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勇毅
政策層層加碼,推動低碳節能引領未來家電市場發展
低碳、綠色、節能成為一股“中國風”,并非一日之暖,而是長期以來政策、行業、企業和消費者共同抱團“造暖”、“取暖”、層層“添柴加油”推進的效果。今年1月29日,發改委、工信部等部門共同印發《進一步優化供給推動消費平穩增長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方案(2019年)》,再次披露了國家對于刺激家電消費將采取的措施和手段。
《實施方案》指出,國家在有條件的地方,可對產業鏈條長、帶動系數大、節能減排協同效應明顯的新型綠色、智能化家電產品銷售,給予消費者適當補貼;同時,有條件的地方可對消費者交售空調、冰箱、洗衣機、電視機、抽油煙機、熱水器、灶具、計算機等舊家電的同時并購買新家電產品時給予適當補貼,推動高質量新產品銷售。這些戰略措施對推進家電及相關零配件行業的高質量發展,形成良好強大的國內市場,促進節能減排、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意義深遠。這也意味著,繼多年前我國推行家電補貼刺激政策之后,新一輪家電刺激消費啟動了。據悉,本次開啟的2019年新一輪的家電“節能補貼”惠民活動目前北京、廣東、海南等省市先行先試。
中國家用電器協會編制的《2015年版房間空調器和電動洗衣機產業技術路線圖》,在節能方面均提出具體的指標:按照現有的空調能效標準,2020年我國房間空調器整機的APF值達到6.0,2025年達到7.2,市場上努力實現2020年房間空調器能效水平較2015年提高30%,2025年較2020年再提高20%;對于洗衣機,路線圖要求到2020年,60%以上波輪全自動洗衣機、90%以上滾筒式洗衣機、滾筒式洗干一體機達到GB12021.4—2013國標能效一級耗電耗水要求,到2025年,80%以上波輪全自動洗衣機、100%滾筒式洗衣機、滾筒式洗干一體機達到上述國標能效一級耗電耗水要求。
2009年5月,根據《國務院關于加強節能工作的決定》和《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節油節電工作的通知》,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組織實施“節能產品惠民工程”,采取財政補貼方式,加快高效節能產品的推廣,一方面有效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另一方面提高終端用能產品能源效率。“節能產品惠民工程”所說的“節能產品”是指能效等級1級或2級以上的空調、冰箱、平板電視、洗衣機、電機等10大類高效節能產品,包括已經實施的高效照明產品、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惠民”就是通過財政補貼方式來推廣應用這些產品,財政補助標準依據高效節能產品與普通產品價差的一定比例確定。例如對能效等級2級的房間空調器給予300—650元/臺(套)的補助,能效等級為1級的給予500—850元/臺(套)的補助;等等。
而為了貫徹落實制造強國戰略,進一步推動工業綠色發展和消費模式轉變,工業和信息化部自2012年起,開展“能效之星”評價活動。“能效之星”旨在從同類可比節能產品中,選擇能效水平領先、核心技術競爭力強,以及節能經濟性、環境友好性和社會認可度高的產品,采取企業自愿申報,專家評審和政府采信的方式,授予“能效之星”稱號。根據工信部的規定,入選“能效之星”產品目錄的商品,可以在商品的顯著位置或者包裝上使用能效之星產品的標志,以達到宣傳產品的效果。對于家電等消費類產品來說,有效期為2年,工業裝備產品,稱號有效期則為3年。截至2018年底,累計已有6大類400多個型號產品列入目錄,獲得“能效之星”產品稱號。“能效之星”活動對引導綠色消費、促進企業持續開展節能技術研發、擴大高效節能產品的市占比方面起到了“推波助瀾”作用。統計數據顯示,在歷屆家博會上,“能效之星”已是各大家電企業必搶之“牌匾”、重頭戲。
還有,前些年,為推廣使用節能家電產品,打造消費者得實惠、企業得效益、全社會節能減耗的良好效果,我國亦實施了能效“領跑者”、能效標識和節能產品政府采購制度,制定家用電冰箱、平板電視、轉速可控型房間空氣調節器等能效“領跑者”制度實施細則,并公告了產品目錄,制訂修訂5大領域37類產品能源效率標識實施規則。能效“領跑者”,是指同類可比范圍內能源利用效率最高的產品、企業或單位。這是為貫徹落實《2014-2015年節能減排低碳發展行動方案》、《關于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的意見》和《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有關要求而制定的方案。以前實施的家電業扶持政策是帶有普惠色彩、補貼性質的短期項目,而對能效領跑者給予政策扶持,可以起到樹立能效標桿,引導消費者、激勵企業、公共機構追逐能效“領跑者”的刺激作用。
總之,政策層層加碼支持,行業組織積極制定標準扶助,實現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并促使產品結構不斷升級,突顯從政府到行業組織再到家電制造企業都對產品的能源效率與綠色設計極為重視,持續有力地推動企業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創造更多綠色產品,并以低碳節能為中心引領未來家電市場發展。
節能家電的推廣,生態環境效益明顯
空調、洗衣機、冰箱等家電產品的出現,極大地方便了人們的工作生活,大大提升人們生活舒適度,但其對環境的負面影響亦正日益引起全球的關注,并尋求應對之法。
艾肯家電網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家電消費占限額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位列第5位,且生活電器行業整體體量仍在持續增大中。總量上看,我國已是全球最大的家電產銷強國。2018年,空調、冰箱、洗衣機、平板電視的內銷量約為2.4億臺,略超過2017年銷售額,突破 8000億元。但從結構上看,我國綠色、高效、智能產品的市場占比仍不高。以空調為例,2018年銷售的家用空調當中,智能、舒適的一級能效的變頻空調比例還是比較低的,僅為36%;冰箱年銷量達900萬臺,而能源利用率僅有32%,比國外先進水平尚低10%。因此如何采取有力措施有效推廣高效節能產品迫在眉睫,是家電企業當務之急。
根據國際能源機構IEA研究數據,家電是繼汽車之后發展最迅速的能源消耗行業,家電消耗的電力在一個國家平均電力消耗的占比超過35%。如果每只家用電器的能源效率提高30%,全球每年至少可以減排超過3億噸二氧化碳,節省電力超過600kWh,相當于從公路上減少1億多輛汽車。從溫室氣體排放的觀點而言,家電節能減排能很好地保護地球,減少溫室效應。
而根據國家發改委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司估測,2018年我國銷售的高效節能空調、電冰箱、洗衣機、平板電視、熱水器可實現年節電約100億千瓦時,相當于減排二氧化碳650萬噸、二氧化硫1.4萬噸、氮氧化物1.4萬噸和顆粒物1.1萬噸,綠色產品消費生態環境效益凸顯。
再以近期頒布的《進一步優化供給推動消費平穩增長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方案(2019年)》來看,若該政策在全國得到有效的推廣,專家預估在2019年至2021年期間,預計就可以增加1.5億臺高效節能智能家電的銷售,拉動消費約7000億元,全生命周期節電大概是800億千瓦時。
可以說,如今綠色消費越來越受到家電廠家、消費者的關注和重視。但總體而言,我國家電綠色產品市場仍存在中高端產品不多、品牌競爭力不強、中小家電企業綠色產銷意識不強、產品性能虛標、以次充好尚存在、宣傳推廣還不夠、市場監管也不到位、政策措施仍不完善等問題,因此我國家電綠色消費生態亟須進一步提升。
未來,家電行業要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經營理念,按照高質量高水平發展的要求,加快建立綠色生產和消費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導向,激勵和引導家電綠色產品消費,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實現家電業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和諧、更可持續的發展。

綠色高能效產品已成為差異化市場競爭的重要商業策略
近幾年,像海爾、美的、海信、格力、TCL等這樣的家電龍頭,持續加大力度發力高端化、智能化、個性化定制,通過更加差異化之經營,提升價值競爭力,贏得更大的市場。而這個差異化之一就是節能高能效、綠色低碳。
今年一季度以來,一級能效家電產品的增速大幅提高。中怡康數據顯示,一級高能效產品已經成為推動家電市場逆勢增長的重要力量。重點零售企業一級能效空調、冰箱、智能電視銷量同比增速均高于普通能效的空調、冰箱和電視類整體增速20%以上。從普通消費、基礎消費到品質享受的消費升級轉型中,當前家電消費已從“擁有、可用”邁入追求高品質、高端化階段,而今對冰箱、洗衣機而言,目前銷售的產品更是90%以上,基本以一、二級能效為主。
一、二級能耗家電產品逆勢而起脫穎而出,一方面說明綠色節能深入人心,已經越來越成為家電消費潮流,另一方面行業亦加快了轉型升級之路,轉向高端、高價值產品的差異化競爭,市場競爭焦點已從三四級低端高能耗產品占主流到一二級高能效產品唱主角,越來越多企業正在以高能效產品作為市場差異化競爭的一個主打商業策略。比如,家電巨頭格力、美的近兩年來持續加大在新型冷媒、節能材料、變頻技術等方面的研發投入和升級,以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提升更高能效產品的市場占比,從而達到擠占中小家電品牌市場、整合市場的戰略目的。
當前在市場規模紅利漸退之境下,價格戰利劍的光芒已漸失,產業升級、品質提升反成市場紅利,只有提供給消費者更高品質產品的“價值戰”才能迸發市場新需求激發新潛力。今年以來,家電行業以“高能綠色”為旗號的新一輪的洗牌大幕已經開啟,強者恒強劣者汰的叢林法則更突顯無疑。
當下我國正處于經濟高質量發展、消費升級加速的關鍵節點,家電消費的智能化低碳化升級趨勢明顯。而受消費分級趨勢日趨明顯的推動,國內主流家電消費市場環保、綠色、智能需求呈加速之勢,縱觀家電消費結構現狀,節能高效、智能家電、以舊換新、環保等產品的市場空間還有很大,潛力急需再挖掘。
如家電企業不從“低價格就能搶占市場就能活下去”的傳統保守經營意識中扭轉過來,只能淪為新競爭形勢下的優勝劣汰者,而上下一致全力打好一場高能效、高價值的硬仗,才有立錐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