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中國科學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姜海,曾提出并解答了一個問題:60%的癌癥可預防,為什么還有這么多人不治而終?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下面幾個知識請你一定要知道。
姜海認為,第一個誤區就是認為腫瘤就是癌癥,癌癥就是腫瘤。
生活中,癌癥和腫瘤這兩個詞經常通用,但這兩個詞還是有一些區別的。腫瘤的關鍵詞是“固體”,癌癥的屬性是“惡性”。所以惡性固體腫瘤就是癌癥,血液癌癥不是腫瘤,良性腫瘤不是癌癥。
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的區別要看腫瘤是否轉移。良性腫瘤不轉移,只要手術切除腫瘤本身,就可以維持較好的狀態。惡性腫瘤不論大小,都已經發生了轉移,有可能在血液系統里,可能在淋巴系統里,也可能已經到了身體的其他器官,引發惡性疾病。
人為什么會得癌癥?答案是——基因突變。
美國杜克大學癌癥生物學博士李治中教授說:“我們體內有兩萬多個基因,和癌癥直接相關的有100多個,這些基因中突變一個或幾個,癌癥發生的概率就非常高。”
總結的數學公式是:癌癥發生概率(p)=細胞分裂次數(a)×每次分裂產生突變數目(b)×突變基因是致癌基因概率(e)
在這個公式中,關鍵是 a 和 b 兩個因子。歲數越大,細胞需要分裂次數越多,所以老人比年輕人容易得癌癥。
人體器官累計受到損傷越多,需要修復就越多。因此長期器官損傷,反復修復組織容易誘發癌癥。暴曬太陽損傷皮膚細胞,因此皮膚曬傷次數和得皮膚癌直接相關;抽煙或者重度空氣污染損傷肺部細胞,因此長期抽煙容易得肺癌;吃刺激性和受污染的食物,損傷消化道表皮細胞,因此長期吃重辣,污染食物會增加食道癌、胃癌、大腸癌、直腸癌發生;慢性乙肝病毒傷害肝細胞,因此乙肝病毒攜帶者容易得肝癌,等等。
另外,每個人的細胞分裂一次產生突變的數目是不同的。這個主要受到遺傳的影響,有些人天生就攜帶一些基因突變,這些突變雖然不能直接導致癌癥,但是會讓他們細胞每次分裂產生突變數目大大增加。
李治中教授認為,患癌主要原因有兩個:一個是飲食生活習慣,一個是病毒細菌感染。他認為,現在60%的癌癥都是可以預防、可以避免的。對于癌癥,預防是上策,篩查是中策,治療是下策。
(據“中國青年報”微信公眾號)
(:祝您健康·文摘版 2019年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