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前芳
【摘要】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小學階段1 --2年級,要求認識常用漢字1600—1800個漢字。如此大的識字量對于小學一年級的學生來說任務量是很繁重的,而且學習過程也是非常枯燥的。那么,如何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是我們廣大小學語文老師識字教學的一個重點。在教學實踐中我發現,只有激發孩子識字興趣,才能夠讓孩子自覺地學習并掌握漢字的音、形、義,并做到學以致用、自得其樂。
【關鍵詞】 ?游戲激趣 情景激趣 多媒體激趣 校園環境激趣 課外閱讀激趣 電視電影激趣 社會生活激趣
【中圖分類號】 ?G623.2 ?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08-137-010
一、課內,創設學習情境,激發興趣
1. 游戲激趣。對于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來說,他們的注意力不能集中,容易分心,如果課堂上只是按部就班地識字,是無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的,識字的效果就會大大降低。因此,在識字過程中使用學生最喜歡的游戲,如開火車、對對碰、猜字謎、摘果子、編兒歌、找朋友、詞語開花、自創形體動作等等,讓學生在學中玩,玩中學,會收到很好的效果。如我在教學“眨”字,讓學生做眨眼睛的動作,體會“眨”跟眼睛有關,所以是目字旁。如“辦”和“為”二字容易混淆,我讓孩子們把自己的雙手想像成除“力”字外的兩點,兩手張開就是“辦”,一只手放在肩上,一只手放在肚子上,所做出的動作形體就像“為”字,孩子們通過親身實踐,記憶深刻。
2. 情境激趣。在識字教學中,單純的識字會讓學生感到比較枯燥乏味,這時創設一個教學情境就顯得十分重要。例如:在教學一年級語文《樹和喜鵲》這篇課文時,配合課文內容,我制作了生動的課件。在課件中,一片片楓葉從樹上飄落下來,楓葉上是這一課正要認識的生字。在學生被吸引住時,我適時地說:“深秋到了,天氣越來越冷,楓樹姑娘想給她的好朋友小鳥們寫信,可她有些字不會寫,小朋友們愿意幫幫她嗎?”這時,學生的積極性很高,識記的方法多種多樣因為他們覺得自己也能幫助別人了,臉上洋溢出無比喜悅的笑容。
3. 多媒體激趣。低年級學生的抽象思維比較差,這時單憑教師的講解和學生的想象,很難對某個字產生深刻的印象。再加上學生年齡小,注意力集中時間短,對長時間枯燥乏味的識字教學缺乏興趣。因此,在教學中合理地運用多媒體教學,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使原本抽象、復雜的教學內容顯得比較簡單、明確和具體。如我在教學歸類識字蔬菜時,利用多媒體演示茄子、白菜、西紅柿,學生的學習興趣立刻被激發出來,很快發現了漢字的規律,記住了字形。可見,在識字教學過程中,運用多媒體教學進行生動地演示,改變了以往枯燥無味的教學狀況,從而,大大地提高了課堂識字效率和學生的學習效果。
二、課外,聯系生活實踐,激發興趣
1. 校園環境激趣。校園環境對學生識字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也為學生創造了識字的有利條件。如《小學生守則》、《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課程表、同學姓名、黑板報、班規、宣傳欄、標語等等,都是學生識字的好教材。教師只要做個有心人,經常引導學生把熟悉的校園環境與自主識字有機地融為一體,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就會提高學生的識字。
2. 課外閱讀激趣。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必須給他們創造一個閱讀氛圍,讓他們從閱讀中嘗到識字的樂趣,自覺主動地識字。而且低年級的學生需要在閱讀事物中不斷地鞏固、重復所認識的字、理解字義和認識新字。所以我向學生推薦了圖文并茂的拼音讀物,可以讓他們自己讀,可以給朋友讀,也可以給老師讀,讓他們了解書中的新鮮事物,從認識、熟知、喜愛中學漢字。如:在班上定期舉辦“我會讀”課外閱讀活動課。另外,平日每周星期五,我會印發一些“名言警句”、“弟子規”、“古詩詞”和帶有正能量的勵志的“好家風”故事,“童話故事”、“小英雄人物”故事,“古典名著”等材料,我和家長溝通,讓他們和子女一起閱讀,在家庭中也創造出閱讀的環境。這樣,學生不但看的書多,而且還認識了不少漢字。
3. 電視電影激趣。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只有當識字對兒童來說變成一種鮮明的激動人心的生活情景,里面充滿了活生生的形象、聲音、旋律的時候,讀寫結合過程才能變得比較輕松。”因此,我們可以利用電視、電影等傳播媒體,讓學生觀看如新聞、少兒節目、動畫片、兒童故事片、詩詞大會節目等,引導學生在觀看時注意認讀字幕,不懂的字可以問家長。如借助孩子們喜愛的動畫片《小豬佩奇》,讓他們認識了佩、奇、豬、喬、治、果、汁、羚、羊等很多生字,學生的學習興趣很高。通過看電視、電影等媒體,學生不僅能從中獲得大量的信息,還能從中認識不少的漢字,真是一舉兩得。(但要注意讓小朋友們控制好看電視、電影的時間)
4. 社會生活激趣。生活處處皆語文,生活為學習語文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學生可以利用同學、親人的名字和廣告牌、車站牌、宣傳欄識字;利用逛商店看物品的名稱識字;利用旅游認識動、植物的名稱......通過多種有效的途徑,使學生能在生活中把無意識的接觸漢字變成有意識的識字,擴大學生的識字圈,增加學生的識字量,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讓學生把自己學會的字到學校與其他學生進行交流學習,使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體驗到成功的快樂,進一步激發孩子們強烈的識字興趣,使“苦學”變成了“樂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