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吐拉?哈勒木別克
摘要:《薩麗哈與薩曼》是哈薩克民間最優美的一部婚姻愛情敘事詩之一,其構架清晰,結構完整,內容深刻,并且包括了許多地 名,歷史人名以及人們的社會生活,經濟方式,風俗習慣,倫理習慣,內容深刻而有價值,情節機具吸引力且有趣,是當時社會的一面 鏡子。同時也是產生時代較早,非常有研究價值的愛情敘事詩之一。
本文在此基礎上,以理論和實踐相結合,運用所學的專業知識和文學理論材料,就這些人物形象,主題思想,情節安排等各個方面 和視角,對作品做了初步的分析與歸納。
關鍵詞:愛情史詩;薩麗哈;薩曼
緒論
達斯坦是哈薩克民間敘事文學里蘊含豐富的門類之一,同時
也是哈薩克口頭文學中的重要載體之一。哈薩克族的達斯坦即是 史詩,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民間說唱藝術,每部達斯坦都有一個完
整的故事,哈薩克族的各種民俗文化都是通過達斯坦代代相傳下 來的。“達斯坦”歌頌了年輕人反抗壓迫,爭取婚姻自由的斗爭
精神,在哈薩克族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哈薩克族的民間演唱 的口頭傳承相當發達。不僅數量眾多,而且種類豐富。不僅有歌
頌英雄人物的英雄事跡的英雄史詩,也有頌歌純潔愛情的愛情史 詩。歷史學家喬坎.欽吉斯.瓦里汗諾夫說:“這種愛情史詩產生
的比較多的原因是社會情況決定的,因為當時外來的侵略者,破 壞了草原人民美好的生活,把人們的地盤占為己有,男人被迫去
當他們的奴隸,女人被迫成了侵略者的妻子。因此,姑娘們不想 跟侵略者過錦衣玉食的生活,還不如跟保衛家鄉的英雄過平凡的 日子。”
目前據粗略統計,哈薩克族的民間演唱達斯坦德數量多達 200 多部。達斯坦的演唱自古以來就是哈薩克人民最重要的娛樂
方式之一。
一、愛情史詩《薩麗哈與薩曼》的內容
廣為流傳的《薩麗哈與薩曼》傳唱雖然不到百年,卻在藝術 上具有代表性的一部愛情長詩。 其內容如下:可汗的女兒薩麗 哈愛上了為父親放牧的少年薩曼,違背了“白骨頭的貴族與黑骨
頭的奴隸不能通婚”的族規。在私奔的路上,薩曼被追兵打傷, 把薩麗哈帶回部落,一年后,當薩曼歷盡艱險來尋訪薩里哈時,
她剛剛因絕望而自盡,薩曼亦在悲憤中自刎殉情。《薩麗哈與薩 曼》有著優美的詩體語言:“誰知道出過多少次太陽,誰知道落
過多少次星星。燕子來過十六次了,薩麗哈愛上了年輕的英雄。”
《薩麗哈與薩曼》 講述了國王的女兒和一個凡人之子的愛 情故事。故事反映了民族形成之后,民族統治內部帶有明顯階級
性矛盾的社會,揭露了婦女在社會中的矛盾境遇,總的來說,整
部作品帶有壓迫與反抗的性質。
二、人物形象
薩麗哈:薩麗哈出生于貴族家庭,善良又聰慧,美艷無比, 個性鮮明。如同其他愛情敘事詩中的女性一樣,她熱愛自己的家
鄉,也熱愛家鄉的勇士,對于在別處享受榮華富貴相比,更愿意 和自己真正愛的人攜手一生。可是那個年代,貴族和平民是無法
在一起的。對于那個時代的女性,父親的決定是應當服從的,但 是薩麗哈卻非常堅定,一直在默默的等待著自己真正的愛情,和 薩曼私奔未成,最后沒能抵抗嚴厲的制度,悲傷而死。這里可以
看出,她不僅外表美麗,也非常有膽量,她的思想性格中充滿了 反抗斗爭的精神。從始至終并沒有因為父親的權威而畏懼,堅持
著這份自由的戀愛,一直與薩曼同甘共苦。她成為了不再是任人 擺布的“物”,而是敢愛敢恨,剛柔并濟,鮮活可愛的人。薩麗
哈美麗的外貌和內在的魅力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薩曼:薩曼是出生于凡人家庭的牧人。是一位聰明,英俊,
才貌雙全,勇敢無比的英雄。薩曼為了真正的自由,為了真摯的
愛情,不為一切誘惑所動,不顧一切地告別了家鄉,和薩麗哈私 奔。這種堅定地信心和執著的精神無一不反映出主人公對于夢想
中的愛情,說到做到,敢作敢為的英雄氣概和陽剛之美。雖然故
事以悲劇結束,但是他們倆也為愛情,為自由付出了渾身之力, 可以說是死而無憾。
《薩麗哈與薩曼》塑造了兩個光彩鮮亮、具有個性的反抗者 形象,男女主人公反抗封建禮教的社會,用生命來捍衛作為‘人’
的尊嚴。
三、研究概況
《薩麗哈與薩曼》近百年來在新疆哈薩克族中間一直廣為流 傳,如今,我們手中的是哈薩克著名詩人艾塞提·奈曼拜的版本,
大概有四百多行。
1960 年“曙光”雜志第一期,刊登了《薩麗哈與薩曼》歌劇 版本,接著在第二期沙馬爾汗·胡爾曼沃夫寫了《寫了關于薩麗
哈與薩曼歌劇》一文,評論了史詩改編成歌劇的寫作特點。
1962 年“曙光”雜志上刊登的阿合買托拉的《淺談薩麗哈與 薩曼歌劇和史詩》一文上講述了關于此史詩的寫作背景的一些猜 測和證明,以及把史詩改變成歌劇的時候的優點和缺點。
1980 年新疆人民出版社以漢文出版過這首長詩的一個整理 本,因此它成了最早翻譯成國語的哈薩克愛情史詩。翻譯成中文
以后,史詩的研究范圍從會哈薩克語的學者,擴大到了會中文的 其他學者,他們也認識了這部有沒得愛情史詩,寫了有關于此的
有重要學術意義的論文。 從古至今,關于此史詩的研究從未停留在原地,我們對史詩
的認識與理解應該有更更深一步的升華,因此,愛情史詩《薩麗
哈與薩曼》需要我們去研究,需要我們去找更確切的證據,證明 他的作者,傳唱時代等問題。
結論
《薩里哈與薩曼》是哈薩克族民間愛情敘事詩。長詩通過蔑
視封建禮教和門閥等級制度的一對戀人的愛情悲劇,贊美了矢志 不移的忠貞的愛情,展示了人民對民主、自由、平等、幸福的執
著追求和向往。 它取材于愛情,但真正想表達的卻不止于愛情。作品都從一
個側面反映了社會的矛盾,并且明確地指出,封建統治是妨礙青 年實現理想的障礙。對于薩麗哈和薩曼來說,愛情都是最值得珍
惜的。他們是反對封建社會桎梏和枷鎖的典型代表。愛情是人性 中最脆弱,最珍貴的部分。男女主角的精神令我們欽佩,他們都
是那么的勇敢,那么的無畏,他們真摯的愛情都是那么驚天動地, 在對愛情忠貞不渝的同時,就是對封建勢力頑強的抵抗。
史詩豐富著民族的文學,也豐富著世界文學的寶庫。史詩中 傳誦的美好,更是激勵著,鞭策著一個又一個時代的人們,留給 人們無限無盡的精神財富。
參考文獻 1.畢桪著.哈薩克民間文學概論.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1985
4.阿吾里汗.《哈薩克民間文學》.《新疆人民出版社》.1985 年 1 月第一版,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