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聯盟合作已成為企業發展創新的重要渠道,但在企業的經營運作中,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影響企業與外部伙伴的關系,引起外部伙伴沖突,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管理者對聯盟管理經驗和技能的匱乏,另一方面是不適當的合作伙伴選擇。在利用外部資源的同時,如何有針對性的選擇聯盟伙伴,應對聯盟沖突,提升創新績效是產業界面臨的重要問題,也是本研究關注的焦點問題。本文通過借鑒國內外科研成果,結合對我國特有的社會、經濟和文化背景的考察,系統梳理外部伙伴沖突產生的原因、類型及特征,深入細致研究伙伙伴沖突類型影響企業創新績效的作用機制,最后探討了焦點企業伙伴選擇和沖突應對策略,為企業加強協同創新,促進創新資源高效配置提供有益借鑒。
關鍵詞:外部伙伴 沖突 企業創新績效
2019年1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頒發現場強調了“科技創新、制度創新、人才創新”的重要性。目前,開放創新的的思想收到越來越多的企業高層的接納與運用,國內企業通過尋找合作伙伴提高自身科學、技術等研發能力進而增強綜合實力,已成為企業提升創新績效的一種重要方式。但在企業的經營運作中,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影響企業與外部伙伴的關系,頻頻遭遇知識泄露、產出與預期不符的問題,引起外部伙伴沖突,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管理者對聯盟管理經驗和技能的匱乏,另一方面是不適當的合作伙伴選擇。在利用外部資源的同時,如何有針對性的選擇聯盟伙伴,應對聯盟沖突,提升創新績效是產業界面臨的重要問題,也是本研究關注的焦點問題。本文通過借鑒國內外科研成果,結合對我國特有的社會、經濟和文化背景的考察,系統梳理外部伙伴沖突產生的原因、類型、特征等,深入細致研究伙伴沖突類型影響企業創新績效的作用機制,深入探討焦點企業伙伴選擇和沖突應對策略,這些研究毫無疑問將會是對聯盟理論的有益補充,豐富了現有的創新理論研究,對知識管理理論體系的完善無疑也具有重要的價值。
一、外部伙伴沖突相關論述
(一)外部伙伴的概念界定
外部合作是企業在創新過程中常采用的一種合作方式,通過尋求外部資源、知識與能力的支持來提高企業的創新能力,降低成本與風險。外部伙伴包括研發機構、供應商、客戶(渠道商)、同行競爭者等四類,通過正式或非正式的契約達成的外部合作關系。
(二)外部伙伴沖突存在的原因
企業為了彌補資源協調不足、控制生產和運營成本、加快生產與經營進度、拓寬銷售渠道等,需要通過被動或主動的方式從外部組織通過知識和信息共享,進而獲得能力提升。但在企業與外部伙伴合作成為的聯盟運作過程中,資源的共享和流動涉及不同的企業、不同的部門與不同的個體,根據經濟學中的基本假定——“經濟人”假設,經濟中的每個個體都是以自己的效用最大化或利益最大化為目標的,所以企業與其外部伙伴之間難免存在沖突。具體來說,一般認為,該沖突產生的原因主要有六個,分別如下:
第一,聯盟伙伴之間存在嚴重的相互依賴性。相互依賴性使得合作中的一方對另一方擁有一定的權力,合作中的一方利用這種以相互依賴性為基礎的權力可以對另一方進行制約。當兩者之間存在“權力使用不當”和“權利使用無任何越界”的爭論時,兩方之間的沖突就已經在潛伏并隨時準備爆發。
第二,聯盟中的各個伙伴目標可能不一致會導致沖突。在現實中聯盟中的各個伙伴所處的立場和追求利益不同可能會導致他們對聯盟的預期大目標的認識不一致。而各個聯盟伙伴自身的目標都是要通過發揮戰略聯盟整體的各種資源之間的互補和協同效應最大限度地提升自身的經營績效,集體較為龐大時,便有可能出現經濟學上的“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 ”的沖突現象。
第三,聯盟伙伴之間在信息和認識上可能存在差異性。關聯眾多獨立的主體的戰略聯盟,其決策的形成往往需要經過一定的討論協商,如果聯盟伙伴之間由于信息在傳遞過程中失真、信息來源的渠道不同、以及信息的不對稱性造成的信息偏差就可能會引起沖突和爭議。
第四,聯盟貢獻評判以及補償的體制不合理。從聯盟各方面來說,獲取經濟收益就是結成戰略聯盟的最根本目,就戰略聯盟來說,怎樣評判各方對聯盟的貢獻,分配因聯盟帶來的合作收益是一個異常敏感并且難辦的問題,如果解決得不當,就會引起沖突。
(三)外部伙伴沖突的分類
本研究課題著眼于外部伙伴關系對企業創新績效的影響機制,因此采用外部沖突的分類方法,將外部沖突分為三種類型:第一種為關系沖突、第二種為任務沖突、第三種為過程沖突。以往文獻顯示,大多數情況下任務沖突總是對外部伙伴關系有著積極的影響,而關系沖突通常對外部伙伴關系有著消極的影響.但是任務沖突和關系沖突之間的共同作用能夠降低外部伙伴關系的積極效應。外部伙伴對于任務以及其他外部伙伴的認知錯誤容易導致伙伴之間產生過程沖突。但是適度的過程沖突對伙伴之間的合作具有積極的作用。因此明確關系沖突、任務沖突和過程沖突之間的關系和作用機理并運用作用機理增大外部伙伴之間沖突的積極影響,減小外部伙伴之間沖突的消極影響對于提高企業創新績效具有重要意義。
二、外部伙伴沖突對企業創新績效的影響機制分析
(一)外部伙伴沖突的類型不同對企業創新績效影響不同
1.任務沖突與企業創新績效
任務沖突對企業創新績效的影響效應存在一些爭議。具體來說:一方面,一些學者認為:任務沖突對聯盟團隊的短期結果有正向效應,他們認為團隊成員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對組織承諾和滿意感存在促進作用。任務沖突有利于促進團隊成員之間有關任務的交流從而促進各個成員對任務的理解,這有利于企業做出更好的決策并極有可能取得創新成果。另一方面,也有研究認為,任務沖突對團隊成員的態度、情緒、滿意感、組織承諾等短期結果有負向的作用,對工作過程和目標任務績效等相關長期結果具有正面作用。負向作用的原因是,他們認為任務沖突可能會導致成員認知超載,從而造成其思維狹隘,并最終影響團隊的創新績效和精確決策。
2.關系沖突與企業創新績效
關系沖突通常被認為對團隊結果有負面影響。由個人問題引發的關系沖突會對團隊內部的合作、交流產生負面影響,最終影響團隊績效。然而,隨著對沖突機制研究的深入,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關系沖突的負面結果受特定條件的影響。比如,研究表明,當成員采用有效的沖突策略或者面臨情緒性人際沖突時,關系沖突對團隊結果的負面影響比較小。
3.過程沖突與企業創新績效
過程沖突與團隊結果關系研究的結論比較一致,大部分研究表明,過程沖突與團隊關系呈現負向關系。在實際的任務分配過程中會出現員工能力與任務不匹配的情況,成員任務過于簡單可能會傳達能力不足的含義,因而會引發成員的不滿。然而在特定情境中,過程沖突有利于團隊結果。Jehn和Mannix 發現,個體對任務過程的爭議會導致任務過程的重新評估,任務、資源的再分配,這對團隊產出有積極的作用。
(二)各方對沖突的反應形式不同對企業創新績效影響不同
外部伙伴與企業之間沖突的解決機制有3種形態。第一,建設性的沖突解決,或者稱為合作性沖突解決,指的是聯盟成員一起去探索并解決問題 ,建設性地解決沖突,這種方案有助于促進伙伴的合作并使其更加協調。第二,破壞性沖突解決,或稱為競爭性沖突解決,是指聯盟成員之間誰都勸不動誰,最終采用對抗或者說對峙的手段來處理問題,這種方案可能會導致新的或更多的者更大規模的沖突,最終不利于伙伴關系的協調和合作甚至會破壞伙伴關系。第三,回避性沖突解決。區別于建設性沖突解決方法去積極正視沖突并進行討論和化解,回避性沖突解決是面對沖突無作為,淡化沖突,無視沖突,進而更加激化了破壞性沖突,從而影響伙伴關系。
三、應對策略與建議
(一)加強企業外部共生伙伴選擇研究
盡管企業與外部伙伴在長期交往中總是會存在對立與沖突,但從最初就找到一個合適的外部聯盟伙伴就保證了有了一個良好的合作開端。
1.企業和合作伙伴對各方相關目標有強烈需求。只有在各方普遍認為對方可以最大程度助自己達成目的,合作的附加價值都能在各方顯著體現時,合作方之間的信任以及價值誠意、共享信息才能被增進,合作意愿才有可能被轉化為實際的行動。
2.合作伙伴有較好的協作能力。外部伙伴能夠協調于合作各方的內部管理,項目資源利用率、管理能力、技術能力就能通過合作提高,項目無形資產和品牌價值被提升,最后實現多方共贏。
3.外部伙伴在應變方面有著較強的能力。在企業實施項目的過程中,其外部環境、過程和結果都有著極大的不確定性,各伙伴之間應相互尊重,充分討論,能夠靈活處理問題的機制和能力,保證合作各方都能從建設性的爭論中獲得益處具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4)外部伙伴具有較強的風險承擔能力。企業項目項目在技術、市場、完工、生產等重點領域有大量不穩定性,外部合作伙伴應遵守通過采購合同、供應合同、特許經營權、擔保合同、履約保證、管理協議等方式為項目分散風險的規則。
(二)外部伙伴沖突應對策略
在合作過程中所出現的矛盾、問題以及各種突發事件都無法避免,外部伙伴關系的管理人員必須樹立積極的沖突觀、引導團隊成員積極尋求并利用沖突的正面效應,積極探索科學有效的策略進行沖突管理。以下提出了幾種應對策略:
(1)明確外部伙伴合作的范圍。企業與外部伙伴在長期的合作與交往中,難免會出現爭利卸責現象,為了避免合作過程中出現這種情形,各方應該通過簽訂合同,確定各方的合作的期限、合作方式與領域、矛盾處理辦法、職責范圍、利益分配方式和比例等。
(2)明確績效的評價尺度。企業與外部伙伴合作的目標一定是面向成果的,并且應是簡單的、可度量的,這樣的目標可以用來評價合作伙伴之間的資源整合能否有效、快速的實現各方期望的績效標準。企業與外部伙伴首次合作時,應考慮到初次合作的難度,應在可能的情形下減少承諾,降低對企業績效的過高期望。當伙伴關系慢慢變得成熟時,相互之間的信任、支持與理解逐漸加深,這時可以增加對進一步合作,如提升附加值的考慮。
(3)各方建立起共同的目標。建立起來的共同目標不僅要明確細致,而且要層次分明,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這樣的目標可以作為合作總體計劃和執行的指南。共同目標會促使各方成為一個利益共同體,關注共同的利益。
(5)建立和維護良好的合作關系。企業與外部伙伴之間的關系將經歷一個從不成熟到逐漸成熟的深化過程。這是一個動態的過程,需要各方參與伙伴共同努力推動并精心維護,其中也需要各方轉變敵視態度,放下成見,用于冒險。同時,要關注認知多樣性與知識管理在伙伴關系與協同創新、創新績效之間的調節作用。
參考文獻:
[1]康益敏,朱先奇,李雪蓮.科技型企業伙伴關系、協同創新與創新績效關系的實證研究[J].預測,2019,38(05):9-15.
[2]Jehn K A ,Greer L ,Levine S ,et al. The effects of conflict types , dimensions,and emergent states on group outcomes.Group Decision & Negotiation ,2008 ,17(6):465-495.
作者簡介:
李建華(1986-),男,河北盧龍縣人,碩士,講師,河南師范大學商學院,主要研究領域為區域經濟。
項目支撐:河南省軟科學研究計劃項目—外部伙伴沖突對企業創新績效的影響機制研究,項目編號:182400410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