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釗
“頓——橫——頓——收……”每天練字是我的必修課。
在這個人工智能日漸普及的時代,許多傳統(tǒng)事物被拋棄,人們依賴于電腦而提筆忘字,我卻沉浸在淡淡的墨香里,享受著書法藝術的樂趣,浸潤于傳統(tǒng)文化的意蘊中。
“書法進校園”活動讓我第一次與毛筆接觸,看著老師那飽滿圓潤的字,我羨慕不已,從此迷上了書法。可是萬事開頭難,第一次握筆,我的手不停地顫抖,雖然嘴里念著老師傳授的秘訣“頓——橫——頓——收……”可筆下卻是一條不折不扣的毛毛蟲。看我想打退堂鼓,老師跟我講起“懷素堆筆冢”,“王羲之洗墨池”的故事。于是我下定決心,堅持練習,認真地對照字帖,“描摹、比對、修改、背寫”,每天過關練字,雷打不動。功夫不負有心人,終于我寫出來的橫畫猶如扁擔,肩挑萬斤,富有彈性,我也慢慢讀懂了老師所說的“三好字”的標準——筆法、章法、字法都要好。
練習書法,就希望有“用武之地”。這不,爺爺已經(jīng)開始預定老家的春聯(lián)了,我得加緊練習。現(xiàn)在,春聯(lián)在我眼中可不是普通的紅紙黑字,而是書法藝術的展現(xiàn),傳統(tǒng)文化的結晶。在書法賞析課上,我領會到春聯(lián)獨特的韻律之美,也懂得了它的規(guī)律,上聯(lián)的最后一個字一般是第三、四聲,下聯(lián)則是第一、二聲;讀春聯(lián)有講究,一般遵循古法,從右到左,可別讀錯了。我已經(jīng)成了家中的“小先生”了。
這學期,我們敬愛的劉老師馬上要休產假了,我想送她一份禮物,左思右想,還是送她一幅書法作品。如果生了男孩兒,我就寫一幅“弄璋之喜”,如果生了女孩兒,我就寫一幅“弄瓦之喜”。
學習書法還能修身養(yǎng)性學做人。在課堂上,我們常常念著“練字靜心養(yǎng)氣質,最高境界靜悄悄”的口令進入書法的世界,也讀懂了“字如其人”的含義。柳公權的正直體現(xiàn)在書法上便是剛勁挺拔,當時人們以得到他的墨寶為榮;顏真卿的拳拳愛國心造就了他書法上豐腴雄渾、寬博舒張的特色。“顏筋柳骨”是他們書法的精髓,更是人格的寫照。
沉浸在黑白交錯、橫豎交織、撇捺呼應的書法世界里是我的一大樂趣,感受著這傳統(tǒng)文化的春風,平添了許多作為中華兒女的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