婆婆的畫,大吃一驚,老太太畫得太好了。
2006年初,常老太的兒子試著在網上貼了幾幅老媽的畫,網友驚呼老太太為“梵高奶奶”。不識字的常老太迅速成為網紅,一連出版了兩本畫冊,去香港辦了畫展,畫作被名人收藏。
鳳凰衛視的魯豫采訪常老太,提及梵高,老太太說:“梵高的畫我看不懂,但他的向日葵沒有我畫的好。向日葵不能擱在花瓶里,沒有水和土,它會死。”
在美術史上,梵高是令人仰止的高山,沒有人敢對他說三道四,更沒有人敢說自己的向日葵畫得比梵高好,但人們沒有介意梵高奶奶的不知天高地厚。雖然常老太完全不懂繪畫技巧,其畫作成就也無法與梵高相提并論,但她的畫傳達的信息,讓人感動,讓人震驚。梵高奶奶的畫表現的都是從前的事兒,有過農村生活經歷的人,無論是下放干部,還是下鄉知青,或者是我媽,說起從前的事兒來,都像肚子疼一般的痛苦,但在梵高奶奶筆下,一朵花,一只鳥,或者鋤禾日當午的艱辛,全都喜氣洋洋,一派安詳。
數日前,83歲的梵高奶奶去世,但她永遠是眾多粉絲心中美麗的老太太。
而我媽,我真希望她的帽子能遮掩白發,更能消融骨子里的愁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