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文波


【摘要】目的? 探究負壓吸引技術應用在手部創傷患者中的臨床效果與價值。方法? 選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接受的手部創傷患者64例作為研究對象,按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兩組,對照組30例行傳統換藥后植皮手術修復治療,觀察組34例行負壓吸引后植皮手術修復治療,觀察兩組患者植皮存活情況以及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優良率分別為91.18%、76.67%,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并發癥發生機率為2.94%,遠遠低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機率13.33%,組間數據比較,統計學差異顯著(p<0.05)。結論? 應用負壓吸引治療后進行手術植皮修復,其植皮存活率更高,且并發癥發生機率小,值得應用于臨床。
【關鍵詞】手部創傷;負壓吸引;植皮手術;臨床效果
在臨床中,負壓吸引技術屬于肢體創傷治療較為常見方法之一,其獨特的優點被廣泛應用于各類創傷治療中;創面的愈合生物學過程較為復雜,其具體的機理主要是受到細胞因子的調控;手部的創面愈合較為困難,且很容易發生感染以及其他的并發癥,因此傳統治療方法對手術創面的治療不是很理想[1]。筆者應用負壓吸引技術治療手部創傷患者,取得結果較理想,現詳細闡述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接受的手部創傷患者64例作為研究對象,按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兩組,對照組30例,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齡20~65歲,平均年齡(42.32±2.31)歲;其中創面累及雙指10例,累及單指12例,累及四指6例,累及至手掌部位2例;觀察組34例,男性18例,女性16例,年齡21~66歲,平均年齡(42.30±2.30)歲;創面累及雙指11例,累及單指14例,累及四指7例,累及至手掌部位2例;兩組患者基線資料比較,具有可比性(p>0.05)。全部患者都實施清創術,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在我院倫理委員會許可下進行。
1.2治療方法
對照組僅給予藥物敷料,再實施手術植皮術;觀察組在患者入院后用聚維酮碘進行清創處理,并應用覆蓋負壓引流護創材料,將半透明的貼膜進行覆蓋固定與封閉,然后連接中心負壓,同時吸引器持續進行負壓吸引,壓力維持26.6kPa左右。10天后將引流材料取出,并應用凡士林油紗聯合復合溶菌酶消除劑進行覆蓋,換藥包扎,qd,2周后將負壓吸引材料拆除,實施植皮手術修復[2]。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植皮手術修復的優良率以及對比其并發癥發生情況。植皮存活質量的判定標準[3]:皮膚存活超出95%,且無感染發生,單個的面積不超出0.5 cm2或者無血腫為優;皮膚存活超出85%,且無感染發生,單個的面積不超出0.5cm2~1.0 cm2或者無血腫為良;皮膚存活未超出85%,有感染發生,單個的面積超出1.0 cm2為差。優良率=(優+良)/n×100%。
1.4統計學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