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媛媛
1989年4月1日,“海軍成立40周年紀念大會”在海軍禮堂舉行,時任海軍副司令員張序三,宣讀了蕭勁光寫就的《致紀念人民海軍誕生40周年大會的賀詞》。而就在兩天前,3月29日,曾擔任海軍司令員30年的蕭勁光去世了。
1949年10月中旬,衡寶戰役的炮聲剛剛停息,時任湖南省軍區司令員蕭勁光在長沙突然接到毛主席召見的電報。他只帶著一位秘書,急忙啟程進京。一見面,毛主席非常高興地跟他說:“現在要著手籌建海軍,中央想讓你來當司令員,怎么樣?”
因為思想上毫無準備,蕭勁光坦率地說:“主席,我是個‘旱鴨子’,又不懂海軍,哪能當海軍司令員?我暈船挺厲害,連海船都坐不得。”毛主席笑著說,我就是看上你這個“旱鴨子”,是讓你去組織指揮,又不是讓你成天出海!停了一會兒,又意味深長地說,20多年來,我們和日本鬼子打仗,和國民黨反動派打仗,主要在陸地上。現在要建設海軍了,派誰去當司令員呢?你了解我們部隊的傳統。我們搞海軍要爭取蘇聯的幫助。你留過蘇,懂俄語,了解蘇聯部隊的情況,這些都是有利條件。
上任后,蕭勁光輕裝簡從視察。北起鴨綠江口,南到中越邊境,沿海的島嶼、港口、港灣,他一一查看。視察中發生了一件事,他晚年都記得很清楚。“我到威海衛去看一看劉公島,沒有船,就跟漁民借船。漁民說,您是海軍司令員,您還跟我借船啊?”這句話讓蕭勁光感慨萬千,事后他對隨行人員說:“記下,1950年3月17日,海軍司令員蕭勁光乘漁船視察劉公島。”
蕭勁光視察劉公島后僅兩個月,人民海軍奉命參戰,協同陸軍發起了解放萬山群島的戰役。這是人民海軍成立以來的首次海戰,與人民海軍16艘改裝艦艇對陣的,是配有30多艘艦艇、總噸位超過一萬噸的國民黨第三艦隊。就是在這樣的力量對比下,人民海軍共擊沉、擊傷敵艦十余艘,并繳獲了各種艦船十余艘,創造了以劣勢裝備戰勝優勢裝備的輝煌戰績。毛澤東當時電令嘉獎:“這是人民海軍首次英勇戰例,應予學習和表揚。”
1950年4月14日,海軍領導機關成立大會召開。對于要建立什么樣的海軍,蕭勁光當時講了幾個要點:我們要建立一支自衛的、防御的海軍,而不是一支侵略別國的海軍;我們的優越條件是靠近海岸,有眾多島嶼,要充分利用這個優勢,把每個島嶼變成一艘不沉的航空母艦;我們這支海軍在戰略上是防御的,在戰術上卻是進攻的;我們不建重型的艦隊,要建輕型艦隊。
成立大會后不久,蕭勁光到中南海向毛主席匯報海軍三年建設計劃,提出想前往蘇聯進行工作考察。毛主席表示:“很有必要,應盡快成行。”蕭勁光又提出:“主席,蘇聯顧問告訴我們,裝備問題他們海軍部定不了,國防部也定不了,要斯大林同志拍板,光我們自己去談恐怕不行。”毛澤東會意地點點頭。
1951年11月,蕭勁光帶著《海軍建設三年計劃》赴蘇,與蘇聯海軍方面負責人面商。這一事情議定后,周恩來當即為毛澤東起草了致斯大林的電稿,提出“亟需從蘇聯獲得以下裝備:魚雷快艇、魚雷、裝甲艦、獵潛艇、掃雷器材、海軍要塞炮和殲擊魚雷機。為此,我提議即派中國海軍司令員蕭勁光偕參謀長羅舜初、顧問顧濟民前往莫斯科,與蘇聯海軍商討我國海軍建設問題及其所需裝備的訂貨事宜”。
蘇方基本上答應了我國海軍的訂貨要求。一年多以后,蕭勁光又帶團訪蘇,解決裝備訂貨問題。就在一切向好的時刻,1953年3月5日,斯大林逝世。3月12日,羅舜初給蕭勁光發電報說,新上任的馬林科夫等人甚至不知道之前中蘇簽訂的訂貨協議,幾次會談均表示滿足中國海軍提出的訂貨要求有困難。蕭勁光給羅舜初回復了一個長電報:“一切盡量爭取現成品、半成品。哪怕是他們用過的,只要還有作戰能力和教育作用,總比完全沒有好……日本和臺灣正在拿著美國那些過齡的東西加強武裝,向我封鎖襲擊。又要知道,蘇聯目前不可能給我們許多新東西,他們最新最秘密的東西絕不會給我們。”
當年6月4日,中蘇簽訂《關于海軍交貨和關于在建造軍艦方面給予中國以技術援助的協定》,蕭勁光核算了一下,最后確定的艦艇數量是1952年訂貨計劃的1/3,驅逐艦砍掉了一半,飛機僅僅只有原計劃的1/6。
蕭勁光早就意識到,從國外買艦艇是必要的,但單靠這一條路不行。早在1950年,他就給總參謀部寫了一個報告,申請“建造幾艘小型巡邏艇”。報告很快得到軍委批復。
1951年8月,青島造船廠造出一艘43噸的巡邏艇,并一次試航成功。蕭勁光參加試航典禮時,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當場把參加設計建造的骨干人員召集起來一一握手:“雖然這幾艘艇很小,航速不快,但它是我們自己造的,解決了我們的急需。有小的就會有大的,有慢的就會有快的……”此后多年中,蕭勁光領導創建了中國海軍的許多個第一:創辦了第一所海軍學校——大連海軍學校;陸續組建了第一支快艇部隊、第一支海軍航空兵部隊、第一支潛艇部隊、第一支驅逐艦大隊;組建了東海艦隊、南海艦隊、北海艦隊。
1957年8月4日上午,周恩來總理代毛澤東主席到青島檢閱人民海軍。海軍首次舉行海上閱兵,共派出驅逐艦、潛艇、獵潛艇等各類艦艇39艘,轟炸機、偵察機、水上飛機等各種飛機42架。這次閱兵標志著人民海軍經過不到八年的建設,初具規模,已經成軍。
20世紀50年代中期,蕭勁光看到美國將海狼號等多艘攻擊性核潛艇投入軍中的報道,知道這將是未來海軍制勝的新式裝備。1958年3月,他鄭重向軍委建議:“力爭在第二個五年計劃期間,重點解決原子動力大型潛艇(核潛艇)的試造任務。”
1961年6月,蕭勁光報請國務院、中央軍委批準,以海軍科研部為主,組建了艦艇研究院,成立了核動力研究室。不久,因國民經濟出現嚴重困難,為保證原子彈等部分急需裝備的研制,核潛艇工程暫時下馬。直到三年后,周恩來主持召開會議宣布核潛艇研制重新上馬,加快進行。1970年7月18日,我國核潛艇核動力陸上模擬反應堆試驗啟動。
1980年,蕭勁光卸任人民海軍司令員(至今是世界海軍史上任職時間最長的司令員)。
1987年,蕭勁光年屆84歲,因為癌癥病痛的困擾,他常常住院。這年3月的一天,報紙、電視各大媒體同時報道了一條新聞:總參一位領導與外賓談到中國海軍建設時說,中國海軍的戰略是近海防御,中國不需要、也不準備搞航空母艦。
第二天晚上,時任海軍司令員劉華清應邀來到蕭勁光住處,兩人促膝交談。蕭勁光表達了自己的憂慮: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永遠不稱霸。但需要清楚的是,近海防御,實際上是以近海作戰為主,絕非不要中遠海作戰。實際上,單純的近海作戰是防御不了近海的……
這次談話不久,一直主張搞航母的劉華清將自己對發展航母的設想向中央軍委作了匯報。蕭勁光則在當年的《海軍雜志》發表一篇文章,明確指出“中國必須有自己的航母”。兩代海軍司令員的行動在社會上引起一股航母熱……
(摘自《環球人物》)
(:領導文萃 2019年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