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瑞雪
摘 要:知識是人類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逐漸積累起來的寶貴財富,在信息化發展的今天,知識的作用變得越來越重要,能夠對世界經濟的發展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人類經濟發展從古至今發生了巨大變化,現在贏來了信息時代的知識經濟。知識經濟是現代經濟的一大特點,是在以知識為要素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經濟模式,改變了世界經濟的發展格局。
關鍵詞:知識經濟 世界經濟 趨勢
前言
知識自古以來一直扮演著推動經濟的重要角色,并且通過對知識經濟的研究,能夠更好地探討世界經濟發展的規律。"知識經濟"一詞來源于經合組織于1996年發表的《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在"知識經濟"被正式提出后,新的概念給社會帶來了沖擊。"知識經濟"的概念受到很多專家和學者的贊同,認為在未來世界的經濟發展中,知識經濟能夠很好地概括世界經濟的發展特點,從而幫助國家制定更加有效的經濟發展措施,使國家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能夠更好地提高自身的競爭力,迎接知識經濟時代的種種挑戰。然而對于知識經濟,很多專家認為還有需要討論的地方,本文針對知識經濟開展了深入的討論,希望能夠為知識經濟的發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一、關于信息與知識的關系
關于信息和知識關系的討論由來已久,一些經濟專家對知識經濟在世界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作用表示懷疑,認為僅僅通過"知識經濟"這個詞語就能夠概括人類經濟發展的現有階段過于簡陋,人類從有社會生產以來經濟的發展都是通過知識進行的,因此"知識經濟"不僅僅是指一個時代的概念,而更多是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一般特征。在對"知識經濟"的討論過程中,首先能夠對信息、知識的關系展開充分的認識。
很多經濟學家都對信息有過自己的定義。周懷珍在《信息方法的哲學分析》中指出:信息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產生的新知識和新消息,但是其內容又遠遠不止消息的范疇,信息可以包括各種代碼、信號以及有用的情報等等,擁有較為廣泛的范圍。知識的定義也有很多版本,其中有著名經濟學家斯科特庫珀定義的:知識是信息和人類認知水平的結合產物。在《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中,知識被定義為人類發展過程中所獲得的關于科學、管理、藝術等各行各業的所有知識。經合組織對知識進行了分類,認為知識分別代表了事物是什么,發生的原因,做事的方法以及知識的專利。宋健教授主編的《現代科學技術基礎知識》中對知識經濟的產生做了這樣的描述:人類的歷史相對地球的歷史而言非常短暫,還不到地球歷史的千分之一,而且人類文明正式建立起來的時間在人類整個歷史上也非常短暫,人類開始用科學技術改變生活的時間不過500年,而認識到科技是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還只是在近半個世紀的時間里。因此我們正處在知識經濟到來的時代,重視科學技術對社會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科學技術在以往半個世紀的時間里極大地改變了世界的面貌,目前其對世界的影響又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信息和知識之間一直有著較為密切的聯系,但是柳卸林博士認為在信息化發展的今天,知識和信息應該能夠有所區分,才能夠更好地發揮其應有的價值。信息和知識之間的關系可以這么來解釋,信息更多的是用來解釋事物發展的具有一定規律的數據,知識則是事物發展的原理和規律本身,信息是對知識的反映,知識用來解釋信息。
二、知識經濟的內涵
一些經濟學家經常會對"知識經濟"的提法產生懷疑,覺得沒必要特意用"知識經濟"這個概念來形容這個時代,優點含糊不清。雖然信息時代知識無處不在,但是農業和制造業仍然在發展,物質產業依舊在發展的過程中,是人類生存不可或缺的基礎,符合唯物主義的相關觀點。"知識經濟"帶來的主要問題在于人類發展過程中的物質經濟到底處在什么地位。
雖然知識經濟在發展過程中的確代表著人類在信息化發展過程中的進步,但是并不意味著人類從此跨入了非物質經濟時代,物質經濟在人類社會中仍然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經合組織通過仔細研究知識經濟同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之間的關系,從中能夠看出知識經濟相對于其他經濟形態的不同之處。中科院院士周光召指出,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知識所占的比重會越來越大,逐漸取代以往經濟活動中機械重復的手工勞動經濟,用更少的人力物力消耗來實現生產利益的最大化,從而充分凸顯知識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作用。但是,知識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的比重再大,都無法完全取代物質經濟發展的基礎,從而為經濟的發展提供更好的保障。唯物主義觀注定了經濟發展不可脫離物質基礎。
《人民日報》中關于知識經濟的相關文章表明:上個世紀50年代,代表西方古典派的經濟學家認為增加勞動力的速度大于增加資本的速度,企業的收益會遞減。但是事實情況并非如此,一些發達國家的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并未出現這種情況。西方新古典派理論也不能夠完全解釋促進世界經濟增長的真正原因,在預測西方經濟增長過程中出現了困難。在經過了艱難的探索中,知識經濟理論終于出現了,從此知識就成了推動經濟發展的新的力量。以往經濟的發展只有勞動力和資本兩個要素,現在加入了知識經濟的概念,優化了先前的經濟增長理論。在發達國家經濟發展的過程中,知識經濟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知識經濟時代并不僅僅以為這通過知識來產生經濟增長的動力,知識經濟還擁有其他重要的內涵,知識作為重要的生產率要素,并不能夠保證人類社會的發展一定會走向一條以知識為主要載體的發展道路。1996年,經合組織在《技術、生產率和工作的創造》一文中表明無形資產在投資過程中擁有更好的增長速度,因此企業在發展過程中能夠更好地發展生產。知識經濟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的內涵:
第一,知識經濟的發展是知識資本和物質資本同時發展的,并且在此過程中,知識經濟起著重要的作用,是經濟發展的主導,其重要作用很快就會體現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
第二,知識產業正在逐漸成為支柱性產業,并且在社會經濟增長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知識經濟對經濟增長的貢獻越來越大,這在以來高新技術的發達國家的GDP增長中表現的非常明顯,成為體現知識經濟作用的重要標志。
三、撥正航向,抓住機遇
雖然經濟學家對于世界經濟朝著信息經濟發展還是知識經濟發展依然爭論不休,但是很多國家已經制定出關于知識經濟的相關發展對策,希望能夠在即將到來的知識經濟時代取得更好的發展成果。
"知識經濟"這一概念在1990年被聯合國提出之后,受到了越來越多的國家的響應。1994年加拿大政府發表了《政策、人和計劃》,把如何在新時代利用好知識經濟的內容進行了探討,并提出了相關政策。1997年荷蘭政府也發表了相關文件,提出了知識經濟時代的發展戰略。1994年,歐盟對知識經濟時代發展過程中的各項技術進行了研究,制定了科學的計劃和方案,希望能夠通過對可持續性科技的利用,使人類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代。1997年,歐盟正式提出"知識經濟發展優先戰略",對知識經濟時代給予了高度重視,并提出了相關重要構想。
羅伯特萊文的一篇文章《問題和答案:美國為什么如此繁榮?》,其中對美國的經濟增長狀況做出了相應的探討,發現美國在資本投資中有三分之一都被用來投資信息化設備,在信息化研究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遠超同時期的法國。
在對知識經濟的重視程度上,日本與美國不相上下。為了縮小與美國在科學技術研究方面的差距,日本大力發展本國的知識經濟,強調"知識強國"的重要性,并且通過對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使全國人民都能夠具備良好的科學素養,通過發展科技來強化國家發展戰略,實現對國家科技的宏觀調控。日本經濟的發展一直以來都處于低迷狀態,所以在90年代以來加強了對知識經濟的投資,希望能夠通過科技發展來帶動知識經濟的發展,從而能夠更好地改變國家的發展命運。日本在科技開發上的投資是中古的三倍以上,對本國的科學技術發展影響重大。
四、總結
我國在知識經濟時代也制定了相應的計劃,中科院發表了《迎接知識經濟時代,建設國家創新體系》的文章,對知識經濟在未來世界經濟中的發展地位給出了客觀地評價,確定了知識經濟在世界經濟發展中的主導地位,號召中國人民用嶄新的面貌和先進的思想為我國經濟的發展做出貢獻,用先進的知識發揮在知識經濟時代的價值,使我國逐漸走向繁榮富強的道路。
參考文獻:
[1]李長久. 知識經濟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大趨勢[J]. 世界經濟, 1999(08):67-70.
[2]范柏乃, 江蕾. 知識經濟:世界經濟發展的新動態和中國的戰略對策[J]. 科學 經濟 社會, 1999(01):37-43.
[3]羅肇鴻. 知識經濟與世界經濟發展的新特點[J]. 山西農經, 1998(5):9-14.
[4]王繼善. 知識經濟:世界經濟發展的新趨勢[J]. 上海改革(3期):2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