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金豹 王慶峰
摘 ? 要:為探討玉米高產節水灌溉技術,以當地高產玉米品種為材料,以試驗的方法研究玉米對土壤干旱的適應性,進而選擇最為合適的節水灌溉方法,這對提高玉米產量和發展節水農業具有積極的意義。
關鍵詞:玉米高產;干旱適應性;節水灌溉;試驗
玉米作為我國三大糧食種植作物之一,其種植面積與總產量均最大,但我國北方地區因干旱而造成的玉米減產問題十分突出,因此建立玉米高產節水灌溉技術、提高水分利用率具有積極意義。從玉米本身的特征來看,其雖然植株較高,葉面積較大,但相對需水量并不大。結合當前我國農業技術研究成果,節水灌溉技術主要有滴灌灌溉技術、管道灌溉技術、地膜覆蓋、根系分區交替灌溉、調虧灌溉等,不同灌溉方法的選用需要結合當地實際情況進行[1]。
1 ? 玉米高產節水灌溉技術試驗
1.1 ? 處理設置
以魯西平原的玉米種植現狀為基礎,選取登海11為供試品種,進行夏播,試驗田土壤類型為沙壤土,土壤肥力為:速效磷20.4 mg/kg,有機質22.7 g/kg,速效鉀120 mg/kg,速效氮96.5 mg/kg。節水灌溉方式采用分區交替灌溉方式,以玉米生長周期劃分,在出苗期、苗期、穗期、花粒期分別依據當地降水、土壤含水量情況實施灌溉,并利用土壤水分監測土壤水勢。
1.2 ? 取樣與測定
當玉米生長到吐絲期和成熟期后進行取樣試驗,測定地上部干物重與莖中非NSC含量;于吐絲期后10 d取樣測定冠層葉片著生角度;于吐絲期與灌漿中期取樣測定葉片光合速率和蒸騰速率;于灌漿中期的落干期與復水期取樣測定內源激素好含量和酶活性;于吐絲期取樣測定籽粒灌漿速率;于成熟期進行考種與計產。
1.3 ? 節水灌溉示范
夏播登海11,采用控制低限土壤水分的分區交替灌溉技術[2],結合當地該季節降水情況,于苗期、吐絲期和灌漿期灌3次水,與該區域常規灌溉作為對照。玉米成熟后,對試驗田與對照田進行測定驗收。
2 ? 分區交替灌溉對玉米產量的影響
對玉米生產的整個周期進行試驗觀察、測定與記錄,待玉米成熟后,對所有數據資料進行統計分析。通過試驗田與對照田的比較結果,反映分區交替灌溉節水技術對玉米高產的影響。
2.1 ? 產量與水分利用效率
統計結果顯示,與常規農田灌溉方式比較,采用分區交替灌溉的玉米試驗田,在土壤肥力、降水量等外部條件無明顯差異下,試驗田灌溉水量減少41.6%,而產量則增加了7.3%,水分利用率提高了29.8%左右。由此可見,結合實際采用合理的節水灌溉技術,能夠有效提升產量與水分利用率。
2.2 ? 葉片光合作用和蒸騰效率
從吐絲期與灌漿中期的測定結果來看,無論是采用節水灌溉技術還是常規技術,落干期玉米的葉片光合速率無明顯差異,但在復水期,試驗田的玉米葉片光合速率明顯高于對照田。葉片的蒸騰速率方面,復水期無明顯差異,但落干期試驗田葉片蒸騰速率較低。綜合分析,采用分區交替灌溉節水結束的試驗田,玉米葉片的蒸騰效率在落干期與復水期均表現較好,尤以落干期明顯[3]。
2.3 ? 強、弱勢粒灌漿速率和粒重
在分區交替灌溉節水技術下,玉米強勢粒的灌漿速度和粒重并未表現出明顯的優勢,但對于弱勢粒而言,采用節水灌溉技術的情況下,其灌漿速率和粒重則明顯提升,其中灌漿速率提升14.8%,粒重提升11.2%,這說明采用分區交替灌溉節水技術后,能夠顯著促進玉米弱勢粒的灌漿與粒重。
3 ? 結論與討論
通過試驗可知,魯西地區玉米種植區域,當季節干旱其玉米無法獲得充足數量時,采用分區交替灌溉節水技術能夠有效改善玉米生長情況,全生育期輕度土壤干旱可以獲得較高產量,而且明顯減少整體的灌溉用水,增加灌溉水利用效率。
針對我國玉米種植區域的干旱情況,有針對性地開發了許多節水灌溉技術,而且實踐表明,這些技術均可以有效降低灌溉用水量,提升水分利用率。但節水僅是一個方面的要求,在節水的同時還需要增產、高產,這是另一個要求,因此在節水灌溉技術的選擇時,要充分考慮不同玉米品種的需水特點、灌溉水的定量、土壤水勢等指標[4],然后進行科學的測定,進而選取合理的節水灌溉技術參數,才能夠確保玉米高產。
參考文獻:
[ 1 ] 遲彩霞.不同生態區玉米節水灌溉技術研究[J].現代農業,2015(3):10-11.
[ 2 ] 崔弼峰.夏玉米控水控肥一體化灌溉技術研究[D].鄭州:華北水利水電大學,2017(2).
[ 3 ] 荊鑫.北方旱區覆膜滴灌對玉米生長發育及水分利用的影響[J].黑龍江水利,2016(5).
[ 4 ] 郭金勝.玉米節水滴灌集成綜合高產技術[J].農民致富之友,2015(6).
(收稿日期:2019-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