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然
“政治紀律不放松,清正廉潔在心中,務實奉公最光榮,心里時刻敲警鐘……”當快板音樂響起時,王作平獨自站在一隅,邊唱邊比劃著手勢。他時不時地快速走到隊員跟前糾正其動作,又來回渡步構思舞蹈。
一看到有人跟不上節奏,他就扯著嗓子大喊:“暫停!”迅速重放音樂,從頭排練。 “你看我們身上的汗,濕了又干,干了又濕。可他偏不肯結束。”面對隊員的抱怨,王作平依舊鐵著臉不依不饒,直到舞蹈初具雛形。如此往復,原本3三小時的午后排練花了5小時。6月14日,在眉山市丹棱縣的作平文化大院內,農村文藝隊在緊張排練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快板舞蹈。
作為農村文藝隊與作平文化大院的創辦者,丹棱縣監委特約監察員、丹棱鎮桂花村村主任王作平感到壓力不小。畢竟5日后,自己創作的這支快板舞蹈將在全國文化和旅游系統人事工作研討會暨鄉村文化和旅游能人扶持工作現場會上公開亮相。而這樣的表演,王作平在14年前根本沒想過。
“這是兒子上大學的錢,我不同意你這么做!”2005年,執著于修建作平文化大院來宣傳廉政文化的王作平惹得妻子祝遠珍怒火中燒。當時兒子考上重慶大學,四年的學費共兩萬塊,但王作平卻硬要把這筆僅有的積蓄拿去建文化大院,“這是造福村子的好事,你咋就不理解我?”
為了這事,夫妻雙方沒少吵架。但看到王作平對大院的執著,祝遠珍還是讓了步。最后夫妻共同決定:給兒子申請兩萬塊的助學貸款,畢業后一次性還清。
“雖然我是個農民,但從小就喜歡搞文藝。”王作平仍記得,在2005年楊場鎮獅子小學舉辦的“廉政文化進校園”活動中,自己首次登臺表演自創的四川方言節目《勸賭》。那是自己第一次與廉政文化的“親密接觸”,也是自那時起,創辦大院、宣傳廉潔文化的想法在他心底扎了根。
倒騰自家房屋、整理院壩、閱讀廉政類書籍……在獲得丹棱縣紀委的積極支持后,王作平說干就干,花了大半年時間修起了文化大院。在約兩百平方米的院壩中央,王作平還專門修葺了演出舞臺,院壩四周的圍墻上整齊地刷著一排排新農村建設標語。王作平的家就在院壩一側的小二樓上。其中,一樓被其改造為參觀室、會議室與圖書室,二樓才是自己的住所。
可大院修好后,要如何傳播廉潔文化呢?王作平心里犯起了嘀咕。好在此前有創作四川方言的經驗,王作平便常常翻看書籍找素材,寫快板。“快板是有了,單靠我一個人表演肯定不得行噻!”
于是王作平靈機一動,想到了組建農村文藝隊的主意。但那時候“壩壩舞”“廣場舞”等文娛活動并不像如今這般流行,加上村民普遍保守的思想,王作平的動員遭到了一些村民的白眼。一時間,諸如“不成體統”“是大雜院還是文化院”等非議紛至沓來,組建農村文藝隊的計劃眼看就要泡湯。
“我是在做好事,身正還怕影子斜?”對于周遭的流言蜚語,王作平不喜歡解釋,只是埋頭于節目創作與尋找隊員上。
彭桂容便是那時候加入到隊伍中的。“從來沒學過這些,打快板、跳舞一樣不會。”回憶起14年前,彭桂容告訴廉政瞭望記者,當時村里除了打牌幾乎沒啥娛樂活動,自己又不喜歡打牌,索性就加入到農村文藝隊。
慢慢地,越來越多的本村甚至其他鄉鎮村民被文化大院所吸引,就連有過質疑的村民也來文藝隊義務幫忙。“摘菜、做大鍋飯、做道具……他們不會表演,但什么都愿搭把手。”王作平感慨。
“只要堅持下去,文藝隊這臺小拖拉機也能有大牽引力。”王作平笑言。目前,農村文藝隊已從曾經的10余人發展到100多人,義務演出自編自排的廉政節目達到70余場,把廉潔的種子撒在了丹棱各地。
兩年后,王作平獲得“四川省廉政文化建設突出貢獻獎”。而文化大院也隨著頻頻的演出更新換代,團隊風采欄、政策宣傳欄、廉潔書架等陳列愈加豐富,先后被評為“眉山市農村廉政文化基地”“眉山市廉潔文化示范點”。
“我是紀檢110,反腐倡廉為人民。心不慈,手不軟,不正之風我來管。奮起廉政雙刃劍,拒腐蝕、防蛻變。嚴懲貪污吃拿卡,老虎蒼蠅一起打……”至今,王作平依舊能回憶起當時創作《我是紀檢110》的歷程。2013年1月,當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上再次強調“從嚴治黨”后,備受鼓舞的王作平打算立馬做點宣傳。
于是他花了大半月時間琢磨出快板節目《我是紀檢110》。在反復詢問妻兒、隊友意見的基礎上多次修改,快板終于成形。“水平不高,只有慢慢‘咬文嚼字’,一個快板修改數十次是家常便飯。”王作平微瞇雙眼,有些尷尬地笑道。
此外,王作平還創作了《遵守紀律做表率》《廉潔奉公人稱頌》《廉潔自律做表率》等膾炙人口的快板,每月都會帶著文藝隊到丹棱縣各村演出。而節目形式也從快板擴充到小品、蓮蕭、舞龍舞獅等。“他們越來越好嘍!每次搞活動,我們必來‘扎起’。”附近村民評價道。
彈指一揮間,14年一晃而過,王作平與隊員們不僅走遍了丹棱縣7個鄉鎮,還走出眉山,應邀到西昌市等地表演。其間,也不乏有領導干部建議其打造專業化隊伍,走商演路線。但王作平一直未應允,“掙錢是其次,大家看了有啟迪,舒心才是要緊。”
“紀委不只是抓人的,還是保護干部的。”在多年的創作與表演中,王作平一直致力于矯正基層群眾對于紀檢機關的看法,將廉政政策變得通俗易懂,構建起基層廉潔文化宣傳的堡壘。“只有這樣,我們的演出才是有意義、有靈魂的。”
憑借多年來的專注與堅持,王作平在2018年被評為特約監察員。自那時起,對基層干部的監督就成了他的責任之一。“村務公開這塊是我重點查看的內容之一。”王作平表示,自己多次參與到村級事務的決策和實施中,監督基層干部的權力運行情況,同時也在縣紀委監委機關會議中提出了村級干部自我監督、與其他村干部交叉監督的建議。
“在基層政策的宣傳和實施等問題上,王作平算半個專家。”丹棱縣紀委常委、縣委巡察辦主任王文杰表示,縣紀委在推行村級紀檢組織全覆蓋的過程中,還多次征求其意見,考察政策條例是否具可操作性。
如今,一走進作平文化大院,依舊能看到院門上、客廳門上、外墻上、壩子邊上所張貼的廉政文化宣傳資料。一本本廉政書籍整齊劃一地擺在“廉潔書架”上,一首首廉政快板資料掛在展示墻上。王作平坐在剛翻新的大院中間,憶起往事,顯得格外從容,“希望下個14年,我還能繼續為基層廉政文化宣傳做點貢獻。”
(:廉政瞭望 2019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