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煜 曹夢嬌
摘 要:在當下泛娛樂化綜藝盛行的年代,近年來,語言類綜藝節目憑借其自身對于語言表達技巧、展現語言魅力和文化輸出等優勢,成為當下綜藝節目中的一匹黑馬。它的成功引發了新的綜藝趨勢,彌補了單靠視覺的不足,給觀眾一個能夠“傾聽”的機會。當然,語言類節目的大規模興起也存在著自身的不足與上升空間。此次研究主要以當下最熱門的某檔語言類綜藝節目為例進行分析,探究當下綜藝的特點和發展模式,淺議中國綜藝節目未來發展走向。
關鍵詞:語言類綜藝節目 創新 發展
一、以《奇葩說》為例——新穎獨特的節目形式:
(經過4年的不斷改進,《奇葩說》第五季已經于2018年9月21日在愛奇藝平臺上映。)
一檔節目之所以能夠長久留存,受到觀眾喜愛,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節目的創新與改革發展,使之適應了最新的時代要求。先看《奇葩說》,作為一檔說話達人秀節目,于2014年一上線就備受大家的關注,說是脫口秀,其實更像一場多人參加的辯論賽,每位選手用新奇的觀點和獨特的表達征服評委和嘉賓,導師通過相應的引導和總結,從正反兩方面傳遞出節目想要表達的觀點,給觀眾提供獨立思考的空間。因此,這檔節目的定位也在于尋找華人華語世界中,觀點獨特、口才出眾的“最會說話的人”。
(一)節目情節設置具有沖突性和激烈的競爭性。沖突性是節目設定的情節中必不可少的要素。《奇葩說》是一檔辯論賽形式的脫口秀節目,本身的節目形式就具有強烈的競爭性,節目以比賽形式進行,每期產生相應的淘汰選手,選出最終的勝利者作為“奇葩之王”。并且比賽規則較為嚴苛和殘酷,就像在后期的采訪花絮中經常看到參賽的“奇葩們”經常因為比賽的激烈和壓力而落淚的情形給人一種強烈的競爭意識。然而,在激烈的競爭中卻也時常打破規矩,比如臨時增加導師或教練的pk場,讓緊張的比賽增加一絲趣味。就選手而言,他們不再被區別新老“奇葩”,而是以一種全新的身份進行辯論發言,例如經常會出現新奇葩完勝老奇葩的現象,大大增加了節目的沖突性和看點。
(二)選題新穎且符合受眾心理。可以說,對于語言類節目來說,選題非常重要,正所謂“題好一半文”。仔細看每期的辯論主題,不難發現其中大多數是源于生活的,每個選題都配合一個生活化的小短片,其涉及內容廣泛,但切入點設置卻極具新意,既有男男女女情感那些事,又少不了關于人性的選擇題。給觀眾一種很強的代入感,符合目標受眾的觀看需求。
(三)目標受眾明確。《奇葩說》以90后為受眾定位,討論熱點貼合生活,正是當下90后甚至更大年齡范圍的人群迫切關心的問題,通過各類的“金句”和幽默的語言方式給受眾足夠的笑點和吸引力,讓受眾能夠切實對節目話題產生深刻的共鳴,以得到一部分穩定的觀眾粉絲群體。曾有忠實觀眾表白說:“和你一起長大變老的節目很多,和你一起成長的節目卻很少”。
(四)嘉賓選擇有特色。第五季中導師是由馬東、高曉松、蔡康永以及新加入的李誕主導。仔細分析這四位導師,各有各的特點:馬東,擁有很好的控場能力和責任感,推動引導整個節目的進行流程,掌控節奏;高曉松,作為制片人兼導師,他的角色與他的才華密切相關,很好的詮釋了“不靠顏值靠才華”;蔡康永,一位綜藝界的元老級人物,豐富的綜藝經驗和知識閱歷使他能夠引導每期的話題得以升華,傳播一定的價值觀;李誕,從《吐槽大會》中火起來的脫口秀演員,能夠在詼諧幽默又略帶一點不正經的形象下,給整個節目帶來笑點與不一樣的看法,并且作為一個真正的90后,很好的彌補了導師年齡差這一不足。
二、語言類綜藝節目存在的問題:
綜合幾檔語言類綜藝節目的相同和不同之處不難看出,當下的語言類綜藝節目多以觀點輸出為節目核心,通過演講、辯論等形式展現語言魅力和言論技巧。而在一個優秀的節目背后需要的是一個強大良心團隊。《奇葩說》“三分鐘一個點五分鐘一個包袱,每個人都性格鮮明到鮮血淋漓、每一集都有笑點笑到幾欲斷氣。”的節目模式離不開好的策劃團隊。
然而,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和人們對視頻文化消費需求的增加,我國的網絡視頻市場規模日益壯大的同時,我國綜藝市場仍存在很多問題:
1、內容千篇一律,缺乏創新。
點開各大視頻網站,網絡綜藝已經占據“半壁江山”,各種節目名稱更是使人眼花繚亂,但是,對比部分綜藝,內容真可謂“換湯不換藥”。相同的節目形式換了名稱和嘉賓就可以包裝上市,同種欄目環節換換套路就“以舊換新”,此類現象的出現無疑不在挑戰著我國綜藝節目未來的發展。究其緣由,市場競爭激烈和成本高成為重要原因,每研發一檔新節目都需要很長的周期,為了在短時間內獲得更高的經濟回報,加上市場競爭的殘酷,不少視頻網站很難潛下心來創作。
2、迷信明星、唯點擊率。
在原創缺乏的前提下,唯明星是瞻成為我國綜藝節目的又一大問題。過度迷信明星效應導致部分明星天價片酬,而綜藝的利益回報很大程度又與點擊率有直接關系,如此一來,惡性循環。同樣作為語言類綜藝節目,騰訊視頻近年來又在普通人身上看到了挖掘價值。2017年,騰訊上線《和陌生人說話—不可說》系列節目,節目中邀請身份完全不同的人對一個話題進行交流,不同人生價值觀的碰撞,讓觀眾在與別人的對話中也審視自己并得到啟發。傳達出“我不認同你的觀點,但我捍衛你說話的權利”的節目定位。我認為這檔節目策劃的成功之處就在于,我們對于這個時代的各種新聞,都太習慣用上帝視角去看待,而這個節目讓我們真正的了解人與人之間的平等,直視每一個平凡的靈魂。
三、淺析未來發展走向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曲折的,對于近年來語言類綜藝節目存在的弊端,我認為未來好的綜藝節目想要獲得好的受眾市場,首先就要自我反省與改革,適合新的時代要求,找到自身定位,尋求差異化特色化發展,不可一味照搬模仿,打造自身的文化品牌。其次,完善市場競爭和運作機制也非常重要,過多的市場利益導致節目競爭激烈,各大平臺需要不斷挖掘自身潛力,不斷挖掘自身潛力,在市場經濟的環境下更好的參與競爭,順應“互聯網+”的浪潮,充分調用市場的靈活度,在市場經濟的環境下更好的參與競爭。再者,“唯明星論”在未來也應該摒棄,明星市場過度活躍會導致演藝圈的混亂,綜藝節目可以考慮擴大受眾群體,在嘉賓和環節設置上考慮各界人士,并結合我國的文化傳播機制,創新出優良的綜藝節目。